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宿州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docx
18页安徽省宿州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学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30题)1.生物群落的概念最早是由( )提出的A.谢尔福德 B.达尔文 C.奥德姆 D.莫比乌斯2.自然选择,按其选择的结果分成( )A.稳定选择 B.定向选择 C.分裂选择 D.以上三类3. 恒温动物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外耳等在低温环境中有变小变短的趋势,是减少散热的一种形态适应,这一适应被称为( )A.艾伦规律 B.贝格曼规律 C.高斯定律 D.阿利氏原则4. 领域性和社会等级这两类重要的社会性行为与( )有密切联系A.生态幅度 B.地理分布 C.种群调节 D.竞争能力5. 蜘蛛、蜗牛、青蛙等一般生活在森林的______中 )A.乔木层 B.灌木层 C.草本层 D.地被层6. 生长在珊瑚虫周围的藻类大量死亡而引起珊瑚虫群体的死亡,这个现象说明生物种间有( )作用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他感7. 矽肺的形成是由于( )A.线粒体呼吸链破坏 B.溶酶体膜破坏 C.溶酶体酶缺乏 D.过氧化物酶体内氧化酶缺乏 E.过氧化物酶体膜破坏8. 泛群系是( )群落分类的最大单位。
A.英美学派 B.法瑞学派 C.北欧学派 D.苏联学派9.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 )A.周期性波动 B.不规则波动 C.季节消长 D.种群平衡10. 《物种起源》的作者是 ( )A.达尔文 B.马尔萨斯 C.坦斯利 D.洪堡德11.食物链“草一兔一鹰”中的鹰处于( )A.第一营养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12.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类型是 ( )A.气相型 B.沉积型 C.水循环 D.A+B+C13. 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A.光能 B.水分 C.养分 D.以上三者皆是14.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组分,下列属于非生物环境组分的是( )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太阳辐射15. 地质大循环的特点是 ( )A.时间长 B.范围广 C.闭合式 D.三者都是16. 植物适应强风的形态结构是( )A.树皮厚、叶小而坚硬等减少水分蒸腾的旱生结构B.根系浅、材质脆软、树冠大C.花一般都不鲜艳,但花的数目很多,常成葇荑花序或非常松散的圆锥花序D.向背风方向弯曲,树冠向背风方向倾斜17.关于热力学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又称能量守恒定律 B.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时无损失 C.又称能量衰变定律 D.光合作用不适用于热力学第一定律18. 某种群中幼体比例减小,老年个体比例增大,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这个种群的结构类型是( )A.增长型 B.稳定型 C.下降型 D.不规则型19. 下列生物种群,数量呈季节性消长的是( )A.旅鼠 B.海洋浮游生物 C.北极狐 D.蝗虫20. 瞪羚为了不被猎豹捕食,其逃避能力不断增强,而猎豹为了捕到瞪羚,其捕猎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该现象属于( )A.他感作用 B.协同进化 C.竞争作用 D.互利共生21. 软体动物在锶多的地方,能利用锶来弥补壳中钙的不足,这是生态因子的 ( )A.间接作用 B.直接作用 C.综合作用 D.补偿作用22.有效积温计算公式K=(x-x0).Y中,x0代表( )A.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一段时间的天数 D.总积温23.种群生态学的核心内容是( )A.种群动态研究 B.种群数量 C.种内、种间关系 D.种群调节24.按瑙基耶尔的生活型分类,当年完成生活史并以种子的形式度过不利时期的植物是( )A.一年生植物 B.地面芽植物 C.地上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25.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 )。
A.环境压力的度量 B.环境负荷量 C.增长量 D.常量26. 下列生物类群属于r对策者的是( )A.种子植物 B.哺乳动物 C.细菌 D.鸟类27. 一种物种在一个新地域的定居是指 ( )A.种籽能够萌发 B.能够生长 C.能够繁殖 D.能够发育28. 硅藻——桡足动物——沙丁鱼——较大鱼——鲨鱼这条食物链为( )A.捕食链 B.腐屑链 C.寄生链 D.混合链29.下列能源中,( )属于可再生能源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水能30.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二、填空题(20题)31.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______污染源32.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根据其来源途径不同,可分为太阳辐射能和______两大类型33.世界上主要经济渔场几乎都分布在______34.由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携带,将某种生物带人新的适宜栖息繁衍的地区,使其快速扩展,不利于原有物种的生存,这种现象称为______35.生物系统的能流渠道是______和___________36.温室效应的最主要后果是________的融化和形成全球性热带气候。
37.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______之间的科学38.待分解资源的______性质影响着分解的速率39. 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中,实验方法主要有两种:原地实验和______实验40. 单元顶级理论认为不论演替开始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多大,顶级只有一个,这是唯一由所决定的顶级41. 种群密度可分为原始密度和______密度42. 氮进入生态系统的三条途径是生物固氮、高能固氮、______43. 地形是通过对光照、温度、水分和养分等重新分配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因而它是( )生态因子44.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途径主要有两条:改进能源结构和提高_______45.我国对植物群落分类的三级单位是: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______46.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部分47. 旱生演替从裸岩开始裸岩表现的生态环境异常恶劣:没有______,光照强,温差大,没有水分,十分干燥48. 长生演替系列常包括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______阶段和湿生草本植物阶段49.大多数情况下,陆地生态系统的净生产量大部分要进入食物链中的______链50. 马世骏在探讨了大约1000年的有关东亚飞蝗危害和气候关系后,指出是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判断题(10题)51. 在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存和繁殖起关键性作用的主导因子 [ ]A.正确 B.错误52.53. 植被垂直分布是植物水平分布的“缩影”,因而两者之间在外貌上是相似的,结构也是相同的 )A.正确 B.错误54. 水生植物适应环境的特征表现在通气组织发达 ( )A.正确 B.错误55. 群落内部环境不具备的特点是气温增加 )A.正确 B.错误56.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57.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其稳定性越强 [ ]A.正确 B.错误58. 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越不可能有相同的生活型 [ ]A.正确 B.错误59. 农业生态系统是一种人工驯化生态系统 ( )A.正确 B.错误60.四、简答题(5题)61. 简述温度与生物分布的关系62.植物对水分的适应类型有哪些?63. 简述有毒物质的富集及其危害64.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65. 种群增长有哪几种类型?其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五、论述题(5题)66. 以DDT为例,说明物质富集的危害67.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68. 论述生态系统发展趋势69. 叙述水生群落演替的过程70. 论述生态位的主要特征。
六、单选题(0题)71. 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参考答案1.D2.D3.A4.D5.C6.B7.B8.C9.B10.A11.C12.D13.D14.D15.D16.D17.C18.C19.B解析:海洋浮游生物在温暖的春秋两季,大量繁殖生长;在环境过热或过冷的夏冬季节则明显减少,呈现季节性消长,故选B20.B21.D22.B23.A24.A25.A26.C解析:r对策者的特点是个体小,数量多,繁殖率高,四项中只有C项符合27.C28.A29.D30.B31.城市32.光补偿点33.大陆架和大陆架附近34.生态入侵35.食物链;食物网36.极地冰川37.环境38.物理和化学39.人工控制人工控制40.气候气候41.生态生态42.工业固氮工业固氮43.间接间接44.能源效率能源效率45.群丛46.物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47.土壤土壤48.挺水植物挺水植物49.腐屑50.密度效应密度效应51.B52.Y53.B54.A55.B56.Y57.A58.B59.A60.Y61.(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
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1)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的最高或最低临界温度时,生命活动就受到限制或无法生存所以,生物往往分布于其最适温度附近地区 (2)由于多数生物的最适温度在20~30度,因而温暖地区分布的生物种类多,低温地区生物种类少 (3)决定生物分布的因子不仅是温度因子,但它是影响生物分布最重要的因子温度和降水共同作用62.答案见解析(1)水生植物有三类:①沉水植物;②浮水植物;③挺水植物2)陆生植物有三类:①湿生植物;②中生植物;③旱生植物63.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身有毒害的物质如有机合成农药重金属元素和放射性物质等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通过水、土、食物的聚集对在生物链上的每一个生物产生影响并随食物链而富集危害人类健康 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其浓度提高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倍使本来不产生毒害的低浓度变成危害严重的高浓度造成对人类的危害如著名的日本水俣病(汞中毒)就是这么引起的食物链富集还可以通过生物将有毒物质扩散到很远的地区甚至遍及全世界(如DDT)就连南极企鹅和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难幸免。
有毒物质是指对有机体和人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