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寄诸用明书心得.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aa****6
  • 文档编号:51180649
  • 上传时间:2018-08-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29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寄诸用明书心得寄诸用明书心得寄诸用明书心得 《寄诸用明书》写于 1511 年,即正德六年辛未,当时王阳明四十岁文中的诸用明是他的妻弟,诸用明是一个才华出众但不求入仕做官的人,就这一点很得到王阳明的欣赏,然而当时主阳明在京城任吏部验封清史司主事,接到诸用明写信告诉阳明他自已的儿子参加了科举考试,王阳明担心两个侄儿太年少就开始追求功名利禄进而影响他们的前往,所以写了这篇文章整篇文章充分体了先生让淡薄功名,少时勤奋读书只是为了提升修养,只是为将来成大事晦养厚积文中第二段“凡后生美质令晦养厚似,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手?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是这篇文章的精华,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强调人生最事要的阶段是少年时期,只有晦养厚私,不要被功名利禄所牵制,这和先生少时读书的目的是一致——读书只想做圣人寄诸用明书心得 今天自学了《寄诸用明书》 ,感言万千对其中:“君子惟患学业之不修,科第迟速,所不论也 ”这要培养自己的一颗平常心,只关心自己的心是否修好,而不关心外界给你的评价,你的功名利禄如果是奔着功名利禄去修心,那是不能修好的对此句:“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诸贤侄不以吾言为迂,便当有进步矣 ”对于学生或者自己的子女应看重他们是否修心,不能过早的把自己的光芒发散,这样对与后期的成长很不利学到此,不经意想到了伤仲永所以在教书过程中更应该看重的是学生品行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利的一个品行好的人前途不会差,如果一个品行有问题的孩子对于后面的人生将是很艰难年轻人要有成就,必须令其收敛修养而厚积薄发正如天体运行还没有形成聚气,则不能发散,何况是人呢?花如果有千叶但无果实,就是因为华美外表太早发散了人的成长要循序渐进,无论在哪个年龄都应该修心适当磨练,事事磨练,才能成大气所谓大气晚成就是这道理寄诸用明书心得 《寄诸用明书》写于阳明先生四十岁时诸用明是阳明先生的妻弟,一个乐善好施之人,才华横溢却不求仕途,深得阳明先生赏识但阳明先生得知他儿子参加科第考试,担心反而耽误了这俩侄儿的未来,就写此信提醒了一番 “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是这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他的意思是人生最重要的阶段是少年时期,应该“晦养厚积” ,不被功名所束缚,才能成为圣人,这呼应了阳明先生十二岁就认为读书是做圣贤的抱负在王阳明先生年谱时说道,他二十二岁在南宫进士考试时落第了,同考试的舍友以不中第为耻,但王阳明先生却笑着说:“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即是说王阳明先生不以不中进士为耻,但如果不中进士而动了心,这反而是耻辱,说明了先生漠视功名,一心只想成为圣贤最后一段则反映了先生在有限的人生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这篇文章虽然不长,却充分体现了阳明先生淡薄功名的态度和不懈追求圣贤之道的人生观,令人非常佩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