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 古 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 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 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 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 谁知尧与跖! ①鼻息句:讥讽那些因斗鸡获宠的人气焰嚣张 ②怵惕:惧怕 唐玄宗宠任宦官,宦官因而气焰嚣张他又爱好斗鸡,童子贾昌以能养斗鸡得宠,天下号之为神鸡童当时斗鸡成为一种风俗,靡费严重贾昌那么受到种种特殊待遇,士庶为之不满李白看不惯这种腐败现象,写诗作了讥讽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这两句即是说斗鸡童气焰嚣张,鼻子一哼,会吓得行人胆战心惊诗句)语意尖锐,揭露讥讽得淋漓尽致,传神写照,健笔纵横 译文: 田野十字道路上,一辆辆飞车过后尘漫天,即使正午时候也能遮盖天日,暗淡无光 那是宦官们和受皇上宠爱之人,他们富甲天下,他们的住宅高耸豪华,像云一样逶迤连绵 路上与皇上宠爱的斗鸡者贾昌相逢,只见他的车辆冠盖绮丽,声势显赫 他们打个喷嚏也可以使彩虹颤抖,路人为之颤栗。
现在满世界都是追名逐利之徒,许由那样的高洁字之士何在?大盗与大贤谁能分辩? 背景: 唐玄宗宠信宦官,让他们占据京郊的甲第、名园、良田竟达一半;又酷好斗鸡,当时王公贵族也都以斗鸡为乐,形成风气,有些人甚至靠斗鸡的才干而获得高官厚禄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根据自己的见闻,刻划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举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 赏析: 唐玄宗的后期,政治由开明转为腐败他宠任宦官,使这些人凭藉权势,大肆敲诈,"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新唐书宦者传上》)唐玄宗还喜好斗鸡之戏,据唐人陈鸿《东城老父传》云,当时被称为"神鸡童'的贾昌,由于得到皇帝的爱幸,"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有民谣说:"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这些宦官和鸡童恃宠骄恣,不成一世其时李白在长安,深感上层统治者的腐败,这首《古风》就是针对当时现实而作的一幅深刻讥讽画 诗的前八句写宦官、鸡童的豪华生活和飞扬跋扈的气焰诗人对这些得幸小人的生活并没有举行全面描写,只是截取了京城大道上的两个场景,把它高明地勾画在读者眼前 第一个场景写宦官。
诗一开头,就象(电影)镜头一样,推出了一个尘土飞扬的画面:"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亭午'是正午,"阡陌'原指田间小路,这里泛指京城大道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而这样大的尘土是"大车'扬起来的,这又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的迅疾这是写景,为后面即将展现的人物作铺垫那么,是谁这样肆无忌惮地飞车飞驰呢?诗人指出:"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中贵',是"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甲宅',指头等的宅第"连云'状其量,宅第高而且广,直连霄汉诗人不仅写出了乘车人是宦官,而且写出了他们为什么能如此目中无人,由于他们有势,有钱,他们正驱车返回豪华的宅第这里诗人既没有直接描写车中的宦官,也没有描写路上的行人,只是通过写飞扬的尘土、连云的宅第,来渲染气氛、显示人物,有烘云托月之妙 另一个场景写鸡童,又换了一副笔墨写"中贵',四处虚笔陪衬;对"鸡童'却是用实笔从两个方面举行正面描写:一是写服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斗鸡人与宦官不同,他是缓辔放马而行,好象有意要显示他的权势和服饰的华贵在"亭午'阳光的映照下,他们的车盖衣冠何等光辉夺目!二是写神态 "意态由来画不成',一个人的神情本来是很难描绘的,尤其是在短小的抒(情诗)里。
但李白写来却举重若轻,他先用了一个夸诞的手法,把笔墨放开去,"鼻息干虹蜺',虹蜺即虹霓,鼻息吹动了天上的云霞,活现出斗鸡人不成一世的骄横神态;继而,诗人又把笔收回来写实:"行人皆怵惕',行人没有一个不惶恐的,进一步用行人的心理把鸡童的势焰衬托得淋漓尽致真是传神写照,健笔纵横 结果两句写诗人的感慨"洗耳翁'指许由据皇甫谧《高士传》说,尧曾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采纳,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世上没有了象许由那样不慕荣利的人,谁还能分得清圣贤(尧)与盗贼(跖)呢?诗人鄙夷地把宦官、鸡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不辨"尧与跖' 这首诗通过对中贵和斗鸡人的描绘,深刻讥讽了佞幸小人得宠后的嚣张气焰,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诗的前八句叙事,后两句探讨叙事概括、形象,饱含讥讽,结果的探讨便成为愤慨的自然喷发,一气贯注,把感情推向了高潮,由讥讽佞幸小人,扩大为放眼更广阔的现实,丰富了诗的内容,提高了主题思想的意义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