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加减法估算-人教新课标2014.doc
2页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小学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则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预测的过程,也是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学生笔算、口算能力的培养,对估算的要求较低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学校估计有 2 千米,步行上学估计要用 15 分钟;带了 10 元钱去买菜,估计只能买一斤猪肉和 2 斤西红柿,18+23 经估算知结果应是 40 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我思考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 ;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因为人教版二上第 31 页首次出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出现,只要求用语言叙述估算的过程 《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出现约等号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一些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 算 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学生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 ”的写法, “四舍五入”法 没有讲,因为只要学生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出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在进行练习时又碰到了一个难题P32 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 80 大” 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我先让学生写出估算的过程,来巩固估算的方法,但是解决第二个问题,又不能只看估算的结果,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只能让学生把精确计算的过程也写出来,来帮助解决第二个问题我是这样处理的我想如果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会解决下面几个问题:(1 )创设一个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要用到估算的情景,知道生活中有时只需要知道一个大概,不需要了解准确数时,我们就需要估算在平时计算时判断结果是否正确也可以用估算来判断,如 43+18=51 对吗? (2 )让学生学会估数,因为在估算中,估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3 )一定要明确在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应选用整十数相加减的方法来估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