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沈阳国际妇女儿童医院方案设计.docx
51页1、概述1.1设计理念■尊重当地的地貌、气象、自然环境,努力将医院的整体环境 纳入生态化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之中,将医院整体规划纳入城 市发展规划中■保证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到实用、合理、节约、环保、 节能设计■以科学 先进、合理 准确、适应 能动的医疗流程贯穿医院的功能设计,引导医院建筑设计的展开■突出"以病人为中心”,将以人为本的设计概念深入到医院 诊察、护理、管理、保障、生活等各项功能之中并能根据 日常运营和应对突发紧事件,采取必要的公共卫生安全措 施■塑造符合妇女儿童医院建筑性格的新形象,为城市风貌增光 添彩■满足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现代医疗市场需求、 现代医院经营管理模式设计1. 2设计依据:依据性文件:1.2. 1沈阳国际妇女儿童医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沈阳国际妇女儿童医院方案设计沈阳地处东北地区南部,辽宁省中心她背倚长白山麓,面向 渤海之滨,是辽东半岛腹地,更是东北地区最大经济中心和重要交 通枢纽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的 提高沈阳国际妇女儿童医院是沈阳市乃至整个东北地区重要的一 所医院为了推进卫生系统的对外开放和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沈阳 市国际妇女儿童医院通过引入外资,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吸收 国际先进的医疗技术,率先成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妇女儿童医 院,成为沈阳市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项目,更成为沈阳市人民生活中 的一件大事。
2、总说明2. 1基地2. 1. 1城市位置沈阳国际妇女儿童医院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4号,东 邻辽宁中医学院,南面是崇山东路,北面与辽宁省政府隔河相望 2. 1. 2用地规模地势医院占地面积2. 87万平方米,用地东西长约280米,南北最 宽处约160米,最窄处约120米,地势平坦2. 1. 3周边道路基地南邻城市干道崇山东路,正处高架桥起点,且东南角为一 丁字路口,该路段来往车速快,人流车流相交,易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须在总体设计中充分考虑医院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问题基地北面与辽宁省政府隔河相望,绿化良好,环境优美须考 虑北侧建筑形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并可设置一些观景病房,将城 市景观引入院区中2. 2建设规模2. 2. 1建筑面积控制一期工程新建5万平方米,能容纳日门诊量2000人次,门诊 楼、急诊楼、医技楼及600张床位的病房楼、二期建设400张床位1.2. 2医院改、扩建规划设计招标文件1. 2. 3沈阳市2002年逐日气温降水资料技术标准、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GBJ16-87C2001 版)GB50045-95C2001 版)JGJ37-87JGJ49-88GB50333-2002《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3、总平面设计3. 1与城市的融合基地南临城市干道崇山东路,出入口位置位于高架桥起点处, 东南角为一丁字路口。
交通情况复杂,在总体设计中,设置了开 阔的半弧形院前广场,作为院区与城市道路的过渡空间此广场极 大地缓和了医院出入口的交通压力,并能方便快捷地分导各种入院 人流车流同时连续展开的弧形界面也树立了医院大气、整体、开 放的城市形象一举三得,很好地将院区规划融入城市整体结构中3. 2可持续发展的分期建设3.2. 1沈阳国际妇女儿童医院合理地划分建设阶段,对整个医院的 可持续发展建设过程中,不中断现有功能,有重要的意义3. 2. 2首期建设项目及用地首期建设拟在原病房楼北侧用地内建设新建病房楼,首期工程 主要包括15层的病房楼和急诊楼及儿科门诊楼,建设用主要利用 院区现有空地进行,只拆除部分辅助建筑,不影响医院主要医疗活 动的开展3. 2. 3改造建设步骤和过渡方式为保证院区总体规划的可行性和医院正常医疗活动进行的要 求,建设项目首先建设病房楼,病房楼建设用地位于原病房楼北侧的病房楼将用地建筑面积,建筑面积指标与床位数挂钩,形成恰 当的比例2. 3规划指标的控制2.3. 1建筑覆盖率:<30%2. 3. 2 绿化率:235%行政中心出入口根据基地现状和交通条件,主出入口设在南侧的 崇山东路上,沿城市道路,适当地后退,辟出广场,再根据功能分 区和使用需求设置各功能区的出入口,这样可以达到下列目的。
一均匀人流、车流、物流,并为之提供合理的交通流线——应对未来突发事件,便于控制和保护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健 康安全——儿童门诊入口和成人门诊入口分离,分别出入,对于易感 人群起到必要的健康保护污物出口设在主入口的东侧,开口于崇山东路上,距主出入口 有100多米,有效作到洁污分流3. 5方便快捷的交通组织结合医院的人流量、功能分区、防疫安全、洁一一污分流、应 急作业的流线组织和控制管理,本方案提供下列交通组织的方法一 一延续、流畅,使医院从局部到整体的联系畅通、便捷又易于控制 管理——“发散式”人流的组织形式,历史的经验以及前不久遇到 的突发事件清楚地告诉我们:过于集中的人流出入口,“聚焦式” 的人流组织方式,不利于医院降低院内感染本方案提供的“发散 式”人流的组织方式,力求克服以上不利,为医院应付日常运营, 应对突发事件作了充分的思考和准备空地内,与原病房楼保持必要的施工间距急诊楼和妇幼门诊楼建 设用地位于院区东南侧空地,施工期间与原有门急诊及医技楼保持 必要的间距首期建设均不影响当前已正常医疗活动的开展待新病房楼和门急诊楼建成后,将原病房楼中的功能迁入新楼 中,将现有门诊楼东部功能迁入新建门诊、急诊楼中,拆除东半部 门诊楼及连廊,在其用地上建设医技楼。
待医技楼建设完成后,再 拆除剩余的门诊医技楼,建设普通门诊楼,并完成剩余的总体场地 建设,完成院区初步的改造建设3. 3明确合理的功能分区现代医院以突出科学、合理、规范的医疗流程为显著特征而 合理的功能分区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本方案以医技部分为核 心组织门诊、病房等功能块各功能块间以单元模式组合,既相对 独立,又联系紧密且单元组织模式也有利于今后的功能改扩建, 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组织模式在门诊功能区域中,将儿童门诊和成人门诊区域相对分离,分 别出入,对于易感人群起到必要的健康保护3.4出入口方案设计中设置以下出入口:主出入口、污物出口、急救中心、探视、成人门诊、儿童门诊、医技楼距病房楼18. 2米门诊楼内院间距14. 5米3. 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指标内容数据备注总用地面积287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550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4861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689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8126平方米建筑容积率1.694覆盖率28.4%绿地面积10112平方米绿地率35. 2%地下车库停车位129床位数630主要建筑简介(1)儿童门诊楼层数:六层6108平方米(2)成人门诊楼层数:六层6108平方米(3)医技楼层数:五层7724平方米(4)急诊、行政楼层数:四层3024平方米(5)病房楼层数:十五层27632平方米(5)地下车库(位于门诊、医技楼地下一层)层数:地下一层4912平方米——分别出入,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状态、不同病况采取相应 措施,提高公共卫生防疫安全。
一维护稳定的区域,为各功能分区建立必要的联系之后,降 低和减少不必要的穿越3.6生态化的环境设计理念突出生态化环境理念,将绿化当作体现这一理念的重要角色 处处展示优美绿化环境对医院总体规划和城市景观的作用按院前、院内、周边绿化进行分层次设计,处处见绿,景观均 好,将自然的环境上升到生态环境的层次是本方案努力的方向和 鲜明的特点之一院前广场以硬地与绿地穿插,既为大流量的车流,人流,物流 创造了条件,又为美化医院环境,友好地处理医院与城市的界面起 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屋顶绿化概念的引入,即美化了院区环境,又极大丰富了医院 的第五立面,同时为病房楼的病人提供了良好的景观视野3. 7退界与间距东侧距原有住宅9. 6米西侧距原有住宅14. 6米北侧退围墙线9. 2米诊、急诊、医技等主要医疗空间,宽敞通透4.1.3分区挂号、收费解决了入口大厅的人员滞留问题一侧的自 动扶梯和电梯为人员尽早分流起到了作用设计将外科、儿科、妇 产科等科室布置在层次较低的一、二层,大流量的科室如内科等布 置在三层4.1.4 “二次候诊”,候诊采用集中侯诊与二次候诊相结合的方式, 一次候诊到诊室距离小于25m,各科诊室以单人诊室人主,充分尊 重病人隐私。
4.1. 5 “以病人为中心”,病人候诊和诊疗空间均有良好的通风和采 光,其中集中侯诊区均设置于门诊楼南侧,拥有较好的景观和日照4. 1. 6急救中心:相对集中为一区,采用国际较先进的设计方法,将急救中心设 为五个区域即:红色区:设置抢救室和急救手术室,应对紧急的突发性事件或 危急性患者的抢救准备绿色区:设置常用小型医技设备,方便急诊病人检查黄色区:急诊科室兰色区:观察、输液区白色区:医护人员工作区4、建筑设计4. 1门诊、急诊行政楼由儿童门诊楼、成人门诊楼和急诊行政楼组成,其中门诊楼均 为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12216平方米急诊行政楼为四 层,建筑面积3124平方米一层:入口大厅、挂号、收费、药房、成人外科、儿童外科、 急诊急救部二层:儿童内科、成人内科、急诊观察、输液三层:儿童内科、妇产科、行政办公四层:口腔科、皮肤科、生殖医学科、行政办公五层:眼科、耳鼻喉科、医学美容科六层:中医科、专家门诊、儿童保健科、妇女保健科地下一层主要为地下车库4. 1. 1分科单元式布置,突出地体现医一一患分流的设计理念平 时可以在为患者提供较为稳定的挂号一一候诊一一诊察环境外,也 为医护人员安排必要的交通联系、功能流线,在未来应对某些突发 事件时,可以较好地保护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
儿科门诊和成人门诊分别出入,对于易感人群起到必要的健康 保护4.1.2医疗廊兼具公共服务、人员分流等功能,横向展开,联系门病人统一换床后,分送至不同的手术室麻醉科、会诊、卫生通道自成一区采用“中心岛式"手术室模式,并采用"医一一患”分流的流 线组织有利于管理、节能,提高“换台率”术后污物经统一清 洗、消毒、打包后由专用污梯送出,洁污流线分明,提高工作效率与底层急救中心有专用通道连接,提高急救病人的抢救成功 率为病人家属设置景观良好的休息等待室,提供良好的服务4. 3病房楼病房楼地上十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27632平方米整幢建筑共设医梯8台,为护理单元病人和医护工作人员服 务,其中设置了污梯一台为满足疏散要求设置安全疏散楼梯四部地下室主要为设备用房一层:出入院门厅、营养食堂、生活服务设施二层:病区药库、中心供应室三层:理疗部,血透中心四层:产房五层:术后苏醒室、ICU、NICU、CCU六〜十四层:护理单元十五层:特需护理单元4. 2医技楼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建筑面积7724平方米一层:放射科二层:检验科、超声科三层:功能检查科、内镜单元四层:病理科、介入治疗中心五层:中心手术室地下室与门诊楼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