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国和阿根廷的发展对比.pdf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1423557
  • 上传时间:2018-05-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12.7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自《商界评论》艾伦·比蒂短短一个世纪以前, 美国和阿根廷还是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而且从同一起 跑线起跑一百年后美国成了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阿根廷成了破产的空壳子, 不同的选择决定了经济走向的不同道路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萧条降临之前, 全世界最富裕的十个经济体, 阿根廷排 得上号 19 世纪末,阿根廷和美国都很年轻,都有着富饶的农场,数百万渴望 逃离贫穷家乡的意大利和爱尔兰移民都曾在两者之间犹豫:是去布宜诺斯艾利斯 还是纽约?是去南美洲的大草原,还是北美洲的大草原? 国家不是偶然致富的, 它们的选择决定了自身经济走向的道路没有哪一件单独 的事情决定了阿根廷的未来, 或者决定了它会和美国不同在特定时刻, 哪条路 才是正确的,不见得总能看清楚 美国把新的土地划成小块, 分给个人和家庭, 阿根廷则将之交到了少数富有的农 场主手里,最初的一步走错了,要想绕回来就难了经济的抉择:大地主还是拓荒者从经济上看, 美阿两国的情况都差不多, 都是不断向西部蛮荒草原拓展疆界 的农耕国家但靠近看,巨大的差异在此显现:美国是把新的土地划成小块,分 给个人和家庭;阿根廷则将之交到了少数富有的农场主手里自打殖民地成立之初, 美国便幸运地输入了北欧国家的不少农耕实践及其人 民的豪情壮志。

      东北部几个人口稠密的州如 “新英格兰”的农民,主要是从英国、 德国和荷兰来的——全都是人口多、 耕地少的国家这些移民带来了从前的传统: 依靠纯熟的农业技术, 以小块土地为生 反观阿根廷则继承了西班牙及其贵族精 英带来的历史:少数富有的农场主掌握大量财产,它也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19 世纪后半叶阿根廷出现了大规模的移民潮,但在此之前,它只能靠着少量的 人手来扩展疆土两个国家都朝西部扩展,美国朝着太平洋(601099) ,阿根廷朝着安第斯山 脉,但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它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复杂而陌生的地形,是土生 印第安人手里的重要武器 考虑到双方在技术上的巨大差异,土生印第安人不可 能阻挡得了西部扩疆的步伐, 来复枪和左轮手枪必定会打败斧头和弓箭而且移 民们遭遇的抵抗,反而有助于定居点的形成美国支持拓荒者,阿根廷支持大地主由于缺乏资金,又拼命要西进,布宜 诺斯艾利斯发现,鼓励移民的最好办法就是提前把尚未从土生印第安人手里夺来 的土地卖掉, 或许下军队会打前锋的承诺这是绩效薪酬的一种极端形式:打不 赢就没农场 可等战争打赢了, 胜利者们也耗得筋疲力尽了,优秀的农业劳动力 短缺,从西部到东部海岸线的距离又是那么漫长遥远。

      大部分新土地所有者只好 把大片的草原用带刺的铁丝网围上,把它们变成牧场 放养牛羊所需的劳动力相对较少,但用化肥和机械提高生产效率的空间也小最初的一步走错了, 要想绕 回来就难了特权由此得到了强化, 少数有权势的富裕家庭控制了人口稀少、面积庞大的 牧场阿根廷的拓疆并未改变这一本质,那些从欧洲来的移民, 原本是为了逃避 旧大陆上贵族掌控土地的局面,但来到阿根廷, 一切还是老样子 阿根廷和欧洲 的相似之处可不光存在于表面 农业商品化的早期岁月, 即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 庄园主们以轻蔑的态度对待农耕生活和农业劳动很多人在城里过着与世隔绝的 优雅生活,在沙龙里沉浸于欧洲的文学和音乐当中,他们根本懒得亲自打理自己 的农场就算部分新移民终于跻身精英阶层,后者仍把他们当乡巴佬看 大庄园主们赞美田园生活的最大努力,无非是把马球——田园追求的贵族版—— 提升成了阿根廷高雅运动的象征,而且仍然选择的是一种精英、排外的形式: 布 宜诺斯艾利斯最出名的赛马会,成立于 19世纪 80 年代这一套果然奏效了: 到 19 世纪末,一些庄园主把孩子送到最顶尖的英国贵族特权学校伊顿公学就读, 还有少数人甚至把获得英国贵族头衔作为终极目标。

      来到阿根廷的移民没有一套类似“美国梦”那样的激励文化,1850~1930年间, 只有 5%的移民归化成了阿根廷国民移民的抉择:布宜诺斯艾利斯还是纽约尽管美国的西进拓疆运动也不乏专横、霸权和野心, 但的确更为民主 政府 有意识地鼓励家庭持有土地的制度,拓荒者一拿到适合全家人定居的土地,所有 权就获得承认, 这就为西进的移民创造了大规模效法的动机这里的农场主们除 了放牧,还把适合耕作的土地种上了小麦和玉米美国大规模的西进运动, 把东 海岸地区腾了个空,受够了欧洲贫穷和绝望生活的移民们紧随而至截至19 世 纪 50 年代,美国一年要输入25 万移民移民们也到阿根廷,不久之后,移民在 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比美国还要大但这部分移民来得晚, 没什么技术 就算越 过了大西洋( 600558) ,低端农业劳动力能拿到的工资也不怎么诱人生产效率 低意味着工资低, 这就决定了愿意大规模移民的主要是贫穷、受教育程度低的欧 洲人阿根廷移民潮——主要是没什么技术的意大利和爱尔兰人——于19 世纪 最后十多年到来到1914 年,1/3 的阿根廷人仍是文盲来到阿根廷的移民,也没有一套类似“美国梦”那样的激励文化意大利和 西班牙移民多数都是“候鸟” ,他们干完了收获季就回家乡。

      1850~1930 年间, 只有 5%的移民归化成了阿根廷国民1934 年,意大利靠着队里的三名阿根廷选 手赢得了世界杯足球赛 由于他们都有意大利血统, 于是意大利便认为他们都是 自己的国民,“顺理成章”地从阿根廷国内联赛里征用了他们,你能想象英格兰 队征用有英国血统的美国球员吗?美国本土出生的工人也曾联手反对引入更多移民,但最终,经济发展的迫切 需求占了上风 要是蛋糕明显地越变越大, 再守着老一份打打闹闹毫无意义美 国不是一场零和博弈与此同时,阿根廷在错误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本土和外来劳动力太少, 大量 的土地无法有效利用但在根基腐败暴露之前,它顺利地进入了20 世纪,丰富 的自然馈赠长时间地遮住了它的缺陷1880~1914年间,全球商品、资本和人力市场就开始出现大融合欧洲的和 平带来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消费群亦随之壮大 全球贸易体系以惊人的速度建立 起来,运输成本直线下降对新大陆农民来说,那是一段美好日子,阿根廷和美 国,再加上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站到了同一阵营,成为高效、赚钱的新大陆农业 出口国依靠新的技术、 生产大规模扩张, 新鲜的美洲牛肉转眼就出现在欧洲的 餐桌上有了不断扩大的市场和成型的供应链,集中生产牛肉和小麦等少量产品 变得顺理成章。

      到了19 世纪末,按人头来算,阿根廷的经济强过了法国,比意 大利更是高出1/3倘若加以明智利用,出口繁荣创造的利润本可以让阿根廷一 直跟美国并驾齐驱 可惜大部分收入都落入了拥有大片牧场的庄园主手里,雇工 始终拿着低工资 而庄园主们一般把钱用来购买进口消费品,或是购买更多的土 地要想从商品市场的繁荣中受益,阿根廷不仅需要进口技术, 也需要从国外借 贷但在当时看来这似乎无关紧要,英国人就在手边, 他们把钱和专业知识大把 大把地投在打开潘帕斯草原的铁路上,就跟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一样 阿根廷从英国贷了款,但美国还从英国人那里学到了经验美国选择了工业化, 阿根廷却在坚持单一出口的老路工业的抉择:欧洲观念还是欧洲外债如果说此时的阿根廷好像走的是美国道路,那它也不过是囫囵吞枣, 而不是 融会贯通 阿根廷从英国贷了款, 但美国还从英国人那里学到了经验单纯依靠 农业,经济上不去英国为世界指明了下一个发展阶段:工业化美国学得很快 尽管受益于农产品贸易和英国投资,但它从来不像阿根廷那 样依赖这两者它从英国进口的最重要东西, 既不是资金也不是商品, 而是观念 尽管由于市场规模和迅猛的发展,美国已经成了世界上成长最快的资本输入国, 但它自己也存了不少钱。

      外国资本在美国的投资总额中所占不过10%~15%,而 在阿根廷却占了30%左右这并不是因为阿根廷有意识地断然拒绝了同一条道 路,它不可能不发展自己的制造业只不过,当工业化正式降临之时,主流的偏 见限制了它, 推迟了它 阿根廷的精英们拒绝了工业化所必需的心智和行动,既 然能安安稳稳地从农场这个 “黄金奶牛” 挤奶,何必拿自己的地位和生计到多变 又危险的工业化世界里冒险呢?阿根廷把农业部门那一套僵化的保守和寡头政治倾向照搬到了工业化上,喜 欢受政府法令和条例保护的舒适、安全的垄断事业, 而不喜欢竞争残酷的有风险 的行业初生的工业实际上是被国家经济的其他部分拖着往前走的,它本身没什 么动力阿根廷在黄金时代发展迅猛, 但不稳定它的健康要依赖农作物价格相对于 工业制成品的价格稳定, 以及全球市场的继续开放 可来自新技术和新出口市场的推动力, 会带着经济抛开农业, 进入制造业, 它不能保证和维持国家在世界经 济中的地位19 世纪 90年代,美国商业、金融和产业体系在确立过程中也经历了一波恐 慌不受管制的金融资本主义似乎令掌握强权的少数人越发富足,却让其他人在 经济动荡中饱受折磨但通过调整和适应, 美国的制度得以延续。

      与此相反,阿根廷却在坚持老路 在经济上, 它有一个单纯依靠需求的世界级部门,资本和技术都从国外进口 事 实证明,这个选择很糟糕1890 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得以一瞥未来的曙光当时,英国著名的巴林银 行,由于对阿根廷放贷过多,几近破产依赖海外借款的阿根廷政府,不得不在 1891 年宣布延期偿付债务像美国这样的经济——有着灵活、高生产率的工业 部门正领先一步, 而像阿根廷这样的经济——大举外债,向外国市场输送小麦和 鲜牛肉,却变得肥胖又自满到了19 世纪末,几乎所有的肥沃土地都用光了, 再没有更多的边疆可以向前推进,故此,尽管人口稳定增长, 农业生产效率不断 提高,但阿根廷的农业还是把国家从竞争力成绩榜上给活生生地拽了下来刚刚 进入 20 世纪的时候,美国或许还是个农业国家,金黄的麦浪一望无边,从东海 岸绵延到西海岸 但事实上, 它的未来躺在芝加哥、 匹兹堡和克利夫兰等黑乎乎 的工业地带,就跟英国当年曾靠着曼彻斯特、谢菲尔德和格拉斯哥起家一样 美国把企业放到世界市场上去直面激烈的竞争,阿根廷却与世界经济切断交往, 而不是让国内企业做好竞争准备美阿的最终抉择:超级大国与伪希望之国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样,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道义和金融上都 打了胜仗。

      二战后的整整30 年,它都跟全球货币体系挂钩,在布雷顿森林会议 的安排下,美元成了硬通货这一期间,阿根廷正在关起门来搞工业化 大规模的关税壁垒围绕它的新兴 产业建立起来 20 世纪 60 年代初,它的关税平均为84%;而在同期的欧洲发达 国家之间, 以及欧洲与澳大利亚、 美国与加拿大之间, 关税均大幅下跌到了个位 数除了征收进口税,它还收出口税,阿根廷的商品仅供阿根廷这个19 世纪 末全世界经济最开放的国家, 出口锐减到国民总收入的2% 而在美国,截至 1970 年,同一数字稍低于10%,而且还在快速增长退出世界经济体系的恶果来了: 阿根廷在出口市场遇到了报复性关税这激 怒了农民, 按世界标准来看, 他们本来不乏竞争力 世界各地的农业贸易保护门 槛素来很高, 至今仍然如此 但它并没给城市群众添多少堵,他们只想着阿根廷 的产品留给阿根廷人, 别送到外国去 阿根廷可能实现了工业化, 但仍然落在后 面在 19 世纪的农业爆炸式发展期间,阿根廷的经济赶上了跟英国一类的领先 国家;而在它落后的工业化进程中,阿根廷的年增长率约为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50年,阿根廷的人均收入约为前殖民宗主国西班牙的两倍;到1975年, 西班牙人平均比阿根廷人富裕两倍;20 世纪 50 年代,阿根廷差不多比日本富裕 3 倍;到 80 年代初,这个对比却倒了过来。

      阿根廷的进步脆弱而表面化,并且 蒙蔽了相对退步的实情 就好像布宜诺斯艾利斯城中心那些意大利风格的优雅建 筑,表面上看起来是国家成就的感人象征,但只要你稍微往外看看, 便可发现城 市周边布满大型的贫民窟阿根廷走的并不是美国那样的道路,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