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docx
7页《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4.朗读背诵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3.朗读背诵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教学办法:1、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文言文知识,自主、合作、探究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 :一、导入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曾否想过,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索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眩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课件展示: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o吴桓赞)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o韦庄)三吴行尽于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o苏东坡)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o刘嗣绾)再看几幅富春江的图片,看后用最精炼的语言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一节课,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富春江山光水色的短文――?与朱元思书》。
课件展示:课题)二、作者作品简介课件展示:吴均〔469-520〕,一作吴筠,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本文选自? 》,是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信中的一段话,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这看似随兴之所至而写下的一段文字,可称得上一篇山水小品三、范读课文1、学生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范读有三个任务:注意字音、语速、语调2、检查学生听读情况课件展示以下词语,指名学生认读后,再齐读一遍韵 柯 浮荡 负势 轩邈 泠 嘤 缥碧 横柯 窥谷 鸢 和鸣 戾天 息心 经纶四、学生自读课文,有三个任务:1、熟读课文,争取背下来2、对照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3、根据原文,用自己的话描述富春江的美景五、检查学生自读情况1、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一段〔1〕解释红色词语:风烟 共色 从流浮荡 许 独绝〔2〕齐读本段后小结:这是文章的第一局部,这局部是文章的总起,概括描述了富春江从富阳到桐庐一段的奇山异水〔3〕总结本段写法,展示:本段有写景、有叙事、有抒情请指出来〔4〕对照板书,速背本段2、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二段〔1〕解释红色词语:缥碧 直视无碍 急湍 奔〔2〕齐读本段后小结:以上是文章的第二局部。
这局部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富春江的异水水之清,水之急都突出了异之特点展示两幅富春江的图片,分别让学生用原文描述然后比拟两句描写水流湍急的句子,看写法有什么不同〔3〕齐读并速背本段3、课件展示:古今对照理解课文第三段〔1〕解释黄色词语:寒树 负势竞上 轩邈 泠泠 相鸣 戾天 息心 经纶 忘反 横柯上蔽 交映 见〔2〕小结二、三段写法学生根据板书速背本段〔3〕研读最后四句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这四句犹言明中有暗,暗中有明这是明与暗的辩证法生活也是如此:富贵中的人们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生活上固有种种不便,但他们的高兴的确难以比较的用这种方式来结束课文,余味无穷六、观赏图片,稳固课文内容:1、从整体色彩看,最适宜的原句是什么?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请看图片中的水,用原文中的哪几句描述最适宜?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4、请展开想象用原文中的句子描述5、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七、学生质疑:请同学们提出疑问解决后,完成作业 八、作业1.以下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
A.缥碧piǎo 无碍ài 泠泠作响língB.浮荡dàng 急湍tuān 嘤嘤成韵yīngC.轩邈miǎo 经纶lún 鸢飞戾天yuānD.横柯kē 窥谷kuī 好鸟相鸣⒉以下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凭依)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至)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筹划)D.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⒊以下对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从流浮荡,任意东西我泛着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漾,听任它时而向东,时而向西B.急湍甚箭,猛浪假设奔急流猛浪,比箭还飞得快,又像奔马一样C.好鸟相呜,嘤嘤成韵美丽的鸟儿在相互对叫着,鸣声嘤嘤,和谐动听D.蝉那么千转不穷,猿那么百叫无绝二、填空题⒋?与朱元思书》选自? 》,作者 本文是 文,多处使用了对偶句结构是 式,总写的一句是⒌对偶这种修辞办法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①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