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九年级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运用.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553938953
  • 上传时间:2023-08-2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九年级历史教学中的比较法运用崇雅中学初中部 赖瑞连  历史学科的教学贯穿了初中三年,七年级中国古代史,八年级中国近现代史,九年级世界史应该说,初中三年,构成了相对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但凡历史上出现过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三册六本教材,已经展现给了学生这么多的历史知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更重要的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并提高认识和运用历史的能力,这确实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而现在,历史又即将面临中考,课时没有增加,要教的知识还是那么多,我们能做的就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把更多行之有效地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而比较法就是非常适合九年级历史教学的一种方法   历史教学比较法,是指将有一定关联的历史现象和概念,进行比较对照,判断异同、分析缘由,从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共同规律和特殊规律,认识历史现象的性质和特点人类社会的历史虽然漫长,但始终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制约和促进下有规律地延续如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改革变法造就繁荣盛世历史的发生虽然是不可预料的且无法挽回,但又反复再现着惊人相似的历史现象,如“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乱世出英雄,治世有明君”。

      因此,引导学生从历史联系中考察历史现象,通过比较发现异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对于学好历史实在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比较呢?常用的历史比较法有以下几种: 一、 把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发生的,但是有一定关联的历史事件加以比较 例如,中国近代的两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但是其发生时间不同,发动战争的列强不同,带来的破坏和影响也不同而经过比较,还可以对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对圆明园的劫掠等内容加以强调再如,对人类迄今为止所进行的三次工业革命加以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背景、影响,通过三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人类分别进入到了什么时代等,对工业革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日本的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也可以进行比较前者使日本走上了封建道路,而后者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二、 我们可以从空间观念出发,就不同民族、地域、国家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对照例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有哪些;美国、德国、日本摆脱经济危机地方法;俄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上的不同特点;中国的戊戌变法与日本的明治维新等等   三、概念的比较学习历史时,有一些学生们不容易弄懂,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例如,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奴隶与农奴;农奴与农民;共和制政体与君主立宪制政体等,经过比较,会使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以上通过对比较方法的阐述,说明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那就是,拿来比较的内容必须具有可比性不是所有的内容都可以比较他们必须是同类、相似或有关联,不然,就变成了牵强附会同时,要进行比较,还必须要经过比较而解决一些问题,就是说比较的目的性要明确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运用比较法的目的有哪些   一、通过比较,区别异同区别各种历史现象的异同是运用比较法的基本目的如俄国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学生常常会忽略二月革命,或误以为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统治,通过比较则一目了然这是俄国革命的两个阶段,前者属于资产阶级革命,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其背景、任务、结果都不相同又如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通过比较这两个城邦的地理位置、经济形式、社会风尚、政治体制的不同,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奴隶制   二、通过比较,找到规律历史是错综复杂的,尤其是世界历史呈现出许多与中国历史不尽相同的地方但在相异的历史现象背后隐藏着的是客观历史规律如比较各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各国革命的任务、形式不同,英法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美国是争取独立、德意志为实现统一、俄日则是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是其根本原因都是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受到了障碍,而最终目的也都是要促本国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中,学生进一步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推动历史前进的规律性又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复辟——袁世凯和张勋复辟,都以失败告终,说明当时民主共和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已经成为历史不可阻挡的潮流谁要逆潮流而动,必将被历史所遗弃   三、通过比较,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比较可以让学生拓宽思维,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可以辩证地一分为二看问题,更可以在比较不同观点和评价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关于斯大林模式”,即使难点也是重点,直接关系到苏联的最终命运在此,教师引导学生从“工业化进程”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较:苏联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国家从轻工业推广到重工业;苏联的资本来源是高积累、高投资、低消费,西方国家通过对外殖民掠夺和倾销商品获得资本;导致的结果苏联见效快而弊端多,西方国家逐渐普及、稳步发展然后再指出“斯大林模式”的最主要特征是政治经济上的高度集权,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导致“此路不通”的结果这个问题,还能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评价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斯大林模式与苏联解体的关系等   古人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让学生自如地运用比较法,教师应教会学生比较的方法。

      首先,列出比较的要素如比较历史人物应包括国家(民族)、时代、身份、主要事迹(贡献)、影响等要素;比较历史事件应有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意义等要素;历史现象的比较相对来说要复杂些,涉及的要素可能包含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民族、对外关系等纵横的各方面,既要综合全面,又要突出主要方面如“比较中西方奴隶社会的不同”,可列出起讫时间、范围、政权形式、政治特点、社会风俗、奴隶特色、文化表现等要素其次,明确比较的主线无论是简单或复杂,微观,或宏观,比较的目的都是为了抓住最本质的共性或个性来说明问题,达到真正理解所以,一定要线索明确,才能引导学生串联起各个比较项目,深入浅出地分析,得出结论如“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其主线是各个等级的地位和权力的悬殊,这是印度社会矛盾激化的根源,也是佛教产生的原因,有助于学生理解了佛教“众生平等”教义的内容和作用再如“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的情况”,其主线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由此打破了旧世界的稳定,为重新瓜分世界而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最终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于是一战的性质也就一目了然了再次,启发比较的角度多向思维,真正融会贯通如“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为什么美国能够通过新政渡过危机,而德国、日本却建立法西斯专政来转嫁危机?”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特点入手作比较:美国经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无封建阶段,民主基础坚实;而德日具有浓厚的封建军事传统;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使政府能够干预经济,德日则无此优势等。

      从中学生清晰地看到法西斯通过侵略掠夺转嫁危机,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理解了课文中“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这一论断,更意识到“民主”和“民主政治”的重要性再如“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师可启发学生先找共同点(都有无产阶级的政党、杰出人物领导,都要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政权、都采用暴力革命武装斗争的手段,都获得了胜利),再比较其不同点,强调不同的国情决定了俄国能够中心城市起义成功,中国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漫长道路,树立各国革命一定要在马列主义思想指导下与各国世界情况相结合的历史观点 历史的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到积累到理解的过程,运用比较的方法,学生能够在初步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认同各国历史,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可以改变被动、死记的学习方式,敢于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用历史的眼光分析现实;还可以在汲取各民族文明成果的同时,形成放眼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所以,在九年级的历史教学中,正确、有效地使用比较法势必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5 、6、3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