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孟子三章》对比阅读以及答案.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re****.1
  • 文档编号:512443068
  • 上传时间:2022-12-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32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孟子三章》富贵不能淫课文分析 :本文由浅入深 ,逐层深入地论迷了怎样才算真正的 “大丈夫 ”那,就是 “富贵不 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岂不诚大丈夫哉岂 :难道诚:真正 , 确实2.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 ,哪里3. 丈夫之冠也 之: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冠:行冠礼4. 居天下之广居 居:居住5. 富贵不能淫 富贵:有钱财 ,有地位淫:惑乱、迷惑这里是使动用法6. 威武不能屈 威武:威胁暴力屈:屈服这里是使动用法 7. 贫贱不能 移 贱:地位低下移:改变 , 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二、翻译下列句子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 译文:这怎么能算是大丈夫呢 ?2 得志,与民由之 ; 不得志,独行其道译文 :能实现志向,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不能实现志向,就独自走 自己的道路3.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译文 :高官厚禄不能使我迷惑,家贫位卑不能使我动摇,威胁暴力不能使我屈服三、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1. 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句话能概括其精髓 ? 答: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2. 怎样才能做到行大丈夫之道呢 ?答: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 得志,与民由之 ;不得志 , 独行其道练习题: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 [甲]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 ] 孟子曰 : “桀、纣 ①之失下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 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 所 欲与 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 ④也注释】① 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 ② 与:同“为”,替的意思 ③ 尔 也:而已④ 圹(ku à ng原):野1.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4 分)⑴寡助之至 ( ) ⑵亲戚畔之 ( ) ⑶所恶勿施尔也 ( ) ⑷兽之走圹 ( )2. 甲文认为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的结果是怎样的,将这个句子 写在下面,并加以翻译 (3 分 )句子:翻译:3. 甲文说的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 中的这个句子是 : (2 分)4. 乙文中说到的 “桀、纣 ”,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 是: 。

      (2 分 )5. 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 ? 说说你的理解 (4 分)答:(二)【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 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 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 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 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乙】子贡问政子曰 : “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 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 ,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 ( 选自《论语》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 分)①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 )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 ) ③足兵 兵( ) ④民信之 矣 信 (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 分)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 :②自古皆有死 ,民无信不立 译文 :3. 【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3 分)答:4. 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 分)答:富贵不能淫》阅读下文,完成 1 -5 题。

      (11分)【甲】富贵不能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 得志, 与民由之 ;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 大丈夫 ( 选自《孟子译注》 )【乙】从容就义 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 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 “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 庶几 ②无愧! ”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 ③临刑,从容谓吏曰: “吾事毕 矣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 流涕 (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 ①自赞:自我总结 ②庶几:差不多 ③观者如堵:围观人的多得 像一道墙1. 下列句子中 “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2 分)A. 独行其道 B.其真无马邪 ? C.河伯始旋其面目 D.其词曰: “孔曰成仁,孟 云取义 ”2. 下列加点词解释的有误一项是 ( )(2 分)A. 贫贱不能移 (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 (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 (称作) D.俄 有使使止之 (不久 )3. 以甲、乙两文为据,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A. 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 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C. 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D. 见“闻者无不流涕 ”一句,描绘 “观者 ”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 情4. 请将 “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译文:5. 孟子关于 “大丈夫 ”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3 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课文分析: 本文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 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 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所成就接着,作者从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兴亡两个 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果成,得出 “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 ”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 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 ; 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既使语气错落 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责任,担子3. 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 ⋯⋯受苦4. 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这里是使动用法,使 ⋯贫困5. 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增加曾,同 “增”6. 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常常7. 衡于虑 衡:同 “横”,梗塞、不顺8. 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9. 而后喻 喻:了解,明白翻译下列句子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译文: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 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情不 顺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这样)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以不断增长他 的才干3. 人恒过,然后能改译文: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4.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 )表 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5. 入则无法家捷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一个国家 )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和轴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 与之相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 ,这个国家住住会灭亡6.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 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三、闻读课文 ,答问题1.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答: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2. 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国苦之后 ,成就不平凡的事业3. 在作者看来 ,一个人经受了退难困苦的磨炼 ,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 ,论证“死于安乐 ”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携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练习题: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原文,完成下列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 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 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 “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 政举事,无不曰: ‘吾君圣者! 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 ‘吾君丽者! 内'外 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 ”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 也。

      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 苦其心志 (2)衡于虑 (3)至于鄙 (4) 卒得反国2. 下面对【甲】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道理B. 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 的事业C. 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填密D. 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磷,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3. 请翻译下列句子 (4 分 )(1)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文:(2) 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 !译文:4. 结合【甲】【乙】两文,请你概括宋昭公 “离国家失社稷 ”的原因 (2 分)答: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 乐也 【乙】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 也,呼而问之: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 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 人恒过,然后能改 ( )(2) 其母引刀裂其织2. 翻译下列句子。

      1)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3. 【甲】【乙】两文在表方面有什么不同 ?4. 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这个故事说明了 什么道理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下列问题贞观 1 初,太宗谓侍臣曰: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2 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 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再者,不敢纵逸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 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 3 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 妨政事 ,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 “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 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朕既在九重 4,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布 之卿等,以为朕之耳目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 5注释】 1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2存:抚恤 3耽:沉溺 4九重: 深宫之内 5 存意: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高等学校学生手册.doc 2025年区教育系统招聘编外教师储备人才事业单位考试押题.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00张纸有多厚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旋转现象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设计范本.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范文.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教学课件.ppt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设计与意图.docx 2025年秋季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我学会了吗教学课件.pptx 2025年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深圳市大鹏新区发展和财政局招聘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绵阳市梓潼县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招聘考试试题.docx 2025年来宾市妇幼保健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2025年无极县教育系统招聘教师考试笔试试卷.docx 2025年灵山县第三中学调配教师考试笔试试题.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