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至四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38页从宇宙看地球[A级一合格达标检测]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如图)携带2 kg月球样品,在内蒙古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据此完成1〜3题1.从天体类型看,在宇宙中运行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月球、地球分别属于( )A.卫星、行星、恒星B.卫星、卫星、行星C.人造天体、卫星、行星D.人造天体、行星、恒星2.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年风力微弱B.大空呈蔚蓝色C.易受陨石撞击D.月而温差较小3.当太阳活动剧烈时( )A.地球高纬度地区极光出现频率变低B.月球探测器太阳能发电板电量剧增C.地球上火山地震发生频率增大D.探测器与地面联系易受到干扰解析:1.C 2.C 3.D第1题,在宇宙中运行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属于人造大体;月球属于地球的卫星,地球属于行星故C正确第2题,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不会产生大气的水平运动,没有风,故A错误;月球表面近似于真空状态,几乎没有空气,无法散射太阳辐射蓝紫光,所以不会看到蓝天,故B错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保护,易受陨石撞击,故C正确;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所以温差较大,故D错误第3题,太阳活动高峰期,地球高纬度地区极光发生颊率增大,故A错误;太阳能电池板是储存太阳辐射能,与太阳活动无关,故B错误;火山、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产生的,与太阳活动无关,故C错误;太阳活动(黑子和崔斑),将会对地球通信、地磁场等产生影响,故D正确。
2020年9月8日,为褒扬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先生在月球与深空探测领域的突出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将编号为281880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吴伟仁星”据此完成4〜5题图23. 图1中尼龙网的用途是( )A.削弱aB.削弱bD.增强dB.喜强光D.耐干旱C.增强c4. 推测三七的生长习性是( )A.耐高温C.喜温湿解析:3.A 4.C第3题,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a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是地面辐射,d是大气逆辐射尼龙网的用途是遮挡太阳光,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故A正确第4题,云南省纬度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暑假期间,太阳辐射强,三七需要覆盖尼龙网,说明其怕强光,尼龙网可以减弱植物蒸腾和棚内水分蒸发,说明其喜温湿,故C正确天津位于渤海西岸,是海风的多发地带,位于天津市中心城区东南部的塘沽站,是距离渤海最近的气象观测站下图示意某典型海风日塘沽站风向和风速的日变化,0°/360°代表正北方向,90°代表正东方向,180°代表正南方向,270°代表正西方向据此完成5〜7题5. 该日凌晨塘沽站吹陆风,其风向为( )A.东北风 B.东南风C.西北风 D.西南风6. 该日塘沽站的海风大约持续( )A. 3小时 B. 5小时C. 8小时 D. 13小时7. 与夏季相比,冬季塘沽站海风( )A. 开始早,结束早 B.开始早,结束晚C.开始晚,结束晚 D,开始晚,结束早解析:5.D 6.C 7.D第5题,读图可知,该日凌晨的风向约为225°,由材料可知,风向180°代表正南方向,270°代表正西方向,因此此时风向为西南风。
故选D第6题,结合上题分析,该日陆风的风向为西南风,则海风的风向为东北风,约为135° ,读图可知,其持续的时间大约从12时至20时,约8小时第7题,根据海陆风形成原理可知,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冬季塘沽站昼短夜长,比夏季日出晚,日落早,因此海风开始晚,结束早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改害学校的生态环境,南宁市某高中学校规划建设“海绵校园”(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8〜9题6喷泉=树木S新水池E3草地8. 建设“海绵校园”将首先影响水循环的( )A.地表径流 B,降水C.蒸发 D.水汽输送9. 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在建设“海绵校园"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加快地下径流的排出B. 加速地表水的蒸发C. 美化环境D. 增加雨水和地表径流的下渗解析:8. A 9.D第8题,建设“海绵校园”,可以增加下渗、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故A正确,B、C、D错误第9题,铺设透水砖和增加绿化面积能增加下渗,减少地表水蒸发,增加雨水的存蓄量植被还有涵养水源、增加空气湿度的作用在本题情境下美化环境不是其主要作用下图为黄海海域温度与盐度分层图读图,回答10〜11题温度也—上层水混*下层水温盐度/%025 r ♦上层盐度。
下层盐度 n33冬李 春季 夏李 秋李10. 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11. 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C.潮汐 D.海浪解析:10.D 11. A第10题,读图可知,一年中,黄海海域上下层盐度差最小的季节是冬季第11题,由图看出,黄海海域表层水温夏季高,冬季低,这是因为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冬季太阳辐射弱,气温低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春天一到,便离开越冬地往北迁往繁育地下图为加拿大驯鹿迁徙路线图读图,完成12〜13题69°68°12. 与驯鹿的越冬地主要植被景观相符的是( )A.海陆位置B.洋流分布D.地面状况C. 纬度位置解析:12.A 13.C第12题,驯鹿是一种迁徙动物,主要在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之间迁徙,驯鹿的越冬地应该纬度较低,应该为亚寒带针叶林带,主要植被景观与之相符的只有A; B是热带而林气候的板根,C是荒漠,D是热带草原,故B、C、D错误,A正确第13题,驯鹿越冬地和繁育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为纬度因素,故C正确,A、B、D错误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氮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
左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右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100 -80-60-40-20 0 20 40 60(1 )左图中序号代表的辐射是② ③ o(2) 按照该科学家的设想,柬气球上升到右图中大气的 层(填名称)停止,该层大气以 运动为Xo(3) 若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左图中 (填序号)减弱秋季在农田中燃烧秸秆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幕可增强 (填序号)解析:第(1)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②黄头由地面指向大气,为地面(长波)辐射,③箭头由大气指向地面,为大气逆辐射第(2)题,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设想将足球场大小的斐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19千米的高空位于大气的平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平流)运动为主第(3)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①为太阳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若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这些微粒会使左图中太阳辐射①减弱,以降低地球表面的温度秋季在农田中燃烧秸秆预防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幕可增强大气逆辐射③,从而起到保温作用,防御霜冻答案:(1)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2)平流水平(平流)⑶①③[B级一等级素能演练]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在距地面高度约120 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之后,返回舱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在距地表50 km的高度返回舱与大气层激烈摩擦。
下图示意“嫦娥五号”探测器返回路径据此完成1〜2题1. “嫦娥五号”初次进入大气层进行减速时位于( )A.对流层 B.平流层C.臭氧层 D,高层大气2. “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 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 )A.持续降低 B,先降低,后升高C.持续,曾高 D.先升高,后降低解析:1.D 2.B第1题,由材料可知,“嫦娥五号”在距离地面120千米处实施初次减速,对流层厚度一般为8〜16 km, A错平流层顶距离地面大约50 km, B错臭氧层在平流层内,距离地面20〜40 km, C错平流层顶以上为高层大气,初次减速在高层大气中,D对第2题,“嫦娥五号”在距离地表50 km时,位于平流层中,此时气温逐渐降低,然后进入对流层,随着距离地面越近,气温升高,所以“嫦娥五号''在距地表50 km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气温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波浪能是一种新能源,我国海域辽阔,波浪能资源丰富波浪能发电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下图示意我国渤海海域波浪能流密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3〜4题3. 仅考虑发电效率,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的海域是( )A. M B. NC. Q D. K4. 下列海域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的是()A. M B. TC. S D. Q解析:3.D 4.B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K海域年均波浪能流密度最大,最适宜建设波浪能发电站,故D项正确。
第4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冬季盛行西北风受盛行风影响,陆地的西北岸为迎风岸,海浪较大;陆地的东岸为背风岸,风浪较小T海域位于陆地的西北岸,冬季波浪能资源最丰富,故B项正确5.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 00至18: 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材料一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吸收率0. 8〜0. 950. 65〜0. 90. 6〜0. 80. 65〜0. 8下垫面土壤沙漠草水吸收率0. 6〜0. 950. 55〜0. 850. 74〜0. 840. 9〜0. 97材料二 图1中小区①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 74;小区②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图1材料三 图2中小区③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④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 5 m/so(1) 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气温上升的影响及原因2) 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的关系与原因3) 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
解析:第(1)题,图示小区①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②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平均吸收率为0.64小区①较小区②温度变化大,即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小的小区的温度上升幅度要小于吸收率大的小区地面辐射是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而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少,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大气增温幅度也就小第(2)题,小区③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m/s:小区④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m/so而小区③较小区④温度增幅小,说明风速与热岛强度(升温幅度)呈负相关风速越大,空气流动性越强,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因而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小区的“热岛效应"第(3)题,实验小组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吸收率小的建筑与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