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79868913
  • 上传时间:2019-02-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6.8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一章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比较教育学的意义 一、 比较教育学的概念 各国比较教育学家的概念: 法国教育家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 美国比较教育教育学家康德尔 英国比较教育学家汉斯 日本比较教育学家冲原丰 苏联比较教育研究者索科洛娃 (一) 研究目的 主要目的:借鉴外国教育经验,改进本国的教学实践 (二) 研究对象 1. 领域:教育的各个领域,研究重点是各国的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本体; 2. 时间:当代教育,由借鉴的目的所决定,与纵向研究的教育史的区别在于,比较教育是其横向研究; 3. 空间:世界各国,过去以国家为单位,现在以国家为中心的国民教育制度的研究 以特定时空范围的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使得比较教育学有别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以上为研究的广度,该学科还存在研究的深度的问题,不仅要研究教育经验,还要研究教育规律和本质,以体现其理论价值 (三) 研究方法 主要方法:比较法(详见第二节) (四) 学科的基本性质 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中间科学之争) 研究对象:教育制度和教育问题; 研究任务:总结教育经验,解释教育规律,探索教育发展趋势; 研究目的:改进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实践。

      概念: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学科 理论科学(理论):寻找教育发展的规律; 应用科学(实践):为教育改革做借鉴 (五)比较教育学科领域的分化 根据全世界各地的研究报告,比较教育学科已分化为比较研究、外国教育、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四个领域 比较研究分为比较教育学和教育内部分析和文化内部分析比较教育学指各国教学和课堂教学过程研究教育内部和文化内部分析,如比较在两个或更多国家、地区甚至全球的教育结果等 外国教育:研究本国以外一国或多国的教育制度,包括区域研究 国际教育:研究那些为了达到国际交流和了解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发展教育:主要研究教育在发展中国家的作用 二、 比较教育学的作用(意义) (一)作为科学 1. 扩大眼界、增长见识,加深对本国教育制度和工作的认识; 2. 吸取外国教育中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本国提供借鉴; 3. 增进国际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二)作为课程 专业训练: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节 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方法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一) 求是性原则:一切从世界各国客观存在着的教育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从中引出固有的而不是一早的教育规律性。

      避免先入为主,避免唯感性论和唯生产论; (二) 实践性原则:通过实践检验真理(通过本国的实践鉴别某项结论的适用范围);通过实践发展理论 (三) 系统性原则:教育系统的整体性;教育系统的结构性;教育系统的层次性,教育系统的开放性 (四) 过程性原则:重视来龙去脉;注意质量结合;真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五) 全面性原则:全面分析研究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全面分析研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全面分析研究教育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五大原则的辩证关系:求是性原则要求人们抱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践性原则向人们指出探求真理的途径;系统性原则要求人们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用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教育现象作多维度的静态分析,认清教育系统方方面面的本质特征;过程性原则要求人们从历史到现实,从量变到质变,用发展的观点、历史的方法,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多视角的过程分析,把握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全面性原则要求人们进一步深入教育现象的内部,从宏观到微观,分析研究各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普遍矛盾与特殊木安顿以及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过程的各种木安顿,探索教育果冻的本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这些原则,综合起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真题,即方法论系统 二、 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 区域研究室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一)区域研究:分析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根据研究内涵的大小,分为整体研究(国别研究专著)和局部研究(教育期刊论文) (二)问题研究:比较研究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根据比较的内容,分为专题比较(同一类教育问题)和总体比较(教育历史、现状和未来) 三、 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方法都适用于比较教育研究重点是如何搜集材料和如何进行比较分析 (一)调查法:参观访问(现场观察法);问卷法;人类学田野研究(field); (二)文献法:查阅资料,抽样,鉴别,整理,分析;抽样分为来源抽样、日期抽样、单元抽样;注意材料的客观性、代表性、重要性和充足性 (三)比较法: 1. 根据比较对象的具有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同类比较法,异类比较法; 2. 根据比较对象的历史发展和相互联系的特点:异期纵向比较法,同期横向比较法; 3. 根据比较对象的整体性和局部性:宏观比较法,微观比较法 (四)分析法:形式逻辑分析和辩证逻辑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四、 比较教育研究范式 (一) 选择比较主体; (二) 广泛收集材料; (三) 初步比较分析; (四) 筛选补充材料; (五) 深入比较分析; (六) 作出比较结论; (七) 验证所得结论 参考书目: 1. 顾明远,薛理银.比较教育导论:教育与国家发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 2. 王承绪,顾明远.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 王承绪.比较教育学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 4. 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6). 3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