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导论之病人角色.doc
9页社会角色即社会身份人患病以后进入病人角色,也就有了病人身份尽管人 的职业、地位、信仰、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各异,所患疾病和病情也不尽相同, 但病人角色相同因此深入研究病人角色变化过程和规律,并针对不同时期、 不同角色特征采取恰当的心理护理措施是本节的重点 (一)病人角色的概念 角色(role)是借用舞台上的用语,本意指在戏剧表演中,演员在舞台上的言 谈举止要符合所扮演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角色一词比较形象地反映了行动中 人和人的关系,是社会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具体体现病人角色(sick role)又 称病人身份,指被医生和社会确认的患病者应具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当 一个人患病后,便会受到不同的对待,人们期待他有与病人身份相应的心理和 行为,即担负起“病人角色” (二)病人的角色特征 1951 年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Parsons T)提出了病人的四种角色特征 ⑴免除或部分免除社会职责:免除职责的程度根据病人疾病的严重程度不同而 异例如,急危重症病人可在较大程度上免除父亲、工人、丈夫等角色职责 ⑵不必对疾病负责: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不是病人所愿意的,同时患病后病人 不能靠主观意愿治愈,而只能处于一种需要得到帮助的状态。
所以,不应责怪 病人为什么得病,而应尽可能地使他从患病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原来的健康 状态 ⑶寻求帮助:寻求医疗、护理帮助和情感支持 ⑷恢复健康的义务:病人自身也需要为健康而努力例如,配合医疗、护理工 作,适宜的锻炼,以加速康复 诸多学者对 Parsons 的“病人角色”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补充和润色如 Frederson 认为应主要从二个方面来分析社会认定的“病人角色”内涵第一 方面是个体疾病表现的严重程度,如果疾病很轻,社会只期望病人暂时或不离 开他通常的角色,如感冒,这种情况通常不产生新的特定角色如果疾病很严 重,如心肌梗塞,社会就要求病人进入新的特定角色,即病人角色第二个方 面,Frederson 对进入病人角色的个体又从个体进入新角色后应承担的义务或 获益来进一步分型第一型叫条件性获益,如肺炎病人被允许暂时免除角色责 任和义务,但要以努力去恢复原有角色为条件,相当于 Parsons 的“病人角色” ;第二型叫非条件性获益,如癌症病人患了无康复希望的疾病后,这种个体被 无条件地永久性地免除正常责任与义务,相当于慢性病人或濒死病人角色;第 三种类型叫有耻辱性的获益,如成瘾病人或精神病病人,虽然病后可免除某些 正常责任与义务,但须承担社会带来的某些歧视与耻辱。
作为社会角色一种特殊类型的病人角色,也具有一定的社会规范性病人脱离 了他们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社会角色的责任和义务,改变了他们以往的社会 行为对于这种解脱社会义务的状况,病人是无责任的但作为社会人的病人 有责任和义务尽快康复,重返社会承担起原有的正常人的社会角色因此,病 人应该求助于正规化医疗技术部门的帮助,积极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尽快康复三)病人角色转变 角色转变(transition of patient role)是指个体承担并发展一个新角色的 过程当个体被诊断患有某种疾病时,原来已有的心理和行为模式以及社会对 他的期望和责任都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病人角色转变的影响因素 角色转变这一变化是一个失去原来的社会心理平衡达到新的社会心理平衡的艰 巨的适应过程,对病人来说,适应这个角色转变是很不容易的,影响病人角色 转变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三方面:其一,个人情况指病人的年龄、性别、文 化程度、职业、医学常识水平等其二,疾病情况指所患疾病的性质、严重 程度、病程发展、疗效等其三,医疗机构情况指医护人员的水平、态度、 医疗环境等2.常见角色转变类型 通常病人角色转变有以下几种类型: ⑴角色适应:病人基本上已与病人角色的“指定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相符合。
表现为比较冷静,客观地面对现实,关注自身的疾病,遵行医嘱,主动采取必 要的措施减轻病痛病人角色适应的结果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⑵角色缺如:没有病人角色的“指定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多发生在常态角 色向病人角色转化时,或发生在疾病突然加重时表现为意识不到有病,或否 认病情的严重程度,其原因是病人不能接受现实而采用否认心理有时,那些 自信心强、自认为能把握自己的人不愿意扮演病人角色;有时疾病会影响就业、 入学或婚姻等,使病人处于某种现实矛盾中而不愿承担病人角色所以护理人 员对这类病人要多介绍一些有关的医学知识,使其正视疾病,尽快进入角色 工作中不要过分强调诊断的结果,也不要让病人相信什么,只是遵循科学的治 疗原则,促进病人的康复 ⑶角色冲突:这是指个体在适应病人角色过程中与其病前的各种角色发生心理 冲突,使病人焦虑不安、烦恼,甚至痛苦人在社会上总是充当多种社会角色 的,患病意味着要从正常的社会角色向病人角色转化当某种非病人角色强度 超过求医动机时,病人就容易发生心理冲突非病人角色的重要性、紧迫性以 及个性特征等因素会影响心理冲突的激烈程度,使患者进入病人角色发生困难⑷角色恐惧: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表现为过多考虑疾病的后果,对自 身健康过度悲观而无法摆脱,产生焦虑和恐惧,导致“病急乱求医,滥用药” 或拒绝就医的行为。
因此,护理人员要对这些病人进行心平气和的、有目的的 心理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同时,耐心地讲解疾病知识,必要时用各种方法来 驱逐焦虑和恐惧,如护士应主动给病人以帮助,细心地倾听他们的不满,满足 其需要,尽可能地排除不良刺激,等等 ⑸角色强化:角色强化多发生在由病人角色向常态角色转化时由于适应了病 人的生活,产生了对疾病的习惯心理,即按时打针、吃药,按医嘱办事成了自 己的行为模式虽然躯体疾病已康复,但病人的依赖性加强和自信心减弱,心 理上产生了“衰弱感”,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对承担原来的社会角色恐慌 不安,安心于已适应的病人生活模式,不愿重返原来的生活环境 ⑹角色减退:已进入角色的病人,由于强烈的感情需要,或因环境、家庭、工 作等因素,或由于正常社会角色的责任、义务的吸引,可使病人角色行为减退 此时,病人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及的活动,表现出对伤病的考虑不充分或不 重视,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例如,一位患高血压病住院治疗的老先生,得知 患癌症的老伴想吃水果,于是就偷偷跑出医院买苹果送到家中,结果因劳累使 病情加重这就是丈夫角色冲击了病人角色,造成病人角色减退的表现 了解影响角色转变过程的因素,有助于尽早地适应病人角色,有助于使病人以 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配合治疗护理,有助于医疗服务部门顺利地开展卫生保健服务,控制和减少疾病对社会的影响。
同时对于以上各种病人角色变化, 护理人员要予以重视,勿使医疗、护理、关怀、安抚等行为成为不利于病人角 色承担的负面因素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治疗护理的同时,要注意创造条件 促使病人角色转化,随着疾病的好转、康复,要使病人从心理上逐步摆脱这种 角色,恢复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角色 人类在健康时往往是自己去满足需要在健康发生问题时,就无法按照通常的 方式满足需要,医护人员的职责之一就是帮助这些人满足基本需要因此,了 解病人的需要乃是医护人员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不仅关注生存的需要,还要 了解病人的高层次需要 (一)患病期间的生存需要 饮食、呼吸、排泄、睡眠、躯体舒适等生存需要在身体健康时完全自动化、很 少被特别关注一旦患病,这些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受到障碍或威胁,例如, 吞咽障碍病人对食物的需要,呼吸困难病人对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的需要等, 不仅直接影响生理功能,就是对情绪也有极大影响疾病急性期,机体缺氧、疼 痛,重要脏器功能失调常是危及生命且需要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 们首先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给氧及止痛,以保证患者生命的延 续在尊重患者爱好的基础上,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治疗饮食;如冠心病患者,给 予低盐低脂饮食,如急性胰腺炎患者,则予以禁食等。
因用力排便会加重心脏负 担,故应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低压清洁灌肠病情危重时,宜卧床 休息,防止病情加重待病情的好转后渐进性的活动以利病情恢复及生活的适应二)患病期间的刺激需要 感觉剥夺实验表明,寻求新鲜感,探索和动手操作等需要也是人类不可缺少的 患病时满足这些需求的条件受到限制,可导致病人厌烦和抑郁如果长期卧床, 缺少活动,影响可以更大 现代社会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对个体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样也对患者的 疾病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患者对信息的需要,更集中地反映在 他们对有关自身疾病范围信息的关注特别是病人进入医院,完全改变了自己 的生活规律和特定的习惯,急需了解新环境中的新信息他们不仅需要知道医 院的各种规章制度、治疗设备及水平情况,还急于知道疾病的诊断、治疗、护 理、愈后等信息;有些病人对院外的其他有关信息也急(想)获得,如家庭、 工作单位的某些情况、医疗费用的支付问题等提供适当的信息不仅可以消除 病人的疑虑,还可避免产生消极情绪反应如果病人得不到诸如诊断、治疗、 护理、康复等有关信息,病人就会感到茫然和焦虑因此,护理人员同患者要 进行良好交流,这样必然增加信息量,也会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对医院的信 任,从而为顺利的治疗护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病人住院后,其生活限于一个狭小的范围内,个人感兴趣的事情都不同程度的 减少这样病人就会感到无事可干、度日如年面对这样的情况,护理人员根 据医院及病人的主客观条件,安排适当的活动和有一定新鲜感的刺激,是非常 必要的 (三)患病期间的安全感需要 许多疾病本身就是对安全需要的威胁但患病时,日常有规律的生活秩序受到 干扰,更会使病人有不安全感,常体验到深深的孤独,热切期盼亲人的呵护 住院期间,病人可能会产生一种下意识的期望医护人员具有通晓一切的超人力量丧失安全感常使病人害怕独处,唯恐发生什么意外,害怕误诊、害怕痛苦 的检查和手术,害怕护士用错药、输错液体病人的这些心理反应,应当引起 护理人员的重视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有严谨、有序的工作态度,高超的护理 水平,应避免任何一个可能影响病人安全感的行为,对任何诊断、治疗、护理 措施,都要尽量与病人沟通,耐心说明解释,以减少疑虑和恐惧护理人员亲 切的关怀,尊重照顾他们的需要当病人感到护理人员在用最好的、最正确的 方法全力的护理他时,便会增加他们的安全感和希望从而病人的焦虑就减少 了,情绪也稳定了,就会充满信心地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四)患病期间的爱与归属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不仅是指男女之爱,而是包含了情感,关怀、仁慈、亲密以 及理解,缺少了会造成不愉快的情绪。
患病时这类需要不仅不消失,甚至更为 强化,尤其是安全感得到保证时,这种情感的需要油然而生病前人们是生活 在熟悉的群体中,患病住院后进入陌生环境,归属的需要就特别迫切护士应 及时予以心理疏导,使其顺利进入患者角色,安心养病;建立探陪制度,允许患者 最亲近的人员陪伴,让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产生被爱与归属感护理人 员应尽可能多接触病人,主动交谈、互相结识,这样既便于护理工作,又满足 了病人的心理需要,护理人员也要把新住院的病人介绍给同室的其他病人这 些都有助于病人形成和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使病人感到这是一所信得过的医 院,面对的是信得过的护理人员 (五)患病期间的尊重需要 人在受到爱、关注等情感的满足后就会增强自尊的需要疾病可以干扰尊重需 要的满足病人可能体会不到对人或已的价值,常感到在生活中“落后”,成 为别人的负担或累赘在现今社会中,身体健?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党晌凰 嘶蜃约嚎粗氐囊恢植聘唬疾〕J棺宰鹦慕档停蚨宰鹬匦枰崆坑诮】等 恕?/span> 自尊是一个人对自己主观的感受,也是。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