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笔记.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21775511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1.7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A/t; ~^~r-第二章1.记住几个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关键期心理发展的内容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动作技冃匕掌握的关键年龄2.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科尔伯格主要采用道德两难故事,让儿童在两难推理中做出选择 并说明理由3.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印刻现象的基本观点和代表性人物屈赖恩(Tryon,R.C.)的白鼠走迷津实验(第七代差异显著) 遗传决定论;英国高尔顿(Galton,F.)采用家谱调查法研究——遗传决定论;哈洛和他的同事隔离恒河猴实验——环境决定论的早期经验作用; 墨森总结了早期进孤儿院儿童的发展状况——环境决定论的早期经验作用; 劳伦兹(K. Z. Lorenz)发现的“印刻现象"3. 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不同系统在发展速 度、起始时间、达到成熟水平方面不同;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 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 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 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 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5. 图式: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6. 同化与顺应: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 变化,不能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 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7. 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种介于儿童看得见的现实能力与并不明显的潜在 能力之间的潜能范围围绕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提 出了三个重要观点:1、最近发展区由教学创造;2、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3、学习的最佳期限1. 遗传、环境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一) 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P37)1. 遗传决定论?遗传前提论?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说明了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 遗传是保持生物性状的最普遍现象;2•屈赖恩(Tryon,R.C.)的白鼠走迷津实验;(第七代差异显著)屈赖恩根据走迷津能力的高低将一群白鼠分为聪明鼠和愚笨鼠,然后选择其中聪 明的公鼠与聪明的母鼠配对、繁殖,再对子代白鼠走迷津能力进行考察结果发 现到第七代,聪明组与愚笨组的表现差异极为明显:聪明组白鼠进入盲路的次数 要大于愚笨组白鼠这说明了遗传对动物行为能力的影响。

      3•高尔顿(Galton,F.)采用家谱调查法研究;977名名人和普通人发现其家族成名人物,名人组 332 人,普通组只有 1人 在人类心理与行为的发展方面,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认为遗传在心理发展中起 决定作用,儿童的心理与品性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已经决定了他采用名 人家谱调查法,选择了 977 名英国的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科学家和 艺术家等名人,调查他们亲属中有多少人也是名人结果发现,名人的亲属中 有332人也同样出名;而在977名普通人的对照组中,他们的亲属只有1个名 人高尔顿认为,两组群体出名人比例如此悬殊,可以证明能力是由遗传决定 的4.双生子研究设计 证明遗传影响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双生子研究设计双生子通常是在相同时 间、相同环境下由同一对父母养育的,可以被认为是在非常相似的环境中长大的 双生子有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之分同卵双生子是由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成的 两个胚胎各自发育成的两个体,起遗传相似性几乎达到 100%;而异卵双生子是 由不同受精卵的两个胚胎各自发育成的两个体,其遗传相似性约为50%,因此如 果同卵双生子比异卵双生子在心理与行为方面更为相似,可以说明遗传而非环境 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二) 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P38)1. 环境决定论 环境外因论2. 华生的名言——① 早期经验的作用 (孤儿院小孩与正常家庭比爱闹事,更依赖、更散漫多动)② 家庭的影响 (东东与亮亮的母亲教育)收养研究③ 学校教育的作用 (同一批学生不同教师的成绩差异)(三) 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交互作用 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作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 首先,遗传是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并奠定了个体心理发展差异的先天基础,规定了发展的高低限度,但不能限定发展的过程以及所达到的水平; 其次,在遗传所规定的范围内,儿童的发展水平是由环境决定的 此外,遗传与环境对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领域 所产生的作用都不一样:在发展的低级阶段,一些较简单的初级心理机能受遗传 的制约作用较大;而较复杂的高级心理机能则更多受环境的影响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答: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一)关于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提出人的认识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 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二)心理发展的因素与结构1.心理发展的因素 影响因素有四个:(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

      (2)自然经验:主要指通过与外界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可分为物理经验 及数理逻辑经验两类3)社会经验:指在社会相互作用和社会传递过程中获得 的经验,主要有语言、教育和社会生活等;(4)平衡:是发展的基本因素,是协 调成熟、自然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因素2.心理发展的结构 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在四个概念中, 皮亚杰把图式作为一个核心概念提出来皮亚杰认为图式就是主体动作的认识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同化与顺应是适应的两种形式皮亚杰认为,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不能 引起图式的结构性改变或创新;而顺应则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 整原有图式三)认知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心理表征的能力、延迟模仿的能力2、前运算阶段(2-7 岁);(自我中心泛灵论,思维集中和不可逆) 守恒实验、三山实验3、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序列化 、类包含的能力 4、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 以更加抽象、理想化和符合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四)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视角创新:关于儿童本性、以及他们的认知发展的内容、时间和方式进行 研究。

      对儿童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认识的变化视儿童为具有丰富知识结构的积 极的学习者,促进了发现学习和环境直接相联系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学者对皮亚杰所确定的儿童认知内容领域的研究局限:低估了儿童的认知能力,高估了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在遇到困难任务时其 认知能力表现与年长的儿童相比接近程度比皮亚杰估计的要高认为儿童对环境的自主探索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受到后继研究的质疑教育意义:为儿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促进儿童认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为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内容和难度设置提供了理论基础3. 维果茨基的教学心理学思想答:列夫•维果斯基前苏联杰出的心理学家,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列鲁学派) 的创始人,前苏联心理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对心理学发 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皮亚杰一样,维果斯基也强调儿童积极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但他认为心 理功能具有社会背景,特别是他人和语言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答: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理解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统一,把人的一生看作是一 个统一的发展过程,强调自我在发展中的成熟和作用,并且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 人格发展中的作用,这对于我们理解儿童的人格发展很有价值;同时,从毕生发 展的角度诠释人格发展的模型对人格发展的研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5.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答:(一)道德发展观他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一部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是与儿童 认知发展的阶段相平行的,因此可以在儿童的认知发展中找到他们道德发展进程 的根据社会规则的理解,对平等互惠的关心)皮亚杰及其同事主要从三方面研究道德认知的发展规律:(1)儿童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使用;(2)有关过失和说谎的道德判断的发 展;(3)儿童的公正观念在研究方法上,皮亚杰主要采用临床法和对偶故事法来研究儿童的道德判 断 约翰碰倒杯子,享利碰倒杯子并从三个方面考察:谁更坏,为什么?该 怎么罚? 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1、 前道德阶段(2—5 岁)学前儿童很少关注规则,也意识不到规则的存在这一时期儿童,不能说他 们的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2、 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5—10 岁)这时儿童有了遵守规则的意识这个阶段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儿童 的道德判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认为道德规则是由权威人物如上帝、警察或 父母制定的,并把这些规则看作是神圣的、绝对的、不可改变的2)倾向于根 据客观后果而不是行为意图判断行为的好坏3)看待行为时非好即坏,而且认 为别人也这样认为。

      4)主张抵罪式惩罚,即通过强制的方法使犯错者改正错误, 并用痛苦的惩罚使他明白自己是有错的5)相信内在公正的存在,认为只要违 反了社会规则,就一定会受到惩罚,而不管是否有人发现6)单方面尊重权威, 有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第五章14.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 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逐个学习每 一项知识,并及时给予强化,使学生最终掌握所学的知识17.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够有效地处理特定任务的主观评 价18. 发现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独立阅读书籍和资料,独立 地思考而获得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过程发现学习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学 习者要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19. 有意义接受学习: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是认知-同化的过程,即是将新知识 纳入原先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不断得到改组,一 方面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一方面使原先的知识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同化 是有意义学习的内在机制,因此,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又称为“认知-同化”学 习理论。

      20. 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指一种包摄性较广、概括性较强、最稳定、最清 晰的引导性材料,通常是新概念的上位概念根据先行组织者的作用,可分为陈 述性组织者和比较性组织者,前者的作用是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起固定作用的旧 知识;后者的作用在于比较新旧知识,增强两者的可辨别性21. 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与客观主义相对立的,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我们而存 在的,个体的知识是由人建构起来的,对事物的理解不是简单地由事物本身决定 的,人在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建构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和理解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被认为是对传统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是当代学习理论的新进展第六章1. 归因理论对教育的启示・韦纳的归因理论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归因方式,帮助学生正确地归因1)根据学生的归因预测其后继的学习动机 (2)长期消极归因有碍学生 的人格成长3)教师的反馈会影响学生的归因,因此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 的反馈 (4)通过归因训练改变学生消极的自我认识,提高学习动机2. 自我价值感理论的基本思想・自我效能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指个体关于自己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胜任某项任务的信念・ 班杜拉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和期待的影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