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工业工程}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docx
53页{工业工程}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矿区行政设施和辅助企业部分(征求意见稿条文说明)2007北京目次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合理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规定…………………………3第三章矿井建设用地………………………………………………10第一节矿井工业场地用地……………………………………10第二节矿井其它场地用地……………………………………18第四章选煤厂和筛选厂建设用地…………………………………31第一节选煤厂建设用地………………………………………31第二节筛选厂建设用地………………………………………34第五章标准轨距铁路装(卸)车站建设用地……………………37第六章矿区行政设施和辅助企业建设用地………………………45第一节矿区行政设施建设用地………………………………45第二节矿区辅助企业建设用地………………………………46第一章总则1.0.1本条系说明《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矿井、选煤厂(筛选厂)、矿区行政设施和矿区辅助企业部分》(以下简称“本建设用地指标”)编制的目的和必要性本建设用地指标系根据国家计委、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87]国土[建]字第144号)和建设部、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1989]国土[建]字第169号)编制的。
根据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2006年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06]207号)的安排,对1996年发布的矿井、选煤厂部分和2000年发布的矿区行政、文教、卫生设施和矿区辅助企业部分的建设用地指标作了修订1.0.2本条说明本建设用地指标的性质是对建设用地进行控制的指标这一规定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004]232号)的规定制订的1.0.3本条明确了本建设用地指标在煤炭工业工程项目设计和建设中确定用地方面的作用在《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建设用地指标是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确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的依据,是编审初步设计文件,核定和审批建设项目用地面积的尺度”在2004年,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中明确: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建设用地预审和审批阶段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标准,是工业和设计单位编制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依据”1.0.4本条对矿井、选煤厂(筛选厂)、矿区行政、文教、卫生设施和矿区辅助企业部分所编制的用地指标内容作了规定。
在条文中使用了“矿区总体工程”一词,是指矿区行政、文教、卫生设施和矿区辅助企业的集合称谓首次出现在1990年制订“矿区总体工程建设标准”的项目名称中1.0.5本条明确了矿区总体工程、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建设用地除了前面第1.0.4条已规定的外,还包括的其它项目的用地这样便于对煤炭工业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量有个全面了解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1989]国土[建]字第169号)第六条规定“厂(矿)的附属配套设施(如铁路、道路、水厂、电厂等)以及生活福利设施的建设用地可相应采用有关的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这些项目的用地可按国家颁发的有关专业的建设用地指标执行第二章合理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规定2.0.1本条对矿井、选煤厂(筛选厂)和矿区总体工程的建设场地场址选择的原则作了规定选址时,除应满足必需的技术要求外,尚应考虑合理和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2.0.2工程项目建设应满足安全和功能要求,在此前提下应将土地资源作为约束条件,进行工程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这是本条规定的出发点我国土地资源量相对贫乏,到2006年10月31日,全国只有18.27亿亩耕地按“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的要求,就只有2700万亩,即180万公顷地可用于非农业领域。
要做到“既要保证发展,又要保证粮食”,在土地利用上不允许有丝毫的宽松2.0.31986年,原煤炭工业部发布了《关于煤矿地面总体布置改革的若干规定(试行)》,“规定”虽名为“总体布置改革”,实质是关于煤炭工业矿区和矿井等单项工程建设内容的改革、项目构成的改革、某些环节在体制上的改革,简化单项工程工业场地设施,减少重复建设,是煤矿建设模式上的改革按规定和其精神,在河南永夏矿区进行建设和设计试点,在矿区的建设用地、工程投资、建筑面积、设备配备、劳动定员等方面较之按老模式建设的相同规模矿区都有较大的节约本条将贯彻该规定作为节约集约用地的主要原则纳入本建设用地指标2.0.4本条是从节约集约用地的角度,强调按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和具体单项工程的情况确定具体项目的组成不搞“大而全”和“小而全”2.0.5本条的规定重申了《煤炭工业矿区总体规划规范》、《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和《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等相关国家标准中,有关工程的生产工艺和工业场地总平面布置规划、设计原则,并强调从节约用地及技术经济方面选择最佳方案与1996年发布的用地指标的规定相比,突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2.0.6本条是综合国家相关综合部门提出的节约集约用地的指导原则而制订的。
1.在矿井单项工程设计中,采用联合建筑和同体建筑已较广泛但是范围还不够宽,集约程度还不够高,需要在具体工程设计中有所创新和突破2.关于摩擦式提升机是采用塔式或落地式设备,在相关规范的规定中,根本没有把土地的因素考虑在内,更不用说把土地资源作为约束条件了,却强调“还应着重考虑施工占用井口影响建井工期因素”因此,工期的长短成了设备选择的主导因素有的矿井主、副井各设二套落地摩擦式提升机,在主、副井井筒二侧各有一副井架斜撑、钢丝绳“走廊”、提升机房,多占了不少的地塔式提升机直接座落在井筒之上方是不需要额外占地的沈阳院设计的荣华矿井,在比较摩擦式提升机落地式和塔式的优缺点时,说明:落地式提升的最大优点就是施工时基本不占用井口时间,当施工井筒时,井架加工与提升机房施工可以同步进行,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建井速度缺点是摩擦轮围包角较小,一般为180左右,并且钢丝绳外露受雨雪冰冻的侵袭,对防滑非常不利;占地面积较大,不利于工业场地整体布局;钢丝绳反复弯曲次数多于井塔式,对钢丝绳使用寿命产生一定影响缩短矿井建设工期早出煤是投资煤炭建设者的期望,但要看市场需求,国家的调控2007年,全国矿井在建能力为10亿吨,到2010年,全国煤炭产能将达到31亿吨,较同期规划目标多5亿吨。
作为标准应从全局出发规定相应的技术要求所以,本条规定提出还应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的约束条件确定是采用塔式或落地式,并要求采取措施减少井口占用时间3.加大向上输送的带式输送机倾角,应是矿井、选煤厂生产系统中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措施现有的设计,倾角多采用16~18,因此,输送机栈桥下有大片空地没有被利用这次查阅的设计文件中,有十几处斜井井筒倾角在22~25,采用带式输送机提煤,最大设计生产能力已达6.0Mt/a,带宽达1600mm上运带式输送机上升1.0m几种倾角所需的水平距离附表1倾角()上升1.0m的水平距离(m)为16倾角上升距离的百分比(%)163.4874100.00183.077788.25222.475170.97232.355967.55252.144561.49281.880753.93上运带式输送机倾角大到一定程度,块煤在运行中下滑因此,规定提出采取技术措施保障输送机的功能和运行安全如改变输送带表面结构和加大槽角等4.汽车采用地下车库和停车场,在城市中用地有限的情况下是很普遍的做法规定提出汽车和无轨胶轮车宜采用地下或半地下车库和停车场挖出来的土还可以作为矿井防火灌浆的原料5.原煤和产品煤的储存用地在矿井,选煤厂工业场地内占有较大的比重。
煤的储存周期的长短与外部运输是否及时有关国家标准《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的9.6.2条规定“原煤储煤场的总容量应根据运输、地形条件确定,宜按3~7d的设计产量设置”,采用汽车外运时,9.6.5条规定“地形、地质条件适宜,宜采用储装合一的滑坡仓,其有效容量为矿井2~4d设计产量国家标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50359-2005的3.2.2条规定“原料煤与产品煤储量之和宜为3~7d的选煤厂的设计生产能力现有设计中,如某设计生产能力为1.2Mt/a矿井(无选煤厂、汽车运输),设计原煤储存量为12万吨,是矿井生产能力的十分之一,相当于33d的日产量,储煤场占地2.7ha,占矿井工业场地占地14.18ha的19%另一设计生产能力为5.0Mt/a矿井(有选煤厂),矿井设计中原煤储存量为50万吨,是矿井生产能力的十分之一,相当于30d的日产量,即使后期矿井生产能力达到10.0Mt/a,原煤储存量也相当于矿井15d的日产量这样的例子都加大了土地占用量因此,规定储煤量应符合有关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并不得大于7d的设计产量同时,要求设计采取工程措施减小煤炭储存占地的比重,体现节约集约用地的精神。
6.矿井风井位于工业场地内,可与矿井的其它设施协调布置,用地较省所以规定条件允许时,如矿井的瓦斯含量使风井可以开凿在中央场地内,应首先采用中央风井7随着煤矿矿井采掘机械化水平的提高,采用钻爆作业的采、掘工作面相应减少,爆炸器材的消耗量也相应减少,本款提出了几种可以不单建矿井爆炸器材库的做法,设计时可以因地制宜地选用有的矿井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井下炸药储存量范围内,把炸药库直接放在井下,这样做不仅少占地,也有利于炸药库的安全防护8复杂地形条件下,平场时采用挡土墙等工程措施可以减少或部分减少自然边坡的占地量2.0.7本条提出的“两提高”、“两减小”和“一控制”工业场布置中的几个占地系数,就是针对节约集约用地而制订的在工业场地内不得建造“花园式矿(厂)”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规定制订的此次查阅的设计文件中,某矿井及选煤厂设计生产能力5.0Mt/a,工业场地用地47.86ha,为1996年指标的1.62倍,其中建筑系数13%,场地利用系数只有37%;绿化占地系数25%;专用场地设计文件中标明为1.38ha,平面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4.98ha,为标明的3.6倍;场前区(广场及绿地)3.36ha;预留采区办公楼(设计中已有)及其旁的绿地共1.84ha;储煤场用地5.32ha。
工业场地留设的煤柱8132万吨这样大量占地的例子,在该地还有几例,该矿更突出一些吧了!2.0.8本条的规定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和此次查阅的设计文件中出现的项目情况而制订的2.0.9本条规定矿井型、群矿型选煤厂中,一些与所在矿井相同功能的设施和建筑物,应与所在矿井联合设置,可以节约用地本条规定要求矿井、选煤厂的同一个工业场地应统一协调设计和布置,主要是发现一些单独设计的矿井型选煤厂工业场地布置得相当空旷,不如统一协调设计和布置的场地利用率高因此,作此规定2.0.12本条的规定是根据此次查阅的设计文件中,改扩建和技术改造工程,多从技术层面上采取措施改扩建的项目,生产能力虽然扩大了,但是场区建设用地,并没有增加或增加很少;技术改造项目就是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改造相关的工程设施,因此建设用地都相对较少如辽宁红阳三号矿井及选煤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设计,设计生产能力1.5Mt/a,工业场地实际用地1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