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律成的《延安颂》及其音乐创作.doc
7页郑律成的《延安颂》及其音乐创作理论研究?音乐摘要:郑律成是音乐家,也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创作了伟大的歌曲音乐,作品《延安颂》给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如火如茶的抗日战争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还创造了许许多多爱国励志的优美曲调,激发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关键词:延安颂;郑律成;音乐;创作于书”夕阳辉耀着山头的塔影,月色映照着正河边的流萤,春风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结成了坚固的围屏.啊!延安,你这庄严雄一伟的古城,到处传遍了抗战的歌声.啊!延耍安,你这庄严雄伟的古城,热血在你胸中奔腾”.这就是 1938 年产生于延安的歌曲 《延安颂》那雄壮豪迈,气势磅礴,激动人心的大歌词,这充满战斗气息令人鼓舞的歌曲内字容,使人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的激昂旋律,在夏那个民族危亡,血雨腥风的特殊历史年代, 不知激励过多少热血青年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战场,去和日本侵略者做殊死的拼搏.就是这样一首激励过千万中华儿嚣女,为祖国的独立和自由英勇奋斗的优秀音舀乐作品,却出自一位朝鲜籍的音乐家之手.宁他就是在少年时代从朝鲜来到中国,并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解放事业的伟大音乐家郑律成.暑郑律成原名郑富恩,后因酷爱音乐,改名律成.1918 年出生于朝鲜全罗南道光州一个贫苦的革命家庭.他父亲是个爱国者,三个兄长先后为朝鲜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受亲人的影响,他自小就仇视日本帝国主义.1933 年,年仅 15 岁的郑律成随着一批进步的朝鲜青年来到中国,在南京参加了朝鲜人在中国的革命组织”义烈团”,后又加入 ”朝鲜民族解放同盟 ”从事抗日活动.他从小就酷爱音乐喜爱唱歌,因此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刻苦学习钢琴,小提琴和声乐.抗战爆发后他在上海大众电影戏剧读者会第五队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在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平生第一首歌曲 《战斗妇女歌》.1937 年 10 月,年仅 19 岁的郑律成怀着满腔热情奔赴延安,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校学习与工作.这个时期,他的音乐才华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和广大革命军民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1938 年夏目的一个傍晚,当时还是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学生的郑律成和同学们刚刚参加完一个群众大会,在回校的路上,他们看到散会的群众依然兴致勃勃,精神振奋,谈论着国家大事,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抗日军政大学的学员们英姿勃勃,步伐整齐,抗战的歌声此起彼伏,响彻延安城头.革命圣地欣欣向荣的的动人景象,激发了郑律成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他鼓动身旁的文学系同学莫耶:” 给我写个歌词吧!” 同样心潮澎湃的女诗人当即拿出纸笔,一挥而就写下了…首名为《歌颂延安》(后定名为《延安颂》)现场即景的歌词.拿到歌词的郑律成兴奋异常,表示一定要为歌词谱出最好的旋律.几天后,在有毛主席等重要领导人参加的一个晚会上,作曲家亲自弹琴,成功演唱了这首激动人心的歌曲.他令人振奋的作品和充满激情的演唱得到了毛主席的赞许,也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就这样,一首歌颂革命圣地延安的时代颂歌诞生了.《延安颂》的曲调气势恢弘,委婉流畅,它将抒情性与战斗性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全曲由五个部分组成,由于采用了首尾与中间乐段对比的不同风格,也可以看作是带省略再现的复三部曲式.歌曲的开头曲调优美抒情,在妩媚中蕴含着豪迈的激 情;中段转入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节奏,同前后抒情性的段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两者又同具雄健豪迈的气势,使得全曲浑然一体,天衣尢缝.这是一首具有奋发向上,明亮有力特点的大调式歌曲.全区情感的爆发点是在”啊,延安” 这一句上行大六度的大跳上 ,倾注了曲作者对革命圣地的无比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尤其是歌曲结尾时的”灿烂辉煌 ”一句,上行的四度大跳使歌曲达到最高潮,给听众的心灵以强烈震撼,使人久久难以忘怀.《延安颂》表达了千百万革命人民向往延安,热爱延安的真挚感情.歌曲一经产生就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从延安飞到前方,从解放区飞到国统区,直至海外.当时,很多革命者正是唱着这支歌,寄托着对毛泽东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思念;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披荆斩棘,冲破艰险,奔向延安,投入革命洪流.在延安,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延安颂》的歌声.很多人知道郑律成的名字,都是从听他的《延安颂》开始的.郑律成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音乐家,终日不停地忙于创作.由于他努力工作,成绩卓着,1939 年 1 月在延安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又创作了一部在中国革命斗争和人民军队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大型音乐作品《八路军大合唱》组曲.1941 年 8 月,延安出版的《中国文化》 ”抗战四周年纪念专刊号”上, 刊登了一则 ”五四中国青年节奖金委员会启示 ”,公布了由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捐助奖金的授奖决定,其中列于”音 乐类甲等奖”首位的 ,便是由郑律成创作的《八路军大合唱》.它共有 6 首歌曲包含其中.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原名《八路军进行曲》),就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影响最大的一首.这首歌曲集中表现了人民军队豪迈雄壮的军威,具有一往无前的战斗风格和摧枯拉朽的强大力量.歌曲采用不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开头是冲锋号似的引子,表现了人民军队奋勇向前的大无畏精神.第一,二部分音调坚实,节拍规整,主导节奏型和切分节奏反复出现,使曲调具有坚韧的性格,胜利者的豪迈气概和坚定信心,象征着人民子弟兵刚毅沉着地行进在祖国大地上.当乐段变化反复时,出现了连续上行的自由模进,把歌曲推向了第一个高潮.”听,风在呼啸军号响”,是戎马倥偬中的抒情,使歌曲具有”战地黄花分外香 ”的动人色彩 .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结合引子的节奏和音调,出现排山倒海般的豪壮曲调,在奔腾向前的气势中结束全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歌词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任务,革命精神和战斗作风.曲调气势磅礴,坚毅豪迈,热情奔放,词曲浑然一体,表现了人民军队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革命精神,塑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肩负历史重托,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英勇奋战的英雄形象,是全军和全国人民都十分喜爱的一首不朽名作.194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时,在隆重的开国大典上,这支名曲回响在天安门广场上空,以后它又被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抗战胜利后,1945 至 l950 年,郑律成回朝鲜工作了 5 年.1950 年在北京定居,并且加入中国国籍.新中国成立以后,郑律成的足迹踏遍了中国大地,到处寻找新的创作素材.至 1976 年 12月病逝,他为人们留下三百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和《朝鲜人民军进行曲》都是他谱写成的.两个国家的军歌,均出自一位作曲家之手,这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郑律成的创作量极大,内容也比较丰富.作品包括歌曲,大合唱,歌剧,电影音乐在内的各类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其中歌曲《延安颂》 《延水谣》 《八路军进行曲》 《快乐的八路军》为毛主席诗词谱曲合唱《十六字令三首》,《娄山关》,《图们江》,歌剧《望夫云》,儿童歌曲《我们多幸福》等都是经典之作.他的音乐充满激情,旋律朴实流畅优美,富有特色;结构简练,朗朗上口,易于演唱,因而深受中,朝人民的喜爱.郑律成是音乐家,也是一位国际主义战士,他是中朝两国人民的好儿子,他为了两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出了自己毕生的才华.我们怀念他,学习他,不仅学习他对待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情感,更要学习他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创作精神,他是中朝两国人民的骄傲.他的那些不朽名作也将继续鼓舞后人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建设事业努力奋斗,更鼓舞着人民军队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国家和人民建立新的功勋.郑律成的安颂及其音乐创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