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物理《运动的速度》说课讲课评课反思5700字.docx

18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17553895
  • 上传时间:2022-06-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58.79K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物理《运动的速度》说课讲课评课反思5700字    《运动的速度》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2.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难点:1.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下面我重点讲一下教学过程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这样,采用学生看书上的活动事例,边引导分析,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2、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3、运动的速度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1m/s=3.6km/h【例题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分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解:根据题意,得s20米v??=2.5米/秒t8秒答: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2.5米/秒通过这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4.归纳总结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说教法、学法教法:启发式教学、观察比较法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学法: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其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六、作业布置:1.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km.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A.1.25s B.0.625s C.0.8s D.2.5s八、效果评价:通过这节课师生的共同学习和探讨,同学们基本能够掌握速度公式及其变形,能够运用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同学们也学会了从生活中发现物理问题,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类问题,使物理知识有效的运用到生活中去第三节 运动的速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重点难点】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难点: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问:怎样比较哪个物体跑的快?比如汽车,学会回答要知道哪个物体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

      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二.进行新课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下面用3分钟的时间看书上P27页的三个问题,一会提问,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解决教师总结:得出结论 “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 2、匀速直线运动:由上节课的直线运动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小结: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3、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即:速度=写成 路程 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时间s计算公式:v?t单位:米/秒(m/s) 、千米/时(km/h)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读作10米每秒提问:反过来,如果知道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它的意思是什么呢?学生回答:这个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0米。

      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运动.【例题1】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米/秒分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解:根据题意,得s20米v??=2.5米/秒t8秒答: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2.5米/秒布置作业】1.汽车以25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km.2.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A.1.25s B.0.625s C.0.8s D.2.5s《运动的速度》评课记录优点:1.本届可是一堂富有创意、别开生面的优秀拓展课, “物理有用”的思想教师的幽默帮助学生体验了物理的快乐,是一种自然流露的快乐2.本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完成了对力矩知识的应用和思维的锻炼意见: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应掌握分寸,如教师教态、语言、动作等应恰当得体,切忌过度优点:1.实验器材有信手拈来之感,能利用学生身边常见之物来进行物理实验。

      2.重视学生的体验,在对实验原理进行了分析之后,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为学生创造了动会意见:1.课堂容量可以再扩大,充分利用课堂时间2.教学设计应再规范和详细本节课最可贵之处是利用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兴趣,同时达到了传递知识的目标,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索来解决问题,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最后应该再解决一下量程问题,使整堂课显得更加完整和完善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始终围绕主题展开教学讨论,教师语言幽默,实验设计合理到位,培养了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在教学设计方面应注意严谨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比较好的利用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器具作为实验器材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确实来源于生活,它离我们并不遥远而通过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进行分析,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觉得亲近并且容易接受,从而也增进了教学效果《运动的速度》反思这次我所选的开课课题是《速度的速度》,在反复的斟酌之后,我设计好了我的上课流程以及每一个环节,然后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写好了教案,做好了课件,修改次数多达数十次但由于前一周组内又进行了组内公开课,我所选课题又不是同一个,所以准备时间很短,相对来说也不是那么充分。

      本节内容我的设计意图是:一、创设情景,引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他们的探究兴趣二、实验探究,找出方法: 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让学生针对如何比较相同高度下落的这两纸运动的快慢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提出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或相同路程比时间两种方法,使学生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再次归纳,并提出新的问题: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并提出新的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三、理解概念,规范应用:速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是本节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