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12页2021年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实验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会唱歌的墙莫言①高密东北乡东南边隅上那个小村,是我出生的地方②前面有一个池塘,所谓池塘,实际上就是原野上的洼地,至于如何成了洼地,洼地里的泥土去了什么地方,没人知道,大概也没有人想知道草甸子里有无数的池塘,有大的,有小的夏天时,池塘里积蓄着发黄的水这些池塘无论大小,都以极圆的形状存在着,令人猜想不透,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翩前年夏天,我带一位朋友来看这些池塘刚下了一场大雨,草叶子上的雨水把我们的裤子都打湿了池水有些混浊,水底下一串串的气泡冒到水面上破裂,水中洋溢着一股腥甜的气味有的池塘里生长着厚厚的浮萍,看不到水面有的池塘里生长着睡莲,油亮的叶片紧贴着水面,中间高挑起一枝两枝的花苞或是花朵,带着十分人工的痕迹,但我知道它们绝对是自生自灭的,是野的不是家的朦胧的月夜里,站在这样的池塘边,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四周寂静,月光如水,虫声唧唧,格外深刻使人想起日本的俳句:“蝉声渗到岩石中声音是一种力呢还是一种物质?它既然能“渗透”到磁盘上,也必定能“渗透”到岩石里。
原野里的声音渗透到我的脑海里,时时地想起来,响起来③过了桥,又上堤,同样的芳草野花杂色烂漫的堤,站上去往南望,土地猛然间改变了颜色:河北是黑色的原野,河南是苍黄的土地秋天,万亩高粱在河南成熟,像血像火又像豪情采集高粱米的鸽子们的叫声竟然如女人的悲伤的抽泣但现在已经是滴水成冰的寒冬,大地沉睡在白雪下,初升的太阳照耀,眼前便展开了万丈金琉璃④不要在此流连下面,请你注意那条狗那条瞎眼的狗,在雪地上追逐野兔我为这条狗下了一个定语:莽撞其所以莽撞,是因为瞎眼;正因为盲目,所以就莽撞其实它追逐着的,仅仅是野兔的气味和声音但它最终总是能一口咬住野兔子使我想起了德国作家聚斯金德的小说《香水》,那里边有一个怪人,通过对气味的了解,比所有的人都更加深刻地了解了这个世界日本的盲音乐家宫城道雄写道:“失去了光之后,在我的面前却展现出无限复杂的音的世界,充分地弥补了我因为不能接触颜色造成的孤寂这位天才还听到了声音的颜色,他说音和色密不可分,有白色的声音,黑色的声音,红色的声音,黄色的声音,等等,也许还有一个天才,能听出声音的气味来⑤请看,那条莽撞的狗把野兔子咬住了,叼着,献给它的主人,高寿的门老头儿他已经九十九岁。
他的房屋坐落在高密东北乡最东南的边缘上,孤零零的出了他的门,往前走两步,便是一道奇怪的墙壁,墙里是我们的家乡,墙外是别人的土地⑥门老头儿身材高大,年轻时也许是个了不起的汉子这个孤独的老人,曾经给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当过马夫小时候我经常吃到他托人捎来的兔子肉或是野鸟的肉他用一种红梗的野草煮野物,肉味于是鲜美无比,宛如动听的音乐,至今还缭绕在我的唇边耳畔但别人找不到这种草前几年,听村子里的老人说,门老头儿到处收集酒瓶子,问他收了干什么,他也不说终于发现他在用废旧的酒瓶子垒一道把高密东北乡和外界分割开来的墙但这道墙刚刚砌了二十米,老头儿就坐在墙根上,无疾而终了⑦这道墙是由几十万只酒瓶子砌成,瓶口一律向着北只要是刮起北风,几十万只酒瓶子就会发出声音各异的呼啸,这些声音汇合在一起,便成了亘古未有的音乐在北风呼啸的夜晚,我们躺在被窝里,听着来自东南方向变幻莫测、五彩缤纷、五味杂陈的声音,眼睛里往往饱含着泪水,心中常怀着对祖先的崇拜,对大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对神的感谢⑧你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要忘记这道墙发出的声音因为它是大自然的声音,是鬼与神的合唱⑨会唱歌的墙昨天倒了,千万只碎的玻璃瓶子,在雨水中闪烁清冷的光芒继续歌唱,但较之以前的高唱,现在已经是雨中的低吟了。
值得庆幸的是,那高唱,那低吟,都渗透到了我们高密东北乡人的灵魂里,并且会世代流传着的选自《会唱歌的墙》,有删改)22. 第②段中作者主要从哪三个方面描写池塘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23. 请对文中第③段画线处文字作简要赏析24. 文中“那条瞎眼的狗”有什么特点?关于狗的描写文字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5. 结合文本,联系自身的阅读经验和对民族心理及人文精神的认识,探究“会唱歌的墙”的意蕴参考答案:22. (1)池塘无人可知的成因和极圆的形状让人浮想联翩;(2)池塘中野生睡莲奇异的花朵富有象征和暗示;(3)夜晚原野的声音具有渗透力 23. 运用对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选择不同的景物,赋予不同的色彩,有动有静,有声有色,鲜明生动形象地表现高密这片土地色彩斑斓、四季变化、壮丽无比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豪迈之情,更好地表现热爱家乡这一主旨 24. (1)特点:看似莽撞盲目,却能扬长避短,利用自己丰富敏感的嗅觉、听觉来达到目标,对主人非常忠诚2)作用:结构上上承雪地的描写,下启对门老头儿的描写,起到过渡的作用 25. (1)“会唱歌的墙”承载着大自然难以言说的瑰丽与奇妙;(2)“会唱歌的墙”寄寓着对门老头儿在困顿中追求幸福的渴望;(3)“会唱歌的墙”寄寓着祖祖辈辈在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努力奋斗的精神;(4)“会唱歌的墙”象征着故乡人民不忘憧憬未来的乐观的精神,启发我们乐观豁达地面对艰苦的生活;(5)“会唱歌的墙”寄寓着作者对家乡风土人情以及内在人文精神的歌颂与赞美。
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扣住“深刻印象”这个关键词,讲客观的景物与主观的想法相联系可将第②段内容分成三层:第一层为“……猜想不透的结果就是浮想联翩”;第二层为“……望着那些闪烁着奇光异彩的玉雕般的花朵,象征和暗示就油然而生了”;余下部分为第三层内容将三层内容的主要信息加以浓缩和概括即可点睛: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2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赏析主要从景物特点及其作用这两个方面展开要概括景物特点,关键在于看描写了什么景物对象或哪个侧面,其次看这些景物的共同特征,特别注意动词和形容词,然后再归纳在抒情散文中,景物的作用主要考虑景物对结构、主旨和作者感情的影响像血像火又像豪情”“采集高粱米的鸽子们的叫声竟然如女人的悲伤的抽泣”,比喻;“大地沉睡在白雪下”,拟人;“黑色”“苍黄”“鸽子们的叫声”,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生动形象地表现高密这片土地色彩斑斓、四季变化、壮丽无比的景象,表现热爱家乡这一主旨。
2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结合语段在文章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分析对于“那条瞎眼的狗”的叙述,主要集中在文本第四、五节结合文本内容“我为这条狗下了一个定语:莽撞其所以莽撞,是因为瞎眼;正因为盲目,所以就莽撞其实它追逐着的,仅仅是野兔的气味和声音”“那条莽撞的狗把野兔子咬住了,叼着,献给它的主人,高寿的门老头儿”分析可知,“那条瞎眼的狗”特点:看似莽撞盲目,却能扬长避短,对主人非常忠诚结合文本内容“但现在已经是滴水成冰的寒冬,大地沉睡在白雪下,初升的太阳照耀,眼前便展开了万丈金琉璃”“门老头儿身材高大,年轻时也许是个了不起的汉子”分析可知,结构上上承雪地的描写,下启对门老头儿的描写2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不仅要理解“会唱歌的墙”的表层意思,还要理解其在文中的寓意,更要理解其深层内涵,由实到虚结合文本内容“听村子里的老人说,门老头儿到处收集酒瓶子,问他收了干什么,他也不说终于发现他在用废旧的酒瓶子垒一道把高密东北乡和外界分割开来的墙”分析可知,“会唱歌的墙”寄寓着对门老头儿在困顿中追求幸福的渴望;由“心中常怀着对祖先的崇拜,对大自然的敬畏,对未来的憧憬,对神的感谢”可知,“会唱歌的墙”象征着故乡人民不忘憧憬未来的乐观的精神,启发我们乐观豁达地面对艰苦的生活;由“因为它是大自然的声音,是鬼与神的合唱”可知,“会唱歌的墙”承载着大自然难以言说的瑰丽与奇妙;由“值得庆幸的是,那高唱,那低吟,都渗透到了我们高密东北乡人的灵魂里,并且会世代流传着的”可知,“会唱歌的墙”寄寓着作者对家乡风土人情以及内在人文精神的歌颂与赞美。
2.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公益”的队伍中,这种全新的、自下而上的“微公益”慈善模式,正受到公众尤其是网民的追捧集点滴之爱,捐绵薄之力,在新媒体技术搭建的现代化平台上,“微公益”汇成了温情脉脉的爱心洪流微公益”之“微”,首先是指参与主体之“微”和力量之“微”传统观念中,人们对慈善的认知往往本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心态,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赛,谁捐的钱越多,境界也就越高微公益”改变了这种局面,它的参与者多数是社会普通民众,对于善举,它强调有无,而不追求多少微”的另一层意思是指微博这种全新的互联网应用促成了一个虚拟社会,公共话题在网民社群中快速传播,为“微公益”提供了情感载体,搭建了宣传平台,成就了组织手段即时性也是“微公益”的特点之一一个社会事件的发生,一种现象的舆论凝聚,尤其是当弱者命运广受公众关注,都可能即时引发出公益行为微公益”的慈善主体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大企业家,它甚至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 “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举手之劳的、轻松的甚至是寓慈善于快乐的参与方式微公益”所倡导的重在参与、自我管理的理念,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对比“微公益”和传统的机构型公益形态,可以发现,前者依赖分散的网民,汇聚的是草根的“微力量”;后者依赖企业或有较大经济实力的个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没有交集现实中,传统公益机构纷纷上网,为公民参与公益提供网络渠道;另一方面,近来兴起的“微公益”组织者也意识到,单纯利用网络,缺乏机构的规范管理,活动将难以持续现今针对“微公益”的部分质疑,亦与专业化不足的现状有关从这个角度说,传统公益形态与“微公益”并非泾渭分明,“微公益”不会取代前者,只有互相补充,新生力量才可能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微公益”是源自草根的星星之火,互联网则将这爱心之火引燃燎原面对公民对慈善的热情参与,政府所能做的,就是为“微公益”建立规范机制和游戏规则,引导其走上正规发展的道路10.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传统观念中的慈善是政府、大机构和少数 “成功者”的专利,慈善成了道德竞争B.一个社会事件发生后,“微公益”就会及时跟进,使之成为舆论焦点,从而改变社会弱者的命运C.“微公益”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慈善的认识,也为现实社会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D.“微公益”汇聚草根的“微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微公益”的力量是微弱的。
11.请简要概括“微公益”的特点3分)答: 12.你认为应如何改进“微公益”,使它有更长远的发展?请简要回答3分)答: 参考答案:略3. 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