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pdf
38页1. 画家故居教学目标: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课前准备:(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 “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 (学生各抒己见二、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 “看这幅国画, 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3 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 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 60—70 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 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 “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 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①了解丰子恺、 林风眠的生平 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③欣赏丰子恺的 《瞻瞻的车》、 《小梦》、 《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四、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
教师小结: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景象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五、拓展延伸这四位画家的作品还有很多, 我们一节课无法详细欣赏,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去了解更多的内容2.风筝风筝飞上天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重点:扎制一个左右平衡对称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架子,放飞上蓝天的技巧难点:了解风筝传统艺术, 制作一个左右平衡对称美观的有创意能平稳飞上蓝天的风筝,并放飞上蓝天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教学过程1.导言(单元概述)1)春天来临,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鸟在枝头歌唱,树木吐出嫩绿,泥土散发着芳香。
春天象征着生命,春天象征着希望与力量伴随着春风,美丽的风筝飞上了蓝天, 它把人们的理想希望带入美妙的境界,, 风筝集艺术、 科技、体育于一身, 放风筝是春日里一项有意义的体育活动,如果能放飞自己亲手扎制的风筝上天,那是多么有趣高兴的事呀! (2)根据同学们的提议, 我们将进行 《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本次活动就是请同学们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届时将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优秀资料奖、优秀设计制作奖、放飞奖、合作奖等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2.任务1)你是一名优秀的学生,你爱动脑动手,思维活跃,喜爱美术,你认为这次活动是你展现才能的机会,应该把握,即使没有做出优秀的作品,对你来说也是一次不错的践与锻炼2)请 4人一组共同完成以下任务:了解风筝艺术,设计制作一个风筝,让它飞上蓝天,并且做好活动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3.过程 1)活动 1(课时 1),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①小组准备工作:a.将全班同学 4 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②收集信息资料:访问网络查找你认为需要的信息或者在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如果你访问了不止一个网站或者查阅了不止一本书, 用分开的纸分别记录从每一个网站或每一本书中得到的信息或进行风筝艺人访谈, 市场上购买、收集各种风筝实物 ④整理、筛选、展示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a.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调查报告,展示形式,风筝知识擂台赛,评出优秀资料奖小组b.在教室里举行收集的各种风筝展希望这些同学收集的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2)活动 2(课时 2),制作风筝活动建议:1.制订小组制作计划和分工,设计怎样的风筝式图样?希望能够发挥大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资料参考:风筝的图样集,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帮助①扎制风筝,上线是很关键的一步老师的提醒:a.风筝的架子要求左右对称,不然风筝两边轻重不一,难飞上天 b.连接可用棉线扎制,比较牢固c.贴桃花纸可以用胶水或双面胶,胶水不能太多,不然纸会破的。
用的纸要略大于风筝架子如果还有什么问题,我们再共同探讨解决②绘制风筝老师的建议:a.风筝的图样装饰可以是传统的,可以是依样画形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老师期望着你的创意表现! 相信你们一定能b.画风筝的时候注意用颜料时水分不能多,不然纸要破的c. 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3)活动 3(课时 3),放飞风筝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老师的活动建议:①小组内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 评出放飞奖若干名, 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4)活动 4(课时 4,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①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 《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②老师建议讨论确定:a.组成展览会的组委会b.时间地点c.各组承担展览的分工。
d.如何评奖(评价),奖项名额学生个人、小组以写送欣赏卡的形式来参与评价(评奖)奖项名额每样十名(放飞奖除外,只要能放上天就能得奖)5)展览布置,评奖6)活动后请你填好此表,你的意见和信息是老师最想知道的,谢谢你的合作3.木版年画教学目标:1.欣赏我国不同地区的民间木版年画,了解民间版画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2.学会民间漏版印制的方法,能独立创作一幅版画3.通过版画的欣赏和制作实践,建立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掌握制版技术教学难点:学会拓印方法课前准备(学生)厚卡纸或纸板、 宣纸、中国画颜料、 油墨、线绳、布料、调色盒、水粉笔、水杯、夹子、木蘑菇、刻刀等教师)课件、年画图片和文字资料、 刻刀、拓印用纸、木蘑菇、常用绘画工具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 (1) 教师提问:以前学过哪几种绘画表现手法?学生答:有水彩画、水粉画、水墨画、蜡笔画,, (2)玩游戏:把一张薄一点的白纸盖在一枚硬币上,用铅笔在上面涂抹, 就可以印出硬币上的文字和图案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年画,古称“门神画”早在明朝的时候,中国民间就开始使用木版印刷技术来印刷年画木版画即凹版制作的版画。
4)揭示课题:《木版年画》2.欣赏木版年画1)教师提问:民间木版年画给你们什么感受?学生答:色彩鲜艳、造型复杂、内容喜庆、栩栩如生2)教师介绍木版年画的发展史:年画在200 多年前的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十分流行全国出现了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和高密、苏州桃花坞、河南开封朱仙镇、陕西凤翔和汉中等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年画产地其中四川绵竹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在历史上久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①教师提问:年画一般表现什么题材?学生答:吉祥图案、门神、福娃、民间生活、戏剧②教师小结: 年画的表现内容包含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历史小说、世俗生活、时事趣闻、名胜风物、门灶诸神、仕女娃娃等,几乎涵盖了中国百姓生活题材的全部它植根于民间,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3)课件展示:年画的制作过程教师小结:古代的年画都是先由画工设计画稿,再由雕工雕刻制版,最后才由印刷工上色印刷成画画、刻、印是各自分开的3.重点研究两幅年画①分析它们的用色特点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比较单纯,色彩鲜艳,,教师小结:木版年画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提取自然形象的色彩并进行夸张和随心所欲的搭配,常采用互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加绿的搭配②分析它们的造型特征学生回答:民间木版年画画着许多人物和动物,看起来很夸张 ,,教师小结: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人物、 动物的造型, 都源自于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由民间艺人提取夸张4.学习漏版技术①教师出示已经刻好的漏版提问:我们如何利用漏版来制作年画呢?学生根据教材上的图解回答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制作要点:漏版又叫孔版,在刻制漏版的时候,图案要负形相连5.作业要求:使用漏版技术印制一幅年画6.展示作业,评析奖励:评选最佳年画作品,并在教室内或校园内展出7.课外延伸:课件展示年画的其他制作形式4.剪纹样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纹样剪纸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2.进一步提高对形式美的认识和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3.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勤动脑、 多动手可使生活更美教学重点:折剪出纹样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教具准备:示范作品;各种规格白色与彩色纸;剪刀等学具准备:长条形彩色纸每人三张;剪刀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所带用具情况二、欣赏,导入新课1. 出示范图一(各种简单的对称纹样)现在老师用一种巧妙的方法把这些图形变得更美了!2. 出示范图二(用范图一的花纹剪出的纹样)原来老师把这些纹样变成了剪纸纹样,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剪纹样。
板书课题:剪纹样3. 出示范图三:说明纹样在生活当中的应用小结:经过装饰的物品更美4.示范制作步骤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先剪出一条横的花边,再剪出一条竖的花边)(1)设计单位纹样,注意要对称; (2)将长条型纸对折几次,每次一定要对整齐;(3)将设计出的一半画好在对折的纸上,剪去部分涂成灰色;(4)剪纸,剪的时候要胆大心细,将边剪整齐;注意不要把连续的地方剪断展开既成三、学生作业,分大组竞赛每人剪出2-----3 种不同的纹样,将优秀作业展示在黑板上放音乐,教师巡回指导)四、师总结:今天,我们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纹样,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勤动手, 我们就能够剪出更多美丽的东西,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5.剪纸人物教学目的:1.学习运用剪纸的方法和技能进行人物剪纸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创造精神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民间艺术教学重点与难点:剪纸的技巧教学准备:1、剪纸人物范作2.幻灯3.彩色纸、剪刀、小刀、浆糊、铅笔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课题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 剪纸作品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贴在窗户上、上等等它是把绘画和雕刻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它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从内容方面来分,除了我们学过的角花剪纸、纹样、花边剪纸外,便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人物剪纸(板书课题 ) 二、欣赏,分析剪法1.打开教材,布置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这些剪纸人物好看吗?剪的方法是一样的吗 ? 2.学生回答上述问题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分析这些剪纸人物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但是它们所采取的剪的方法却不一样有的是剪,有的是刻,有的是剪与刻相结合刻的时候, 又同时运用了阴刻和阳刻两种方法教师结合课前剪好的范作分析这些方法的处理和运用,使学生了解得更加清楚明白三、示范,学习剪法教师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剪法1.轻轻地、简洁而概括地描出草图(背面更好 );2.处理剪刻方法要注意剪纸的整体性,千万不能散落教师随时把剪刻的每一步放在幻灯上打出来,必须让每一个学生明白这一点四、练习,尝试剪法6.剪纸中的故事一、教学目标 : 1.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发展动手能力2.了解剪纸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3.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随意剪出人物的外形三、教学难点:依靠视觉平衡和对人物形态比例的基本了解四、教学准备:剪刀、胶水、彩色纸等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故事引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公园喂鸽子”故事。
画面) 讲述故事,课件出示画面二、故事交流1.在你的身上或者你的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 句话写下来三、讨论、演示分工合作过程1. (从各小组中挑出一个典型故事)清三位同学来跟老师合作范2.先分工再进行组合学生讨论怎么分工 ) 3.教师示范剪刻步骤①随意剪出外形②剪或刻出人物的细节、花纹在这些民间剪纸作品中, 你比较喜欢哪一张的细竹和花纹的处理?花纹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民间剪纸作品 )中闽民间剪纸最常用的花纹就是锯齿纹和月牙纹 (课件出示 ) ④添加道具故事“剪”完了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完善的?——添加背景、道具等课件出示剪纸道具 ) 四、欣赏:1.讨论评议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本组展示板L,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并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2.评述作品请几位同学说说刚刚评议的内容五、学生合作完成剪纸故事展示、总结1.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指导2.你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3.今天我们用剪纸的方法表现了身边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7、电影的始祖——皮影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皮影相关知识、人物造型手法及美感2.能利用皮影人物造型的方法,用线画一幅有特点的皮影人物画。
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自主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自主探究意识 通过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皮影的相关知识及人物造型手法难点:如何表现出传统皮影人物造型的特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课:同学们,喜欢看春节晚会吗?下面播放的这段视频,就是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片断,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段舞蹈的编排借鉴了中国哪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引出课题:《电影的始祖——皮影》二、探究学习:1. 提问:你看过皮影戏吗?你对皮影有哪些了解?学生回答:看过《西游记》等皮影是对皮影和皮影人物的通称,最初用牛皮或驴皮做成等2.教师简述皮影的历史:皮影最早诞生于2000年前,俗称“影子戏”,是我国古老而神奇的戏曲艺术,因为它比电影出现的早,也被认为是现代电影的鼻祖3.请学生给皮影人物摆造型?提问:通过你的观察,告诉大家皮影人物为什么能动?两个学生给皮影人物摆一个造型告诉大家,皮影人物是靠身上的关节活动的4 欣赏各地皮影人物,了解其特点:陕西皮影:纤巧秀丽,色彩鲜艳北京皮影:脸谱京剧化,富有京味文化现代皮影:人物更真实5.引导学生探究:1)皮影人物造型时采用了哪些装饰手法?学生观看课件,交流回答问题:造型时采用了夸张、简化、添加等手法。
2) 皮影身上有哪些传统图案、线条?观察、交流回答:有牡丹、龙祥云等图案,有直线、折线、波浪线等6.教师示范皮影人物表现方法, 提问利用线条装饰皮影人物时,线条需要怎样变化?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回答线条要有粗细、 疏密等变化三、欣赏作品学生简单交流对作品的感受四、艺术实践:用线画一幅具有皮影人物造型特点的作品要求:线条细致而不繁琐,简洁而不空洞五、展示评价设计多个小奖项:最美造型奖,最美线条奖,最美色彩奖,最美构思奖,最佳表现奖,引导学生从技能、 情感等方面对这节课的表现做出评价,对作品发表看法,体验成功的喜悦六、拓展延伸出示课件:展示皮影剪纸、皮影雕塑等艺术形式激发学生了解皮影艺术的热情8.设计《西游记》人物教学目标:1、运用各种创作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学生造型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对祖国经典文学艺术的了解和热爱,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造型能力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提问:你们了解西游记吗?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给大家介绍一下《西游记》(学生回答)那你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吗?它是经无数民间艺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劳动之后,于明朝中叶,由吴承恩(1510?~1582?)最后完成。
西游记是一部很优秀的名著, 不仅中国人喜欢, 外国朋友也很喜欢这个作品,成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深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 在我们的周围随处可见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再创作我们一起来看看2、老师今天还带来一段根据西游记创作的动画,看看你们看过吗?看的时候要好好观察一下动画片里出现了哪些主要人物?是什么故事?(课件动画)3.(看完后提问:有几个人物是谁?是什么故事!(学生回答)故事不管大小都有主要人物你们闭上眼睛在脑子中回忆一下刚才孙悟空服饰和外貌特征,请同学来说接着分析唐僧四人都穿什么样的衣服,有什么外貌特征呢?出示师徒五人的图片, 看看和你们印象中的一样吗? (再分析一下人物外貌特征)例:孙悟空活泼好动,他会像我们这样站立,和你说话吗?学生表演一下,要根据你用的人的性格特点来给他设计动作西游记是中国神话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里面描写了许多有意思的幻想神话人物你还知道哪些西游记人物呢)(学生回答)老师这有一些西游记的人物,看看有没有你们刚才没说到的用你们刚才分析孙悟空一样,你认识谁可以大声地说出来还要观察他们的外貌和服饰一边看一边像刚才分析唐僧师徒一样在下面可以小声描述这些人物的服饰和外貌特征)3、 形容一下你们喜欢的人物外貌特征和服饰。
(学生回答)孙悟空西天取经完后又闲不住了,我们听听他说些什么:“老孙来也!自从老孙和师傅西天取完经留在如来身边就职,被封为斗战胜佛过了一阵清闲日子,很是无聊, 听说现在下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师徒四人还想来个西游 !你们帮我们设想一下我们西游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呀!”今天由我们全班一起来帮助孙悟空设想一下现在西游会发生什么事情,谁来说说你打算怎么帮孙悟空?(学生回答)4、有几位同学也像你们一样喜欢西游记,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怎么帮助孙悟空的课件图片欣赏,学生做好的各种作品图片每看完一个问这些同学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表现故事(有绘画、剪贴、扮演、折纸等)这些同学像导演一样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了一个自己的西游记你们能不能也像他们一样设新西游记,并用简单的话语表现出来现在老师已经帮助孙悟空了, (拿出一本空白的书)这里面的内容由你们来丰富, 用你喜欢的方式, 我们全班共同努力来创作出新西游记二、学生制作、老师巡视指导制作时放《白龙马》的音乐和西游记图片9.弯弯的小路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2、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的技能,以及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并运用于绘画中教学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并且能创作有新意的小路二、课前准备1、学生——记号笔,白纸等2、教师——课件,学生用白纸,记号笔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弯”是什么意思?2、那“弯弯的”又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把“弯弯的”表示出来,先认真想一想再动手做一做, 看谁表示的最有创意, 给你一分钟的时间3、时间到!这是我的,我把它画到黑板上,请你也和我一样,把你的创意画在纸上请三位同学贴到黑板上)4、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做,伸直你的手,做个相机的镜头,对准我的手中这“弯弯的”图案请你仔细观察,它有什么变化?板书:近大远小(二)感受透视1、 (课件)再看,这是什么?它展示在你眼中的情景是怎样的?(越远的地方就越——,最后——)2、(课件)这是一排同样大小的风筝,它高高的飞翔在天空中,看这些风筝,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同学们,像刚才看到的弯弯的图案、铁路、风筝,同样的一个物体,离我们近了,感觉就大一点, 而离我们远了,感觉就小一点,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在美术学里叫做透视板书:透视(三)表现透视1、透视有什么奇妙之处呢?(课件)请看这两幅图,假如我要你用最短的时间,到房子里去取一样东西回来,你会选哪一条路?为什么?2、你说图二中的路远,那么画面中的哪里让你感觉到它的远?小结:树木从近处的高大到远处的低矮;路面从近处的宽大到远处的窄小,使我们感觉到图二的路比图一的路长,这就是透视在画面中所产生纵深感。
板书:纵深感3、(课件)请看,这是一幅世界名画,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哪些地方表现出了透视在画面产生的纵深感??板书:长度、间距、粗细,,4、根据这些透视原理,要这条弯弯的线变成有纵深感的小路,你觉得应该怎么画?板书:小路5、你说,我画画自己的学生的各一条)版画:小路5、路的方向和形状一样,都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比如说还可以,, (将画转一转)版画参照物6、路有了,我继续画,你仔细看,你觉得这像一条什么地方的路?(用木桩表示小路)7、你准备画哪里的小路?你的参照物是什么?怎么表示它的纵深感?(欣赏:宇宙中的小路海底的小路,它的小路参照物是什么?)(四)实践透视1、接下来,请大家以“弯弯的小路”为题画出你们的创意板书:弯弯的小路看谁的小路画得最有创意,纵深感画的最强温馨提示:你看,我只用了几根木桩就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希望你也和我一样,不要画得太复杂,因为时间有限2、(讲评一张画和黑板上这一张比,为什么它的纵深感不够强烈?强调:要使画面的纵深感表现得强烈,画面中同一物体近处与远处的宽窄, 大小和粗细的对比必须十分强烈,这是要请大家注意的地方3、(课件)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这幅画为了更好的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纵深感, 近处的东西你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你能看到些什么?板书:细糊小结:近处的景物画的细致些,远处的景物表现的模糊些,概括些,也是一种透视,也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运用这个原理,这张画我要添上细节了?版画:添细节4、再看,近处的色彩怎么样?远处的色彩又怎么样?板书 7:明暗(说得对, 前面的表现明可以用上渐变色,后面的直接用单色就可以了这样画面就更有纵深感了五)学生绘画1、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近细远糊、近明远暗的规律来继续创作2、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后点评你最欣赏哪张画?为什么?(老师做适当补充)(六)布置作业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弯弯的小路》请同学们课后抽点时间到校园里找一找,看看我们的校园中有没有和“弯弯的小路”类似的现象看哪位同学观察的最仔细,下节课,我们就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用色彩写生的手法画一画10.光与影一、教学目标:1、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在不同的光源下影子的变化,了解光影能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2、.通过引导学生对光与影的观察、回忆、思考,初步学会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创作能力3、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并喜欢光与影,激发创作兴趣,拓展想象空间4、重点:认识光与影,并用光与影来表现物体5、难点:如何用单色或彩色表现出光与影的效果二、教学准备1、学生:绘画工具(铅笔、橡皮、水彩笔等)2、教师: PPT课件、铅画纸、道具(画圆的步骤)等三、教学流程:(一)、导入1、设计情境: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现在站在国际舞台上,而周围是一片漆黑。
突然,“啪“地一声,你的头顶上,一盏灯亮了这时,你感觉到一道什么打在你的身上,而你的脚边又出现了一道什么呢?2、教师提问——感觉到什么?看到什么?学生回答——光;影子3、揭示课题《光与影》(设计意图:通过情境想象,引出课题)(二)、正课1、欣赏图片(有影子和无影子物体)提问:①、发现了什么?②、有影子的给你什么感觉?③、影子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呢?2、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桔子)提问:桔子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3、欣赏图片(在光照射下的球体)提问:亮部、暗部、阴影以及明暗交界线分别是?4、试一试(学生画一画,教师指导)5、排一排(1)、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排一排教师的绘画步骤(2)、教师根据学生的排序和指导中发现的不足,一并说明绘画的正确方法及步骤6、欣赏作品(达芬奇《衣纹习作》)(1)、教师介绍:这幅作品 《衣纹习作》出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之手2) 、提问:你对这幅作品有何感受(3)、总结:大师恰到好处地运用黑、白、灰,把衣纹的质感、空间感表现的淋漓尽致4)、这幅素描作品,还给你什么感觉呢?(提示:从色彩上)(5)、总结:素描作品比较单调,但是,画家同样可以运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出绚丽的光与影的效果。
7、欣赏作品(莫奈的油画风景)(1)、提问:给你什么感觉?(2)总结:大师不仅表现出绚丽的色彩,而且通过光与影,增强了物体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光与影的相关知识,从而通过“试一试”环节,认识光影黑白灰,以及通过光与影,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三)、创作阶段1、作业要求:( 1)、用单色或彩色表现——静物、人物、风景(2)、表现出光与影的果2、作品欣赏(学生欣赏,教师从旁解说)3、画一画(学生绘画,教师从旁指导)(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再“画一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光与影)(四)、评一评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3、教师点评(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评价自己以及同学的作品)(五)、课后小结11.植物写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特征及其前后关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3、在学习和观察、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植物的美,了解植物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保护大自然的意识重点:了解植物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学习用线表现花叶的方法准备:课件、盆栽花卉、勾线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课件欣赏自然界中的各种植物。
师:你喜欢哪些植物?师:你知道它们各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作用吗?师:你觉得这些植物给你哪些美感?生: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使用、陶冶情操生:叶子的姿态自然、形态各异,,板书课题:《植物写生》二、探究式学习活动1.观察植物师:你们观察到植物的叶子(花)有什么不同?(结合书中的图片)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叶子有前后遮挡遮挡现象、有大小之分,在不同角度看到的叶子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 让学生站队来演示植物的前后遮挡、疏密、方位关系2.欣赏和感受画家笔下的植物 欣赏赖少其的中国画 〈君子兰〉,初步感受画家如何用丰富的线条,(如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表现出植物的形态特点及自己的情感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材上的几幅学生作业师:教材上的学生作业哪部分画得好?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认识不同角度的植物的花和叶形状各有不同师:画的哪部分对你感受最深?生:表现形式,颜色搭配,画法技巧等等生:画的时候注意线条的前后穿插生:,,然后引导学生理解处理叶子的前后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叶的前后关系可以用线条的虚实、大小、粗细、穿插变化来反映教师在黑板上简单演示植物的写生方法: 先展示画两幅植物写生画, 一幅前后关系处理得当,另一幅前后关系混乱。
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感受,并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如何用线表现植物叶的前后关系和不同姿态4.布置作业,巡视教师组织学生小结,评价要求:画面布局饱满认真观察植物的特征、姿态,用线描的方法写生一种植物 注意线条的繁简、 疏密、长短、曲直、穿插等变化作业完成后,同学之间相互介绍、评价自己及他人的作品其他同学观察思考5.作业展评:展示学生作品,先学生点评,然后教师点评6.知识拓展:展示几幅用其他方法表现植物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回家可以进一步创新写生12.运动鞋写生教学目标:1、学习写生,通过观察,用硬笔线描或蜡笔水彩画的形式较精确地描绘运动鞋了解)2、通过描绘运动鞋,教育学生积极参加体验锻炼,增强体质教学重点:提高写生能力要求学生用硬笔线描或蜡笔水彩画的形式画出较完美整的运动鞋教学难点: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眼、脑、手三者协调运动能力,较精细地描绘出运动鞋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几双干净的运动鞋,教师范画教学过程:1、板书课题:出示教师范画2、引入谈话每位同学的脚上都穿着鞋子, 但式样、颜色各不相同,有运动鞋,也有皮鞋、布鞋、旅游鞋------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 看谁能正确的说出这双运动鞋各部分的名称?学生回答后,教师作些归纳,简介运动鞋的结构、特征。
1、提出本课的作画要求——画得完整,力求精细,教师联系上次画书包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以吸取经验与教训2、提出对写生物和如何摆放妥当的意见:一般是侧面比较容易画,因为侧面看, 鞋子的基本特征非常明显,如果将鞋子的头部或跟部正面朝向自己来画, 就比较难画好, 也可以让绘画技能好的学生试试3、作画的步骤同上一节课:13.自行车写生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2.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如何用线精细的表现自行车3.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教具:自行车、彩笔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导出课题同学们上学都用什么交通工具?自己走,家长骑车送 , ) 同学们家里有没有自行车呢?你们知道哪些有关自行车的事情?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学习《自行车局部写生》来了解自行车二、师生探究学习1、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史师:同学们知道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吗?教师展示自行车发展的图片第一辆代步车“小木马轮”第一辆真正可以使用的自行车2、研究自行车的结构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
让一位学生上台拼搭)3、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特点与结构车把、车座、车前后轮、车架的配置都有哪些?作用是什么?4、分析自行车各部分的线条变化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 )5、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并提示要点三、师生探讨,引导创新1、欣赏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自行车儿童车、赛车、双人自行车、折叠自行车 , )2、欣赏优秀作品3、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本中的学生作品4、学生动手实践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1、展示学生作品2、多层面交流评价肯定学生的创作,发现每件作品闪光点,从实际出发评价五、课后拓展引导学生回家可以写生自己的自行车作业:设置你觉得自行车的哪部分最有意思?完成这部分的写生14.椅子的构成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功能及造型的椅子,初步学习椅子的构成2.通过大胆创新和通力合作,能够设计出各种不同造型的椅子组合3.培养学生热爱设计、敢于创造、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教学重点:制作各种不同造型的椅子组合教学难点:启发学生探索创新课前准备(学生)彩色卡纸或瓦楞纸、剪刀、美工刀、固体胶或双面胶等教师)范作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课件播放精美桌子的图片。
2.教师提问:这些桌子漂亮吗?为什么让你觉得那么漂亮?(教师引导到造型、颜色、构思上)3.有了这么漂亮的桌子我们还差什么呢?4.生:美观的椅子,, 5.那我们接下来就要一起来学习《椅子的构成》来了解椅子文化、椅子的构成二.介绍椅子文化1.那说到椅子的文化,你知道椅子的起源吗?(汉魏以前,古人席地而坐,没有椅子汉魏时期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才开始出现最早的椅子“胡床”隋朝时期,国为那时忌讳说“胡”,又因双脚交叉,所以改名为交床,但在形状上基本没有变化到了南床,出现的交椅又叫“太师椅”在那个时候交椅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坐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所以,“坐第一把交椅” 就成了首领的代名词 )2.师:今天我们所用到的椅子可是五花八门,各有千秋老师这儿有几张图片, 我们来比较一下看现代的椅子和传统的椅子之间有什么区别?生:简单、实用3.师:生活中的椅子经过排列、叠放,就可以转化为具有艺术美感的构成作品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感到有什么特别的视觉效果?三、分类欣赏,示范组合1.老师在网上收罗了许多有这一风格的作品,简单的给它们分成三类,(分组讲解)2. 看了这么多的图片,你想设计组合一组怎么样的椅子组合呢?3.看了那么多的图片,虽然形态各异,但椅子基本上都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呢?椅背——分高低两种,高的略高于人的坐高,低的应低于肩高。
椅面——一般略大于人的臀部,常分软坐面和硬坐面两类椅脚——能使椅子放稳,高低根据使用要求和坐着舒适为准4.了解了椅子的构造,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设计美观、有新意的组合呢?5.教师示范,并作简要讲解6.请学生交流自己想表现的怎么样的椅子组合7.还可以怎样叠放椅子?找个独特的角度来观察,你发现了怎样的构成画面?四、创作表现1.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椅子组合设计观察椅子的组合构成,说说它的构成美感2.教师巡视指导3.幻灯片出示图片材料五、点评展示1.请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造型的构思、色彩的运用等方面)2.教师在学生介绍的同时作简要的点评15.圆筒造型教学目标:1.通过对圆筒造型作品的欣赏、评述、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圆筒等基本形在自由线体造型, 面的切割、折叠、切割翻转,层面排列(重复、渐变)等创造重组设计后,多变而富有节奏感的艺术特色2.通过收集材质,交流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习、研究和创作圆筒造型作品; 初步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技法, 了解圆筒纸造型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动手创造能力,启迪设计灵感教学重点:了解纸造型的基础知识, 掌握纸造型的基本方法, 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
教学难点: 在欣赏、评述与设计练习中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解圆筒造型的形式美感,在学生作品中体现个性化风格1.激发兴趣,新课导入 1)欣赏圆筒造型的各种作品,对形成方式进行探讨,并作简单分析与归类2.自主探究,新课展开1)感受纸杯造型的形式美①书中橙色纸杯造型图插接构造②课件展示,作品欣赏a纸立体扭曲组合b纸立体多型组合c纸立体经典作品提出问题:你了解纸造型吗?你曾接触过纸造型吗?作品的哪些地方紧紧地吸引了你的眼球?你能感受这些作品的特点吗?(教师参考:长短、粗细、圆切面、斜切面、材质、色彩等给我们的造型带来的多样的形式美:圆润、鲜亮、跳跃、稳重、富有节奏感,, 时而像精灵 ,时而像跳跃的音符 ,时而是后现代的奇锐武士 ,, )③文中三件单体造型组合圆筒纸造型作品欣赏,交流纸造型技法④教师引导并归纳:a.纸造型基本技法: 使一张平面的纸变成立体形态, 要借助于折、卷、粘贴等方法,而这些方法又结合点、线、面的变化派生出纸造型的丰富技法,运用这些技法可使平面的纸形成各种生动的立体形态与有趣的肌理效果b.纸杯造型中的可参考尝试的形式美法则(基本形 )变形与分(等分割:切刻、切形)组合与堆积(插合与粘贴)板式结构的聚散联系(半立体)柱式结构联系(立体)单体造型组合(主体+附加:卷曲,, )转体组合框架组合。
3.探究方法 ,技法解析1)提出问题:你想动手试一试怎么做吗?那你觉得在制作中会有什么困难? (2)学生分组研究制作方法3)教师引导指点并逐一演示具体方法:分割、组合、折叠、卷曲、叠加、接插 ,,4.尝试设计假设你现在是一位知名的艺术设计师,要求你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设计一件纸杯造型作品,美化我们的校园 接到这个业务,你将如何展开工作呢?提示:①引导学生在制作中, 创造性地用美术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②小组协作,各展特长,设计、构思、选材③色彩形体搭配方法5.成果展示 1)优秀作品展评:自评、互评、师评2)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6.拓展 1)谈一谈,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来造型与装置的圆筒材料?比如:笔杆、竹子、吸管、象棋、硬币、队鼓、电池、纸杯、饮料罐 ,,(2)交流分析不同材料适合的造型方式,为多角度多层面的创作做好铺垫16.请柬设计一、教学目标:l、了解请柬文化,掌握和了解一定的请柬设计的技巧2、通过分析、评述,体会从不同角度欣赏请柬;运用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尝试设计制作一个别出心裁的请柬3.通过活动,提高对请柬的审美能力, 引发学生设计实践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请柬的基本知识和设计的方法三、教学难点:运用活动中自主学习到的知识进行请柬设计四、教学准备:师:搜集请柬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一块展示板,课前布置学生分六组围坐生:课前寻找、搜集一些请柬,准备彩笔或彩纸、布料、剪刀、双面胶、白纸及一些特殊材料五、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评述搜集到的请柬启发、感染)请学生将自己搜集的请柬先贴在展示板上在学生的交流之后,教师展示自己搜集的请柬,也作一评述就自己搜集的请柬来谈感受,对请柬的认识, 请柬在生活交往中的作用等等这一目的是联系学生生活,使学生主动了解请柬的作用和请柬的人文性质, 并在一开始就通过展示台营造出一种氛围活动(二)谈谈好的请柬应具备什么(引导、探究)请学生看已经贴满的展示台,比对同学和老师搜集的请柬, 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请柬, 谈一谈优秀的请柬应该具备什么要素,即设计要求,比如别出心裁、信息准确完整、内容与形式一致等等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考虑回答这一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活动(三)讨论怎么样设计请柬直观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向大家展示了一些优秀设计作品,也谈了好的作品应该具备什么要素(别出心裁、信息准确完整、内容与形式要统一)那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讨论如何去设计一张好的请柬?1.请柬形式(放一些图片资料)多采用平面的、单页、复页或折叠的结构。
以长方形居多,也有圆形、心形和不规则的图形2.请柬的内容首先在上方写上邀请者名称其次交待活动内容、时间最后署明邀请人姓名和发出请柬的时间3.设计请柬的表现方法A 手绘法 B 剪贴法 C 计算机辅助设计小组讨论、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表现方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作答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请柬设计的基本知识四)你也来(实践、练习)要求学生尝试为一个校园艺术节、趣味运动会、自己生日,三个主题任选其一设计制作一个请柬,可以大胆地进行涂抹或剪贴, 也可以构思小稿,回家用电脑制作作业要求:1.能充分表现活动的喜气氛围;2.作品要符合请柬的基本要求;3.要能展现自己的特色让完成的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三五位同学将自己的作品贴到展示台上,并作自评,然后请同学对他们的请柬作一评价,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后, 教师略作评价因为时间的关系老师在课堂不能欣赏到更多同学的作品,大家把作品的背面写上名字交上来 我看到有些同学的作品还应该在精细度上下功夫,不过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多动脑筋,勤于动手,我们的手一定会越来越来巧,作出更多更精美的作品,把我们的生活装扮的更加美好。
17.手绘校园招贴一、教学目标1.了解招贴画这一艺术形式及其构成特点2.初步掌握手绘校园招贴的方法,会独立用简洁的造型语言为校园活动徒手绘制一张招贴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并关注校园文化建设,热爱校园文化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设计思维方式,促进其设计意识的形成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招贴画的特点,了解手绘校园招贴的构成要素2)难点:招贴画排版设计的创意和画面的美观课前准备(学生)纸张、手绘招贴常用工具(铅笔、橡皮、勾线笔、蜡笔、彩色笔、美术学具袋)教师)收集校园手绘招贴2 张、课件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教师提问:这学期学校要举行艺术节、运动会等校园活动,这些活动需要招贴画来宣传,谁设计过招贴画?学生回答,教师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手绘校园招贴》2.欣赏、探究什么是招贴画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招贴是广告的一种形式, 常绘制在纸张上,张贴在公共场所,我们通常把他归类于POP广告意思是购买点的招贴商场促销广告之所以大多采用手绘的形式,主要是因为手绘招贴方便、迅捷、成本低廉1)教师:出示手绘招贴,问:“你能发现组成招贴画的主要元素吗?” 结合学生回答小结: 标题、内容、花边、插图、主办单位。
课件出示标题:艺术字体或其他创意字体(2)课件欣赏手绘招贴(若干组),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手绘校园招贴的编排、文字和图的装饰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优秀手绘招贴的特点1、指向单纯、信息明确、图文并茂、画面美观、和谐统一2.教师示范手绘招贴的创作步骤第一:排版(铅笔打稿)第二:彩笔勾形(肯定)第三:色彩装饰和谐(细心)教师板书3.课件欣赏同龄人作品了解插图、主题文字的字体、编排等多样性,拓展学生思维4.学生作业作业要求:为校园艺术节活动手绘一张招贴要求:( 1)用一种或多种工具(油画棒、水彩笔、等)完成2)排版要有创意 3)时间 20 分钟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在学生打草稿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设计习惯5.展评举行班级招贴画展标准:( 1)画面统一和谐(色、图、文)学生自评、学生个别互评2 排版美观创意3)信息传达明确方法:1)小组按标准自评,并互评一张优秀作品选送展示2)大家评一评选出的优秀作品, 由设计者说说创意, 大家再提出优点和修改建议18.映日荷花别样红一、教学目标1.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用水墨画形式表现荷花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课前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课件等教学设计视频导入,创设情景1.播放《水墨动画》视频,提问:你在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这段视频给你什么感觉?回答:看到荷花,听到美妙的音乐,还有有关于荷花的诗,画面很美2.教师总结:这个视频以水墨的形式将盛夏荷塘美景展现出来,这里花美,人美,诗更美“绿树阴浓夏日长,蜻蜓锦鲤戏池塘,水晶莲动微风起,满塘荷花一池香 ” 这是唐朝诗人高骈描绘荷花的诗句今天我们就随着这首诗走进“水墨荷花”出示课题)二、欣赏感受,探索发现1.小组讨论——认识荷花播放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分发知识小卡片回答卡片背面问题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结果2.绘画的意境认识意境——出示吴冠中先生的《荷塘》作品图片,请学生欣赏感受,作者通过对荷花形象的描绘,传达一种收获之美,这也是我们学习国画的一个新名词, “意境”。
解释意境探索意境——欣赏不同作品,感受不同意境,表现意境——分析两幅不同意境的中国画,感受不同的用笔、用墨、用色表现不同意境3.提问:同样描绘荷花的两幅作品,为何会传达给我们两种不同的意境?回答:颜色构图用墨4.小结:以上两幅作品同样是描绘荷花,但他们通过不同的运墨运色运笔和构图,表现了两种不同的意境三、深入探究,创造学习1.师生比赛绘写意荷花(对比——修改——尝试)(1)对比师生作品,让学生发现怎样用笔墨表现写意荷花2)老师示范修改,强调运笔要灵动;运墨要浓淡变化;用色要大胆(3)学生尝试绘画写意荷花(适当展示)2.再次欣赏大师作品,尝试表现意境(1)欣赏大师作品,了解怎样完善画面,表现意境2)用墨、用色丰富画面,完成一幅有意境的作品四、 评价展示用长卷展示, 把学生作品贴在事先准备好的卷轴上,学生自评,互评1)自我评价:给自己的作品取个题目,说说自己作品的意境2)同学评价:最喜欢哪一个作品,说说理由3)老师评价、总结五、课后延伸,欣赏用其他艺术形式表现荷花的作品19.中国漆器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漆器的基本知识、工艺特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 感受漆器工艺美术品的外在形式美和特有的人文内涵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单介绍漆器工艺图片展示)漆器工艺: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但这里所说的漆,是指一种天然漆,一般称为生漆,大漆,系漆树身上分泌的液汁,呈灰乳色,接触空气氧化,成栗壳色,干固后成褐黑色它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又可以配制出不同色漆,光彩照人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并对日本等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古代漆器工艺的种类有哪些呢?请同学回答这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和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二、主要作品赏析:1.《木胎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木胎朱漆碗口径 10.6×9.2厘米,高 5.7 厘米,底径 7.6]×7.2厘米此碗由一块木头镟挖而成,碗壁较厚,口部微内收,腹部弧线较深碗底圈足较高且略外撇碗表面呈朱红色,略有光泽整段木头镂挖而成外壁雕刻成瓜棱形。
敛口,扁鼓腹,矮圈足斑驳的红色涂料经鉴定为有机漆,据测定应是掺有朱砂一类颜料的漆2.《彩绘描漆虎座双鸟鼓》(战国)战国,座长87.8 厘米,高104.2厘米,宽 15.9厘米,此器是 1965 年在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出土时虎座、双鸟及鼓均已分散,并有残缺,拼合后经复制成了现在所见之物它的造型新颖巧妙,极富想象力,运用漆、雕、绘三种工艺手段,创造了一个十分实用同时又非常美观的乐器,达到了实用与美观的完美统一3.《彩绘人物故事图屏风(局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彩绘人物故事漆屏或称彩绘人物故事漆屏、北魏彩绘人物故事漆屏, 该文物出土于司马金龙墓,该墓址坐落在山西大同城东南7.5 公里处的石家寨村西南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为木质漆屏风,上绘有多幅人物故事画,色彩艳丽 ,线条清晰这一漆屏既是魏晋时期漆器珍品,又是北魏绘画史上的佳作 该文物反映了北魏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彩画漆屏风大都已经朽散,从保存较好的两段看,绘画内容大部采自汉代刘向《列女传》故事,绘画艺术和油漆工艺都有很高的水平 它继承了战国和两汉漆画的优良传统,在相当大的画面上以富丽的色彩描绘了真实生动的多种图画,而技法上却较两汉前进了一大步。
4.《车马出行图圆奁》 (战国) 1987年荆门包山 2 号墓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战国,直径 27.9,通高 10.8cm由盖、器身相套合而成,整器呈圆筒状,平底,盖顶部隆起奁里髹红漆, 奁外髹黑漆,并在黑漆地上以深红、 桔红、土黄、棕褐、青等颜色彩绘花纹 盖顶绘凤鸟纹、 变形蝶纹、卷云纹等图案,奁底周边绘勾连云纹,器身外壁绘凤鸟纹、卷云纹盖外壁绘车马出行图,共有 26 人、4 辆车、 10 匹马、棵柳树、 1 头猪、2 只犬、 9 只大雁等这幅车马出图写景状物,栩栩如生,场面十分壮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古代漆画艺术珍品出土时,奁里放置有花椒、铜镜、搽粉饰、骨笄、木片饰、蛤蜊壳等物5.《彩绘牛马鸟纹漆扁壶》(秦代)高22.8厘米、腹宽 24.2厘米、厚 7.8厘米 1978 年云梦睡虎地 44 号墓出土盛水器, 木胎,挖制两腹一面绘雄壮有力的牛, 另一面绘并肩前进的奔马和飞鸟壶体木胎髹漆,一侧绘牛,一侧绘奔马与飞鸟此马奋蹄向前,尽管奔跑动态的表现不够娴熟生动,但飞鸟于马首之后,可见马奔之迅疾6.《栀子纹剔红盘雕漆》(元代)此盘为圆形,黄漆地上髹朱红色大漆约百道盘正面雕刻盛开的大栀子花一朵,枝叶茂盛,花蕾点缀其间。
盘背面雕阴文蔓草纹样,足内髹黄褐色漆,并有针划“张成造”竖行款此件器物雕工圆润精细,花瓣、叶片翻卷自如,生气盎然,是典型的元代雕漆风格7.《双龙捧寿纹雕填漆箱》(明代)箱盖面微隆起,下连阔座,箱体前及侧面有铜鎏金錾花饰件通体髹朱漆地并雕、填、戗金、彩漆饰纹盖面及四侧面均有菱花形开光,内以方格锦纹为地,上饰双龙戏珠纹,并衬以海水汀崖和四合如意云纹开光外,均饰缠枝花卉纹,箱内及底部髹黑漆此箱造型规矩典雅,纹饰精美传神,堪称传世佳作8.《园林仕女图戗金朱漆奁》(宋代)这件漆奁向我们展现了南宋时期的戗金工艺,戗金即在漆面上錾刻花纹,然后于刻纹内填漆,再填以金粉的工艺这件漆奁制作成为莲瓣形,分成四层,木胎髹朱漆,口沿处包镶银盖面戗刻园林仕女图 在朱红色的漆地上戗刻金纹, 人物、山石、花卉,无不精致高雅,繁丽绚烂, 具有极佳的装饰效果图中描绘仕女二人身着花罗直领对襟衫,长裙曳地,发髻高耸,手执团扇、折扇,相挽款款而行一旁有女童捧瓶而立 园中山石、柳树、花径,并设藤墩,环境宜人奁身十二棱间细刻莲花、牡丹等折枝花卉,密丽华美9.《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清代)清乾隆年间的描金松石藤萝纹黑漆盘 (口径 34cm 高 5.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创新了描金法。
或用深浅不一的几种金箔, 或用一种金箔但把它处理得有浓有淡,塑造了松、石、藤萝等形象的阴阳向背,有绘画晕色般的效果漆艺名家沈绍安在金银彩绘上有所突破,创造性地用金箔和银箔粉末调漆,再掺和其他色漆, 髤出鲜艳而且层次感强的漆地他制作的花鸟纹长方形漆盒 (口长 32cm 宽 15.6cm高 11cm,故宫博物院藏 ),通体以浅黄色为地,四壁再用色漆描绘梅、竹等花纹,像工笔花鸟画,大大提高了漆艺的绘画表现力三、总结用简短的话语评述现代漆器作品在纹样和工艺上的继承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