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9473718
  • 上传时间:2022-03-2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0.9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从“脾肾气虚”论治糖尿病肾脏疾病                    【摘要】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常见的原因,其并发症多,进入肾脏替代治疗时间早,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严重负担本文通过对脾肾气虚与DKD相关理论的发掘,为有效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提出新的辨证思路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疾病;脾气虚;肾气虚;辨证论治根据WHO预测203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达3.7亿,其中1/3可能发展为DKD,最近在Lancet上发表的一篇关于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CKD的患病率为10.8%,而这部分人群中有36.4%患有糖尿病,分析显示糖尿病是CKD的独立危险因素[1]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多方面因素有关[2]对于DKD的治疗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手段,而中医中药大有可为之处笔者结合相关文献与临床体会,认为脾肾气虚的辨证思维在DKD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现将拙见叙述于下,愿与同道商榷1正虚是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之本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病,大多中医家认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虚证贯穿疾病的始终。

      疾病早期主要以正虚为主,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病情迁延,将会因虚致实,中晚期多为虚实夹杂之证;病本为虚,病标为实,虚实夹杂;段力[3]等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证实其基本病机为气阴两虚,病位主要为脾、肾在实践临床中也易发现本虚证主要以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古人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邪之争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正气增长而旺盛,则会促使邪气消退,反之,正虚不能制止邪气的侵害,则机体受到的病理性损害将会日益加重,病情因此趋向于加剧和恶化正气受损,抗邪无力,因虚致实,虚实夹杂,诸邪缠绵,相互影响,致使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多端,缠绵难愈故而正虚在整个糖尿病肾病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1.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为发病之源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内寓真阴真阳;如《素问·六节藏象论》曰:“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气由肾精所化,肾气涵阴阳两种成分,肾阴为全身阴气之根,有宁静、凉润、抑制等作用,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本,具有温煦、推动、兴奋、宣散等功用;肾气虚耗,则肾阴、肾阳化生不足,肾阴亏虚则腰膝等失于濡养,阴不制阳,虚火内生,临床可见腰膝酸软,形体消瘦等症状,肾阳不足,肾之气化无权,水邪泛溢肌肤,临床可出现腰以下浮肿,尿少等症;现代研究也证实[4]联合应用益气补肾方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DNIV期脾肾气虚证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DN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有关。

      1.2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为发病之主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具有把精微物质和津液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机能脾气主升,脾虚则脾之散精失常,统摄失司,精微物质下泄,临床可见蛋白尿;《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气运化水液之功失常,则会出现水液停聚体内,临床可出现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甚至水肿脾气充实,则气血旺,人体不易受邪,诚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言“四季脾旺不受邪”又如《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现代医学家吴以岭认为[5]:“中消者消谷善饥,脾为阴土,胃为阳土,二者润燥相济,脾为胃运化水谷精微,达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失健运,难为胃行其津液,水谷精微难以达于四肢,筋骨肌肉无以充养则形体日渐消瘦其理论明确指出脾虚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脾气主升,脾健运而清自生,脾虚则升清统摄与转输功能受到影响,水谷精微得不到正常的输布,精微随之下陷,形成蛋白尿,长期的蛋白尿,必然会导致精微物质的丢失,免疫功能的降低,终致疾病迁延难愈1.3脾肾气虚共同影响糖尿病肾脏疾病清·陈士铎《辨证录·消渴门》言:“夫消渴之症,皆脾坏而肾败脾坏则土不胜水,肾败则水难敌火。

      二者相合而病成”着重强调脾肾亏虚导致消渴病的发生脾之运化,赖肾阳之温煦肾主藏精,肾中之精又需靠水谷精微之填充,先后天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肾虚不固,封藏失司,精微下注;先后天互资,肾气虚必将导致脾气亏虚,脾虚固摄失常,则水谷精微等代谢异常而发为消渴故脾肾亏虚为消渴病主要病机2小结祖国医学多认为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脏疾病发病的内在关键,然而随着病程的发展,往往会因虚致实,导致瘀血、浊毒、湿热、水湿等实邪郁结于肾,临床表现为虚实夹杂之症,使其成为加重糖尿病肾脏疾病的重要病理因素,也是糖尿病肾脏疾病缠绵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DKD的治疗以补虚为基础大法,根据其临床辨证使用补脾益肾等治其本,再根据其病理产物的不同辨证兼用活血化瘀、清热化湿、解毒泄浊等治其标,临床可获良效参考文献:[1]ZhangL,WangF,WangL,eta1.PrevalenceofchronickidneydiseaseinChina:across-sectionalsurvey[J].Lancet,2012,3(379):815—822.[2]StephanieToth-Manikowski,MohamedG.Atta,ChristianWadsack.DiabeticKidneyDisease:PathophysiologyandTherapeuticTargets[J].JournalofDiabetesResearch,2015,2015.[3]段力,梁庆顺,赵晓华,林玉平,符宇,范冠杰.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中医证候规律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8,24(08):43-46+64.[4]刘涛,高智,王建华,熊玮,翟晓玲.益气补肾方治疗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10):2557-2560.[5]吴以岭,魏聪,贾振华,朱昭明.从络病学说探讨糖尿病肾病的病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09):659-660.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