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老师语录(搞笑).doc
3页大家来看看我的化学老师语录! 我的化学老师是个很有意思的人,说实话没有他我不可能对化学这么感兴趣,也不会有这样的化学成绩他的课堂上总是妙语连珠,我整理了一些他的经典语录及课堂上的一些有趣的场景 1、上课时,老师指着黑板上的“铵”字问:“这个字念什么?” 某同学(大声地):“ǎn!” 老师(下简称师):“没错,就是你!” 2、师念题:“高铁酸钾是一种集吸附杀菌消毒于一身的新型多功能高效净水剂……(略皱眉头)这做广告呢?!” 3、师念题:“在舞台上可用干冰造成云雾缭绕的效果,使人如临仙境……(眉毛上扬)哇塞!” 4、师念题:“某同学出外旅游带回几块珍贵的宝石,另一同学不慎将其丢入稀盐酸中……什么不慎!就是手欠!” 5、师:高锰酸钾这东西比较败类,用它制氧气还得塞上一团棉花! 6、师:氢氧化钙这玩意儿讨厌,在 100 克水里才能溶零点几克,还在水面飘着所以石灰水不好配啊!我作为我们校学年组长,全校的石灰水基本上都是我配的一整就摆开一排铁架台,在那儿过滤还哪有时间用玻璃棒引流阿!都直接拿烧杯倒一上午能配完 6、7 瓶就不错了所以我一看到我们校学生做实验时倒石灰水一倒半瓶我就心疼得向上去跟他拼命! 7、课堂上,一同学得瑟。
师:别在那儿 Mg3 了! 生:Mg3? 师:你不知道?那你知道 O3 是什么吧? 生:臭氧啊! 师:那 Mg3 就是臭美(镁)呗! 8、 师:我们经常在铁的表面镀一层锌以防止铁被氧化,所以我们看我们学校中用得铁桶锉子什么的表面都青白青白的…… 生:老师,那我要缺锌上去啃几口能补锌吗? 师:那你不是缺锌,你是缺心眼! 9、 化学课做题: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是() 生甲(盯着选项“垃圾堆爆炸”皱眉):老师,垃圾桶怎么爆炸阿? 生乙:你连你家咋爆炸的你都不知道? 师:行了,你俩说相声呢? 10、 化学科做题:某学生写了以下几个化学方程式,其中正确的有()个结果没有正确的 师:这学生笨死得了,一个都写不对! 11、 师:有一次我听见两个语文老师在那里吵吵,什么“癞蛤蟆(má) ” ,乐得我都快喷了! 12、 师:现在你们做的什么语文阅读都是有病,一个字一个字分析你把鲁迅从地底下挖出来做他自己的文章都得把他做的愁眉苦脸的嚷嚷:“这啥玩意儿啊?”你说人家当时就即兴那么一写,这家伙让现在人分析的,说这个字用得好,还问为什么这么用好个p!当初人家哪想那么多了! 13、 做完练习之后,老师问:全对的举手!见没人举手,老师赶紧说:全对的我请客!结果举起来一片,老师差点趴下~~~ 14、 师讲课中:以前每家都备一小瓶汽油…… (某生不知为何蹦出一句“洗碗” ) 师(扫了他一眼):用汽油洗碗?你有病啊? 15、师:N2O,一氧化二氮,俗称“笑气” ,用于医疗麻醉,不过现在很少用了。
你想啊,这边拿刀割你那边你呵呵呵的笑,那不是太恐怖了吗? 16、师讲溶液:我觉得这个“溶液”的定义有点毛病按他这个定义的话……嗯,空气也是溶液不用你笑,他完全符合溶液的定义还有,暖气管子,饮料瓶子,都是“溶液”…… 17、师:我以前是运动员,因为长期不运动在变成现在这么胖 生:运动员?什么运动阿?铅球?? 18、师:不用瞧不起我们胖人指不定哪天没有太阳了我们就可以随便找个洞猫里面跟冬眠似的睡上几个月不成问题! 19、师:有一次我被一个朋友邀请去军区看他们制金刚石那场面是相当壮观啊!5 万吨炸药!结果最后乒乒乓乓炸了半天……还金刚石呢,连个 P 都没炸出来 20、师:前几年我们校长拉我去给呼兰那边扶贫去~~~到那里我就开骂,扶个 P 贫啊!那里比咱们这边都富! 21、师:书上说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是也有人说二氧化碳浓度高的时候有略微的酸味…… 生:老师,我怎么才能闻到二氧化碳的味道啊? 师:简单回家那个塑料袋子口脑袋上,等你感觉快喘不上来气的时候就差不多了 22、正上课呢,两个同学开骂 生甲:你 TMD 是 SB 啊! 生乙:你小子怎么这么不文明!你看我 TMD 文明孩子什么时候骂过人! 师:行了,都 TMD 给我闭嘴! 23、师:要我说罗琳最好给哈利波特留点悬念,别弄什么完结篇,让伏地魔在死之前大喊一声:“我会回来的!”这样等她以后没钱了可以接着写…… 24、师:白磷有剧毒,0.1 克白磷就可以致人死亡。
红磷的毒性相对较弱 生:老师,吃红磷能吃死吗? 师:那分你怎么吃你要是一碗一碗吃那肯定受不了 25、师:以前我做一道题,问油锅着火了除了用锅盖盖灭还能用什么方法,我想了半天没想出来结果一看答案:用沙子扑灭,你说谁家油锅旁边还放一堆沙子!另一个答案更气人,什么“放入菜颠炒” ,你当这烤羊肉串呢? 26、师:以前做过这么一道题,问怎样能可以到刚打开的菜窖中取菜而不出危险我就寻思还有这么好的事呢?于是我就看答案没把我鼻子气歪了一:用抽气机将菜窖内的二氧化碳抽出来二:穿一身潜水服下去三:头上套一个塑料袋再下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