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地理考试说明.doc
6页2014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地理考试说明一、 考试性质初中地理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地理学科的终结性测试2014年初中地理学业考试以学生为本,立足基础,注重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业水平,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普通高中招生选拔新生和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二、命题依据以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紧扣教材,结合教学实际命制试题三、 命题原则地理学业考试命题的基本思想是强调基础性、突出主干内容;落实新课标、新理念,体现三维目标;注重情境化,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凸显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地理素养的提高四、考试内容与范围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1.地球和地球仪(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知道地球运动的形式---公转和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图中识记地轴、两极、赤道、纬线、本初子午线)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和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运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知道南北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及五带的名称、范围。
2.地图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及等高线的基础知识;学会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辨别方向、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初步学会判读等高线的五种地形图(山地不同部分的等高线示意图);能根据需要选择使用不同地图和比例尺培养阅读地图和运用地图能力)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1.海洋与陆地运用地图和数据描述全球的海陆分布特点,记住全球海陆所占比例;运用地图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2.天气与气候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运用气温、降水数据资料,能够读图说出气温与降水变化规律;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举例分析纬度因素、海陆分布、地形及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理解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3.居民知道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使用最广泛的语言;知道世界的三大宗教,会识别三大宗教的典型建筑4.认识区域(1)亚洲:运用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相互关系;知道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2)欧洲西部:在地图上找出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能够读图说出其地理位置的特点;知道欧洲西部是发达国家集中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是目前世界上工业发达的地区之一;运用地形图描述欧洲西部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关系;运用图表说出欧洲西部的气候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举例说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
3)澳大利亚:运用地图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知道澳大利亚特有生物众多的自然特点,读图分析其形成原因;了解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现状及羊肉和羊毛的出口情况;对照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图、地形图、降水分布图,找出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对应关系;阅读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对其工矿业发展的影响4)巴西:运用地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知道有大量混血种人是巴西的一个重要人文地理特征;知道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实,了解工农业生产与资源利用的关系;知道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巴西开发热带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现在对雨林的保护措施第三部分 中国地理1.中国的疆域与人口(1)疆域:运用地图说明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2)人口: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能够根据我国人口分布图,找出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描述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2. 中国的自然环境(1)地形和地势:运用中国地形图概括我国的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能够举例说明地形对我国自然环境的影响,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气候:初步学会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说出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能结合温度带、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说明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及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能够通过阅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描述我国各气候类型的主要特征;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举例说明我国气候的区域差异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3)河流与湖泊: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内流河;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我国外流河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干旱、半干旱区;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 中国的经济发展(1)中国的交通运输:会选择恰当的交通方式;能够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起止站点及沿途主要交通枢纽,并能依据铁路干线分布图设计的旅游线路2)中国的工业:知道我国工业的沿铁路线、沿江、沿河、沿海的空间分布特点;知道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分布位置;会读图分析某一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地区优势;知道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4.中国的地理差异运用地图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和范围并能够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知道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能在地图中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5.认识区域(1)北京:知道北京的位置、自然环境、城市职能;列举北京的名胜古迹2)台湾: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3)黄土高原: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理解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及造成的严重后果,掌握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4)长江沿江地带:了解长江沿岸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通过南北支流和交通干线(如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等)经济技术优势向南北辐射,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知道长江沿江地带的四大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知道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工业基地;了解上海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五、考试形式、试卷结构与内容比例1.考试形式:地理试题满分30分,与政治、历史合考,共150分采用闭卷笔答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结构: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约占40%,非选择题约占60%,非选择题包括读图、析图、材料解析等题型试题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3.内容比例:地球与地图部分约占15%;世界地理部分约占30%;中国地理部分约占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