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歌苓《陆犯焉识》的电影改编.doc
4页严歌苓《陆犯焉识》的电影改编=“news_bd”> 张艺谋执导改编的电影 《归来》,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 《陆犯焉识》其号称 年度最催泪的文艺片,并赢得了广泛赞誉: 弄哭了莫言,连斯皮尔博格也 哭了一个小时尽管如此, 《归来》只选取了原著 400 多页中 30 多页的部分,将原著所要表达的内容重新阐释,淡化了文章中所体现的对人性的思考,更消解了原文中的女性意识男女主人公陆焉识和冯婉瑜之间的感情是原著也是电影的核心二人的性格变化及二人情感的互动变化在电影改编之后都发生了相应的位移,而这一位移正是影片将原著扁平化的一个证据 一、电影与原著中冯陆二人的性格变化及情感互动对比梳理 以原著所呈现的时间为依据,我们可以将故事划分为四个时期包括从冯陆初识到陆焉识入狱、再到陆焉识逃狱归来以及最后陆焉识获释电影是从陆焉识逃狱归来说起,浓墨重彩地渲染冯陆二人坚贞不渝的爱情,事实上,其忽略了原著中极其重要的背景和细节 电影中未提及陆冯二人勉强的结合冯婉瑜是陆焉识恩娘冯仪芳软硬兼施迫使焉识娶进门的妻子,聪慧倜傥的风流才子对这位温婉坚韧的女性丝毫没有爱情,并且他在国外曾有一个女友望达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时期,陆焉识最初对于婉瑜的情感是逃避、同情和单方面控制的。
而冯婉瑜对陆焉识是欣赏与想象,她爱上的是从姑母那儿听到的陆焉识,神一样的男人,是 远远地欣赏膜拜的 陆焉识 1954 年进了上海提篮桥监狱后,在未与婉瑜商量的情况下,第一次单方面向婉瑜提出离婚,原因是 为孩子们洗刷出个清白的母亲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陆焉识对冯婉瑜只有单纯的可怜和控制原著中真正使陆焉识 爱上婉瑜,是在西北荒漠的刑期中而在此期间,婉瑜对陆焉识依旧是怀念和爱的由于生存的需要,婉瑜不得不找工作、学习俄语,甚至学会了抽烟,而事实这一切变化都促使着婉瑜的成长这一时期,我们可以说,陆焉识是寂寞的,他对婉瑜的情感不过是在寂寥之中的意淫,以此满足自身的心理和生理需 要我 们 不 能 简 单 地 认 为 这 种 情 感 就 是爱而婉瑜对待陆焉识的情感是一如既往的崇拜,同时生活所迫,使得其生活中心不再仅仅是陆焉识,而有了更多 影片 《归来》未曾交代这一背景,但值得注意的是,电影唯一提及此期间的是,将文章最后婉瑜弥留之际的回忆中提到的婉瑜为救焉识成为戴同志的情妇这一细节进行改编电影中,在婉瑜失忆后,误将陆焉识当成方师傅,暴怒并激动地反抗,将其赶出门 影片 《归来》主要叙述的是焉识的逃狱和获释。
关于逃狱,编剧重新对文本进行解释,使得电影与原著有四处不同第一,影片中,婉瑜不顾女儿的阻挠去赴 火车站之约,而在原著中二者并未真正见面,只有一次交流; 第二,影片中婉瑜准备了馒头及衣物,而在原著中婉瑜则是为焉识寄去一张大额的汇款单; 第三,影片未曾提及的 离婚细节; 第四,逃狱途中与重庆女子的纠缠阅读原著,我们可以看出,陆焉识对于婉瑜的情感依旧逃脱不了居高临下的同情和自以为是的保护,而婉瑜对于陆焉识则从崇拜、依附逐渐转变为独立的支持与帮助 二、影片对原著中女性意识的解构 电影 《归来》首先对原著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了消解严歌苓的作品中总是充满着其对女性主义精神的独特见解首先,她注重挖掘女性身上的雌性内涵,并以一种 弱者不弱的悖论模式来颂扬女性精神; 其次,她在作品中往往展示出对改变男尊女卑的父权制性别等级观念的期许《陆犯焉识》虽重点探讨 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感情和生活际遇,但实际也深深打上了 严歌苓式的女性意识的烙印 在原著中,婉瑜就是严歌苓所赞颂的 弱者不弱的女性形象,而她的成长历程即是女性意识觉醒的过程 随着陆焉识入狱,婉瑜独自承担起养家的责任当她知道陆焉识越狱归来时,为其寄去一张大额的汇款单,此时的婉瑜已是一个经济独立的女子。
波伏娃指出,坚持自由,去掉自身他者性的女性才可称之为女性而自由的前提是经济独立此时婉瑜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获得了自由,但她虽然已摆脱 夫权的控制,却又陷入 子权的漩涡 电影 《归来》所呈现的时期正是婉瑜女性意识觉醒和自我升华的时期,但影片并未展示同时影片中将婉瑜曾做过戴同志情妇的这一事实改编成婉瑜拼死抵抗,这实际是男性视角下的一种贞操观在男权社会文化中提出 真正的女人就是符合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和规范的女人,也就是具有女性气质的女人影片中的婉瑜就是这样一种女性,是男人眼中标准的 贤妻,是现有的道德规范的标榜这一系列的改编将原文中独特的 严式女性主义观彻底消解,而变为一部饱经磨难依旧深情如初的男性主义英雄赞歌 三、影片对原著中人性阐释的忽略 严歌苓的小说关注人性的本质内涵,探索种种生存困境中微妙丰富的人性《陆犯焉识》将目光投向中国最灰暗的时期,企图通过对知识分子人生际遇的书写及精神世界的探寻去洞察政治压抑下的人性如果说冯婉瑜是女性意识的具象化,那么陆焉识则是探讨人性的切入口 陆焉识从不可一世的骄傲公子变为忍气吞声的结巴老几,到 胆大包天的逃狱焉识,再到平静淡然的苍老祖父的过程也正是人性遭戕害、人性异化与迷失、人性的自我救赎的过程,这是严歌苓对残酷政治下人性的畸变的反思。
严歌苓为我们刻画的陆焉识是一个包含着善、恶、迷失、救赎等多面性的立体化的形象,而电影 《归来》将陆焉识的人物形象平面化,将其塑造成为一个仅仅只有专一、执著这一面的好男人同时,电影 《归来》淡化了 文革时期残酷的政治背景,因而就无法展现出陆焉识人格的变化这一系列的改编都将原著企图探讨的政治、环境、宿命、情爱等多重交织语境中人性的复杂内涵淡化了 四、电影改编的原因分析 影片 《归来》意图为我们展示一对彼此相爱,却无奈于当时政治原因被迫分离但彼此不抛弃、不放弃的坚贞伴侣其对原文的改编和取舍包含着多重背景原因 首先,是电影这种表现形式的限制电影时长一般在 120 分钟左右,篇幅的限制使得电影《归来》节选了原著中的高潮部分但实际上,影片节选的部分正是女性主义意识汹涌的部分; 还有,电影以声画进行传播,同时稍纵即逝,因此过于复杂的情节影响着观众对影片的理解因此,电影,尤其是商业片都采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进行阐述其次,导演个人因素也影响着电影的改编导演自己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其思想都影响着电影的拍摄张艺谋曾一度翻拍以女性为主的影片,如 《红高粱》《金陵十三钗》等,但这些影片往往都是从男性身份视角来进行阐述,这和张艺谋本身的男性身份,和其对女性的价值判断是分不开的。
除此之外,国家意识形态要求也决定着其影片的删减和淡化这一原因包含两个方面: 第一,文革作为一个敏感时期,往往是当代影视文学作品规避的,而对此间人性的诠释判断也充满了争议《归来》作为一部要在全国上映的影片,张艺谋也不得不将其中问题有所淡化第二,我国影视作品一向强调主人公的完美形象,这也是影片将陆焉识不光彩的历史删除的原因 五、结 语 虽然有着各种限制及原因,迫使影片进行一定的删减,但电影 《归来》对原著中女性意识的消解和对人性思考的淡化使其缺乏深刻性原著《陆犯焉识》是一部有着丰富的主题意蕴的作品,它探讨了人的生存状态、探讨了人性、凸显了女性主义精神,同时还对中国近现代 史进行了含蓄的展示而电影 《归来》则成为叙事扁平、导向明确的爱情片因此,我们可以说其是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一部影片,但并不能说其是一部优秀的作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国产电影中存在的人物简单化、叙事扁平化、过于娱乐化等一些问题,这在电影创作和研究中都是值得人们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