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体学视角下《杀死一只知更鸟》三个汉译本的对比研究.docx
2页文体学视角下《杀死一只知更鸟》三个汉译本的对比研究文学作品中的风格翻译在翻译研究中一直是一个具有争议的问题 , 其争议的焦点是原文风格是否可译一些翻译学者认为风格可译 , 而其他学者认为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译或者完全不可译传统的风格研究呈主观化 , 且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研究 , 但是 1960 年后 , 语言学和文体学迅速发展为风格翻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角在此影响下 , 刘宓庆提出风格标记理论体系 , 该理论主要探讨两方面内容 : 一是对原语风格的识别 , 他认为风格可以通过语言的风格标记来识别 , 并将风格标记分为正式标记和非正式标记 , 且强调既要关注正式标记也不能忽视非正式标记 , 二者兼顾才可掌握全文风格 ; 二是译文对原文的适应性与单纯的语言学观点相比 , 风格标记理论从语言微观层面和语言审美层面两方面对作品风格进行研究 , 这样有利于译者客观地认识小说的语言风格笔者认为 , 虽然由于英汉两种文化和语言结构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 风格翻译较难实现完全重构 , 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再现《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南方女作家哈珀李的处女作 , 全篇语言朴实无华 , 充满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就作品的写作风格而言 , 这部小说从显性的儿童的视角和隐性的成人视角出发 , 多用幽默、拟人、反讽的写作手法 , 揭示了美国南方根深蒂固的种族偏见、 等级体系和道德问题 ; 就作品语言风格而言 , 采用简单语言进行细节和人物特征的描述 , 充分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该小说已被翻译成四十多种文字其中据作者统计共有八个中文译本 , 但是很少有人研究该小说的汉译本因此 , 本文以刘宓庆的风格标记理论体系为依据 , 以舒逊、高红梅和李育超的译本为研究对象 , 通过描述、对比、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正式标记和非正式标记 , 并通过分析典型的例子来检验原文风格的标记形式是否得到了有效的传递 , 此研究有利于帮助译者和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的语言风格本文对《杀死一只知更鸟》的风格标记进行系统的研究 , 发现三位译者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尽可能的传达原文的风格特征就三位译者的风格标记重构而言 : 在音系方面 , 三位译者采用增补和意译的方法来重构原文风格 , 在重构再现程度上虽有一定差异 , 但整体较好的体现了原文风格 ; 词汇标记上 , 三位译者采用直译、意译、省略、音译、加注释等方法来重现原文风格 ; 就句法标记和修辞标记而言 , 三位译者采用直译、 意译、还原等方法重构原文。
作品的风格翻译有两方面的要求 : 一是译者需深入了解原作的写作风格 , 二是译者重构原作风格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由于每位译者的社会背景有所不同 , 因此三位译者在正式标记的重构上有一定差异 , 但是就整体风格重构而言 , 三位具有一致性 , 这也说明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可译通过对三个译本的对比研究期望对《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原作风格研究和译作翻译欣赏有一定的启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