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学宝典《左传》:宣公十六年.docx

4页
  • 卖家[上传人]:碎****木
  • 文档编号:252056013
  • 上传时间:2022-0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66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学宝典《左传》:宣公十六年 《宣公十六年》 【原文】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晋人灭赤狄甲氏及留吁夏,成周宣榭火秋,郯伯姬来归冬,大有年 【传】十六年春,晋士会帅师灭赤狄甲氏及留吁、铎辰 三月,献狄俘晋侯请于王戊申,以黻冕命士会将中军,且为大傅于是晋国之盗逃奔于秦羊舌职曰:「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善人在上也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 夏,成周宣榭火,人火之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秋,郯伯姬来归,出也 为毛、召之难故,王室复乱王孙苏奔晋,晋人复之 冬,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殽烝武子私问其故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武子归而讲求典礼,以修晋国之法 【译文】 十六年春季,晋国的士会率领军队灭亡了赤狄的甲氏和留吁、铎辰。

      三月,晋国向周定王进献俘虏的狄人晋景公向周定王恳求,二十七日,把礼服赐给士会命令他率领中军,并且担当太傅在这种状况下,晋国的盗贼逃奔到秦国羊舌职说:“我听说,‘禹提拔好人,不好的人因此远离’,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吧!《诗》说,‘战战兢兢,犹如面临深渊,犹如踩着薄冰’,这是由于有好人在上面执政有好人在上面,国家中就没有心存幸运的百姓俗话说,‘百姓多存幸运,就是国家不幸’,这就是没有好人在位的说法 夏季,成周的宣榭失火,这是由于人放火烧着的但凡失火,人为的火叫做火天降的火叫做灾 秋季,郯伯姬回来,这是由于被遗弃送回娘家 由于毛氏、召氏祸难的原因,周王室又发生*,王孙苏逃亡到晋国晋国人让他重新恢复了卿士 冬季,晋景公派遣士会调解王室的纠纷,周定王设享礼款待他周大夫原襄公主持典礼,把切开的带骨的肉放在盛肉的器具里士会暗中问这是什么原因周定王听到,召见士会说:“季氏,你没有听说过吗?天子设享礼有摆而不食的‘体荐’,设宴礼有把肉切成块的‘折俎’诸侯应当设享礼款待,卿、大夫应当设宴会款待这是王室的礼节士会回国以后就讲求典礼,以修明晋国的法度 扩展阅读: 左传思想倾向 《左传》中的人物与大事是根据历史资料来编写的,但在记叙这些历史人物和大事时,也表现出肯定的思想观点和政治倾向。

      这种思想在伦理道德、政治主见、强调等级制度、尊卑观念等方面接近儒家 首先,提醒了社会变革的历史趋势以敏锐的历史眼光,记述了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的争霸、公室的卑弱和大夫的兼并,表现了新旧势力的消长,提醒了社会变革的趋势在记述历史大事的过程中,表达了对历史大事的熟悉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阅历教训,做出对历史大事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供应历史的借鉴《左传》进展了《春秋》笔法,通过对大事过程的生动描述、人物言行举止的绽开描写,来表达道德评价比方庄公十年表达“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一段对话,就是通过曹刿的话语传达出的思想同时,《左传》创立了“君子曰”的新形式,在叙事中或叙事完毕后直接引入谈论,对大事或人物作出道德评价,以此说明的态度 其次,强调人的意义,重视民的作用春秋时期,随着历史的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广泛兴起,神的地位渐渐下降,人的地位逐步上升,一些进步的政治家已经理性地熟悉到人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意义昭公十八年记载,夏五月气候枯燥,因而宋、卫、陈、郑等不少国家都发生了火灾郑大夫裨灶主见用宝贝祭祀神灵以祈求福佑,子大叔也认为宝贝具有“保民”、“救亡”的作用,而郑相子产则提出“天道远,人道迩”的观点,认为靠“天道”无法解决人事的问题。

      结果是郑国没有进展祭祀,由于加强了人的治理,也没有再发生火灾桓公六年记载随国大夫季梁说:“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周大夫史嚚说:“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些记载都鲜亮地表现出,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左传》更强调人的意义 《左传》还留意暴露丑恶,表扬美善本着“不隐恶”的态度,对统治阶级内部的冲突,诸如勾心斗角、争权夺利、僭越篡逆、相互残杀和贵族们的荒*无耻、浪费糜烂的生活以及他们虚伪*诈、贪欲残暴的性格,进展了照实的记录和描写宣公二年记载的“晋灵公不君”,写晋灵公不行君道,暴虐成性,从高台上用弹弓射人取乐,只因煮熊掌不熟便杀了厨师,最终酿成了晋国的政治灾难《左传》更注意褒奖美善,记述了很多人物不顾个人安危奔赴困难的感人事迹,歌颂了这些人物的爱国情怀如僖公三十三年记载的“弦高犒师”,为郑国争取了主动,使来犯者不敢轻举妄动;定公四年,吴军入郢,楚臣申包胥哭秦庭感动了秦哀公,出师击退了吴军,挽救了楚国;定公十年齐鲁夹谷之会中,孔子以才智、以勇武、以礼仪爱护了鲁定公,收回了被晋国占据的的鲁国边邑,打击了晋定公的嚣张气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