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在森林火灾中的应用.docx
5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无人机在森林火灾中的应用13林学创新王兆京摘要: 为探索林火监测的新手段, 提高森林安全管理水平, 将实时视频传输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 研制了林火监 测任务设备, 并与无人机飞行平台共同构成了微型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 以林区火场影像为样本, 像素 RGB 值为 分类依据, 使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得到基于颜色特征的烟雾识别模型 该模型经过光 谱特性改进和消噪处理后, 对于试验影像的烟雾识别率在 77%以上 利用该模型, 系统可在飞行中实时完成对地 面火情的探测并给出报警提示 在飞行试验的基础上, 提出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的飞行作业流程, 并讨论了系统 运行的经济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同样可用于林区气象探测、 可燃物和病虫害调查等方面, 切实提高林区管理的技术水平 关键词: 森林保护; 无人机; 森林火灾; 监测; 识别; 模型森林火险等级评估和重大火情监测一直是中国 气象局对外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 ,由于重大火情往 往发生在偏远的原始林区和东北、西南等大林区, 这 些地区都具有面积大 ,交通不便等特点 ,因此这一服 务目前主要依赖于卫星遥感技术 。
但是由于平台 本身有固定的运行周期且地面分辨率较低, 卫星通 常难以及时发现火情 ,在复杂天气情况下更是如此 , 往往是火情已有相当发展的时候才能发现, 错过了 林火控制的最佳阶段 相对于了望塔和卫星而言 , 飞机巡护是目前林区火情监测最为有效的作业手 段,具有巡视面积大、作业效率高 、反应速度快等特 点,搭载一定的人员和灭火设备,还可以在发现火情 后就地实施扑救,因而在国外已成为森林防火的 主力军之一 我国早在 1952 年就建立了东北航 空护林中心, 1961 年又成立了西南航空护林总站 , 开展航空护林业务 但由于经费等原因 , 我国航 空护林面临着飞机陈旧、设备老化 、飞行能力不足等 问题 缺乏高效 、经济、易维护的飞行平台成为制约 航空护林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无人驾驶飞机(以下简称无人机)是当今航空科 技发展的热点之一, 相对于普通飞机而言,具有体积 小 、重量轻、成本低 、维护简单、使用灵活等特点 目 前国内外都在积极开展无人机的民用研究 ,并且在 资源遥感、环境评估、航空测绘、精准农业 、气象探测 和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森林防火方面也有相关工作开展 ,如 NASA 艾姆 斯中心研制了无人机用 AIRDAS(机载红外灾害评 估系统)组件 ;齐齐哈尔大学的李春林等研制了 林火监测无人飞艇。
可见国内外对无人机在森 林防火方面的应用潜力已有了相当的认识 ,如能开 发出实用、低成本的微型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用于 森林防火工作,不仅具有飞机巡护的诸多优势, 而且 能够大大降低运行成本 , 为我国森林安全工作提供 一种全新的低成本 、高效作业工具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的设计 1.1 系统功能设计 森林火灾是一种无组织的燃烧过程, 主要特点就是不完全燃烧, 其外在表现为火灾发生时会有大量 的烟气产生, 特别是在初期火势较小时, 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大量的实际经验也表明, 在林火发生时 烟与火往往是伴生的 特别是处于 “暗燃” 状态的林火, 烟的指示作用更加明显 且相对于明火而言, 燃烧产生的烟雾在色彩和空间尺度上都具有更明显的特征, 对传感器的要求更低, 也更容易被自动识 别 因此, 系统设计时将林火监测设备的探测目标定为烟雾, 通过对烟雾的检测来判断林火的发生 从视觉探测的角度来看, 对于一个目标的探测通常分为 3 个层次: ①发现目标; ②判识目标种类; ③判明目标特征 这 3 个层次对应到林火烟雾探测上分别是: ①发现林区可疑烟雾目标; ②判明可疑烟 雾是否为林火产生; ③通过烟雾及其他信息判明林火的类型及发展态势等信息。
获取林火的种类及发展态势等信息涉及的因素众多, 需要专业人员实践经验和大量其他信息的辅 助, 而减少和降低森林火灾损失的首要条件是能够做到“早发现”, 因此, 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的探测层 次定位在了第 2 层次 即系统的功能设计目标是: 能够自动检测林区可疑烟雾目标, 并在人工辅助下确 定是否有林火发生, 同时通过人机交互给出火点位置、 范围等相关参考信息 1.2 技术路线与系统结构设计 为实现上述功能目标, 拟采用常规摄像头为探测器, 将获得的视频通过无线数据链路实时发回地面 站,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在传回的影像中自动检测烟火, 并完成存档及报警工作 同时为提供林火的位 置、 范围和其他相关信息, 系统配置了全球定位系统(GPS)、 三轴姿态传感器和同轴数码相机 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由无人机子系统和林火监测子系统两部分组成, 其系统总体结构框架见图 1 在设计上, 为提高林火监测设备的通用性和可 移植性, 避免它们与无人机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软硬件上 2 个子系统之间是完全隔离的 1.3 烟雾检测技术方法 以数码相机获取的高分辨率影像( 为试验数据, 将其中的烟雾区作为目标类别 , 以每个烟雾区像素的红绿蓝(RGB)值 为分类依据, 使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SPSS)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 即可得到影像分类判别式: D=-0.124R+0.203G-0.05B-3.338。
当像素运算后的 D 值大于 0 时为烟区, 小于 0 时为非烟区 系统检测到烟雾后, 由地面 人员根据烟柱形状、 浓度分布及 其与地面角度等信息确认是否有 林火发生, 并判断火点在图像中 的位置和范围 由于林火发生时 烟雾的形状及扩散情况受到火点 分布和天气条件的影响, 变化复 杂, 规律性不强, 目前难以做到 程序自动判识, 因此, 需要地面 监测人员依据实践经验判定火点 相关信息 2 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 的实现 2.1 无人机系统 系统的无人机平台由中国空 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提供, 机 体由通用靶机改造而成, 摄 像 头 和数码相机作为机载设备的火情探测传感 器使用, 数码相机通过支架直接与无人机 机 体 进 行 固 连, 两 者 在 飞 行 中 姿 态 一 致 摄像头则通过两轴稳定云台与探测设备盒 连接, 在姿态传感器的支持下, 机载计算 机可以控制稳定云台使摄像头主光轴始终 保持与地面的“垂直” 在作业飞行中, 地面站同时接收机载 摄像头的视频影像和无人机的航向、 经纬 度、 航 高、 俯 仰 角 和 侧 滚 角 等 参 数 信 息, 通过烟雾检测模块处理后就可以实时确定 林区烟火的发生位置和范围, 并在监视界面中高亮显示以提醒地面人员确认火情, 及时做出反应。
检测 到有烟雾的影像会被自动以图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与影像同步的姿态、 位置等数据也一并记录 飞行结 束后, 通过时间同步可以将这些资料用于数码相机影像的处理, 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影像资料, 以便进 一步开展林区明火识别、 态势评估、 损失估算和改进检测模型等方面的工作 限于篇幅, 试制中选用设备的具体型号和参数不详细列出, 仅给出完成后的林火监测任务载荷设备 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①实时视频影像分辨率 380 线, 镜头视角 70 (°); ② 经采集卡获得的静态视频影 像分辨率 720 × 576; ③数码影像行列数 4 368 × 2 912, 镜头视角 84 (°); ④无线数据与视频链路通讯距 离 15 km; ⑤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精度 10 m, 姿态传感器动态精度 2 (°); ⑥设备机载部分(不含数 码相机)质量小于 1.2 kg, 体积小于 200 mm × 120 mm × 80 mm 2.3 地面站软件开发 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的软件包括无人机飞行测控和林火监测两部分, 其中无人机测控软件由系统平 台 生 产 单 位 提 供, 不 再 详 述 无 人 机 林 火 监 测 系 统 地 面 站 的 运 行 界 面 参 见 图 4。
林 火 监 测 软 件 系 统 的 开 发 以 面 向 矩 阵 的 第 4 代 交 互 式 数 据 语 言 (interactive data language, IDL)为 工 具, 在 Windows 平 台 下 完 成 系 统 的 功 能 构 成 主 要 包 括: 对 目 标 影 像 进 行 自 动烟雾检测的识别模型; 2.4 火情探测试验 由于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 且大多数林火的持续时间较短, 因此, 尚未在林区开展针对真实火灾的 探测试验 为检验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的实际探测能力和作业表现, 在四川省绵阳市近郊以人工火为目 标进行了火情探测试验 试验火点以作物秸秆和灌木枯枝为燃料, 燃烧面积约 1 m2 , 无人机飞行高度设定为 650 m, 升空后 使用回形针航线对目标区进行扫描探测 试验中系统成功探测到了火点产生的烟雾, 并做出报警提示, 证明其已具备基本的林火探测能力 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设计的初衷是: 以无人机 为平台, 结合视频设备, 以较低的成本, 实现部分 航空护林的功能, 尤其是在林火的早期探测和发展 态势监测方面, 为森林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全新的、 可长期业务化运行的技术装备。
因此, 在进入业务 化运行之后, 每个无人机监测站的作业流程将有所 变化 首先, 根据实地情况和业务需求拟定飞行周 期、 飞行航线和每次作业的飞行时间; 之后由上级 部门统一向航管部门完成整个巡护季节的空域使用 申请; 空域获得批准后, 每个监测站只需在起飞前 向航管部门确认后即可开始升空作业 在巡护飞行 中, 如发现林区异常情况或可疑目标, 则控制无人 机在目标区域上空进行监视飞行以进一步确认, 防 止火警误报 在确认有林火发生的情况下, 立即向 上级单位上报火警并提供参考定位信息 之后可根据情况滞留火场上空, 进行发展态势监测, 也可继续 执行林区巡护飞行3 应用分析及存在问题 3.1 经济性分析 由于无人机系统的安全性不及常规有人机, 且无人机在起降过程中存在损毁的可能, 因此, 系统的 经济性分析以可能发生损毁的空中部分为重点 目前, 一套起飞质量在 10 kg 左右的微型无人机系统的 批量采购费用为 5.0~10.0 万元人民币, 机体和飞行控制系统等组成的空中部分约为 3.0 万元 林火监测 设备的购置成本约 3.0 万元, 此价格不含数码相机及地面计算机, 以采用 3 000.00 元的数码相机为例, 林火监测设备的机载部分约需 3.0 万元。
以上合计, 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的空中部分成本需 6.0 万元 以无人机可用起降次数为 20 次, 飞行 3 h·次-1 计, 作业成本为 1 000.00 元·h-1 以飞行航高 1 000 m, 镜头视角 70 (°), 航速 80 km·h-1 计, 无人机系统可覆盖的面积约为 112 km2 ·h-1 , 单位面积成本 8.90 元 有人机以目前较为常用的运 12 飞机为例, 租用期间每日的台班费用约 6 000.00~7 000.00 元, 停 机、 人员等费用另计, 执行飞行作业的每小时机时费用约 1.2 万元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以航速 300 km·h-1 计, 可覆盖的面积约为 420 km2 ·h-1 , 单位面积成本 28.60 元 从上述对比中可见, 就直接使用成本而言, 无人机系统在两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 考虑到有人飞机 图 5 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作业流程 Figure 5 Operation process of UAV forest-fire monitoring system 马瑞升等: 微型无人机林火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787 浙 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 年 10 月 20 日 的观察视角远大于 70 度, 。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