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08武宣的民风民俗500字作文范文.doc

34页
  • 卖家[上传人]:明***
  • 文档编号:93673500
  • 上传时间:2019-07-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71.37KB
  • / 3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8武宣的民风民俗500字作文范文    武宣民风淳朴、民俗彰显,壮族文化蔚为大观武宣县是壮族为主的多民族集居的地方,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原生态民俗文化如壮师戏,又称师公戏,是壮族特有的戏种,其源远流长,从明正统10年(1445年)发迹至今,已有560年历史在武宣几乎有壮族集居的村庄,都有戏班或成员,他们用壮语演唱,演员穿长袍,头戴文武官员秀才举人帽,伴有舞蹈,或唱或跳,用峰鼓和铜锣管弦伴奏,把唱、做、念、奏融为一体,编演反映群众生产、生活斗争实践的戏目,歌颂真、善、美,深受群众喜爱,每逢佳节喜庆时,都喜欢开展此项文艺活动1983年通挽镇演出的《新花》、《心灵》戏目,曾参加地区、自治区调演,2002年8月通挽镇获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为“广西壮师戏之乡”的荣誉称号自治区民族歌舞团曾邀请通挽镇大昌村的“壮师剧团”老艺人黄淑仕到该团传授民间艺术      武宣壮人不仅有自己的壮戏,还有优美的壮族舞蹈,如翡翠舞、龙鱼舞、蝴蝶舞、马鞭舞、竹马舞、明灯舞等,这也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一种民间技艺他们歌的开头多有“开天辟地盘古起”这句,在武宣以盘古命名的村庄有6个之多,盘古庙则有近30座之众,其数量占来宾现发现盘古村、庙80%以上,可见盘古文化乃武宣壮族文化之源,也由此可见来宾盘古文化应以武宣为典型。

      武宣壮歌接近生活,其舞则着力表现鱼、鸟或蝴蝶等的各种动作,情趣;其舞步灵活、动作机巧、情节多变,极力表现出动物的灵性这类原生技艺,是人们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鱼舞,反映了渔猎时代人民劳动收获的快乐;翡翠鸟舞与鱼有关,翡翠鸟美的灵巧,最善捉鱼,人们在渔猎中,用木叉来掷标枪一样叉鱼,正是从翡翠鸟学来的      武宣壮族文化还有壮欢、勒脚歌等,其他为汉族山歌、彩调戏等这些都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武宣社会文化因此在具备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得以健康发展——1999年12月武宣县荣获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社会文化先进县”称号,2004年和2005年县老体协健身球操队,参加全国比赛,连续两年夺得金杯武宣亦因对本地文化的传承、弘扬等原因,获2003年中宣部等14部委授予“全国‘三下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今日的南天仙城——武宣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加快步伐迅速发展着山水甲南天,旅游在武宣”,仙城武宣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深厚,欢迎各届有识之士到武宣观光、投资,共绘宏伟蓝图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是中国农历的新年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这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的节日。

           因为过农历新年的时候,正是冬末春初,所以人们也把这个节日叫“春节”      中国人过春节有很多传统习俗      从腊月二十三起,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在这段时间里,家家户户要大扫除,买年货,贴窗花,挂年画,写春联,蒸年糕,做好各种食品,准备辞旧迎新      春节的前夜叫“除夕”      除夕之夜,是家人团聚的时候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说说笑笑,直到天亮,这叫守岁      除夕零点的钟声一响,人们还要吃饺子      古时候叫零点为“子时”,除夕的子时正是新旧年交替的时候,人们在这时吃饺子,是取“更岁交子”的意思      这也是“饺子”名称的由来      过了除夕就是大年初一      从初一开始,人们要走亲戚、看朋友,互相拜年      拜年,是春节的重要习俗      拜年时,大家都要说一些祝愿幸福、健康的吉祥话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日,古称履端、元旦,今谓春节,福州人叫“做年”,是一年中最隆重、假期最长的民间节日      黎明时分,各家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新年      这个节俗传统禁忌甚多,说第一句话,做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冀一年之平安。

           新年伊始,逢人第一句都要说“恭喜”、“发财”、“平安”等吉利话,对方也报以相应的好话      当日不扫地、不打水、不挑担、不劈柴、不洗衣、不洗澡、不理发、不说不吉利的话      全家起床后,便穿新衣服,或穿质地最好的衣着      早餐,有的吃太平面(线面、鸡肉、鸭蛋),以祝太平、长寿;有的吃年糕(红糖粿),以祝年年高升;有的老人吃素,祈求合家子孙一年平安      初一,小辈要向长辈拜年,长辈则给以压岁钱或糖果、桔子      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初三人们可以访亲拜友,互贺新年      正如清人吴继筠在《福州岁时竹枝词》中说的:“族新衣服趋人前,礼数谦谦喜连连;路上相逢共作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这便是古时福州新正的景观      有出嫁女儿的人家,要办春酒,邀女儿、女婿及外孙回娘家饮宴团聚      水上船家(?民)的妇女,头戴红花,蓝衫青裤,布底青鞋,结伴登岸,挨家串门,用福州话唱诗贺年:“姑嫂双双贺新年,红红伞灯挂厅前;好?好粿送奴去,金字牌板企(站立之意)门前      ”“旧年过了又新年,生意兴隆赚大钱;恭喜发财平安过,送奴?粿过门前      ”这叫“讨?诗”,又是贺年词,贺年讨?以示吉祥。

           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欢声笑语,到处呈现一派节日气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领导在节前或节日期间,持礼物到军烈属、离退休干部及老劳模等府第拜年      各有关部门组织春节游园、各界联欢会、文艺晚会等活动      那些有迷信色彩的旧俗逐渐消失      九十年代初,大多数居家都安装,一般亲戚好友用互拜新年,减少节日交通拥挤      初四清晨,家家户户,焚香“接神”,迎接灶君回銮视事      各行各业开假,放鞭炮,商店开门营业,工厂开工,机关开始上班      九十年代后,作习时间进行调整,现在是初八上班      一些服务行业,则春节仍在营业      关于春节来历的传说有很多,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万年的故事较为普及      我就选择这个故事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山青水秀的定阳山下,有个不太大的村庄      村头山坡上,有间小石屋,住着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      他家境贫寒,以砍柴挖药为生      那时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无法种田      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想把节令定准,可是,不知从哪里下手。

           一天,万年上山砍柴,坐在树下歇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计算一天的长短      可是,天有云阴雾雨,影响测记      他就想再做一件记时器具,好弥补日晷的不足      那天,他上山挖药,来到泉边喝水,崖上的泉水有节奏地滴答滴答地响着,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望着泉水出了神      思索了一阵,回到家里,画了画,试了试,做成了五层漏壶      从此,他测日影,望漏水,勤勤奋奋      慢慢的,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从头重复一遍      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那时的天子叫祖乙,节令失常,使他很着急,就召集百官,朝议节令失常之困      节令官叫阿衡,不知道日月运行的规律,就说是人们作事不慎,得罪了天神      只有虔诚跪祭,才能得到上神的宽恕      祖乙就斋素沐浴,领百官去天坛祭祀,并传谕全国,设台祭天      但祭来祭去,不见收效,时令照旧很乱;各地的老百姓为了修建祭台又得服役,又得出捐,真是胆汁拌黄连,苦中加苦      万年忍不住了,就带着他的日晷和漏壶拜见天子      万年见了天子,说了冬至点,讲了日月运行周期。

           祖乙听罢,心中大喜,即令大兴土木,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上日晷台,造上漏壶亭      又拨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万年让六个童子守日晷,六个童子守漏壶,精心记录,按时报告      一天,祖乙让阿衡去日月阁询问制历情况,万年指着草历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一听,深觉是理,心中却不安起来      他暗想:要是万年把节令定准,天子心喜,重用万年,谁还听我阿衡的?阿衡想啊想啊,一心想把万年除掉      一天阿衡打听出一个善射的利客,就派人请到家里,摆上酒筵,说明原由,许以重礼      刺客答应当夜就去行刺      天交二鼓,刺客趁酒兴离开了阿衡,向日月阁奔去      怎奈天坛周围,日月阁下,有卫士严守,刺客不能近前,就拉弓搭箭向日月阁上正观星象的万年射去      谁知刺客喝酒过多,眼睛发昏,飞箭只射中万年的胳膊      万年哎呀一声倒在地上,众童子急呼拿贼      卫士们听到喊声,一齐出动,捉住刺客,扭见天子      祖乙问明实情,传令将阿衡收了监,又立印出宫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非常感动,指着申星说:“申星追上了蚕百星,星象复原,夜交子时,旧岁已完,时又始春,望天子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爱卿入阁,三载不出,披肝沥胆,以月圆为准制出太阴历,真是功高德重      如今爱卿被奸佞暗算,且随我到宫中调养吧      ”万年说:“太阴历虽然草创,但还不十分准确,岁尾还剩有点滴时辰      如不把这岁末尾时润进去,日月如梭,过来过去又会错历      臣负众生所望,深受天子之恩,愿碎心日月阁,细心推算,把草历定准      ”就这样,万年在日月阁中,仔细观察草木麦菽的荣枯,精心推算,把岁末尾时积日成月润了进去      那年五月,祖乙到天坛行祭,祭罢天神,又登上日月阁,把祭神的五月鲜桃赐给万年      万年献上太阴历,祖乙望着日夜操劳的万年,眉也白了,须也白了,深受感动,就把太阴历定名为万年历,还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因此,后来人们也把春节称做年,每每过年之时屋里挂上寿星图,象征新岁添寿,也是对功高德重的万年寄以怀念之情      民俗之一――贴春联      帖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早在春节的前的几天,街上就挤满了大声叫卖春联的小贩      摆在摊子上的春联更是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每张春联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有的春联上写着:“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有的春联上写着:“水水山山处处画,家家户户年年丰”。

           短短两句,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      听爷爷说,春联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宋代诗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暧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中的新桃和旧符便是春联的原型了      春联也是对联的一种,其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从五代十国时开始,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时期还在明清两代      传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