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特征论略.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324832368
  • 上传时间:2022-07-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3.8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特征论略    王利艳【Summary】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具有养成基地延伸拓宽化、人才学历升级化、学科设置市场化、教师双师型化、实习制度多元化和评价制度特色化的特征,这能为河北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Key】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特征;日本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在助推日本经济从崩溃状态中快速回复与成长并跻身于世界强国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在于它能培养出符合日本国情,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扎实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创新型人才现试论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特征一、养成基地的延伸拓宽化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实施机构不仅仅局限于专修学校、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等各类职业学校,企业教育也成为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实施机构之一企业教育是在企业里对在职员工进行的技术教育、技能培训和管理理念、道德素质的培养日本把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机构纵向延伸到企业的做法,既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应的职业技术培训,有效地弥补学校等高等职业机构培养出人才所存在的泛化性不足,又能提高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日本终身教育社会的建立。

      此外,日本高等职业教育除了把人才培养基地纵向延伸外,文部科学省早在2008年《面向学士课程的构建》中就提出了加强大学合作的必要性在《第二期教育基本振兴计划》中,文部科学省又一次重申同一地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加强彼此联系的重要性以及相互建立适合本地区教育的优势日本政府还在政策和财政方面重点支持加强合作的大学,承认因教育关系建立的共同使用据点的合理地位,2012年日本政府新认定了9处,到2013年为止共认定了40处政府对大学间合作的推动,不仅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在横向上拓宽了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场所,也就是在说学生不仅能享用本校的教育资源还能享用本地区其它院校的教育资源二、人才学历的升级化为了进一步提升日本职业大学的社会地位,激发学生报考职业大学的兴趣,减轻职业大学毕业生在升学、就业时所面临的学历压力,日本职业院校纷纷制定了有关职业教育学历升级化的政策如:高等专科学校将“副学士”学位授予符合一定条件的毕业生;修完一定课程且满足一定要求的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可以获得“学士”学位;授课学时总数达到1700、修完2年专科学校课程的学生可以获得“专业士”的称号;授课学时总数达到3400、修完4年课程的专科学校毕业生可以获得“高级专业士”称号,同时还可以获得研究生院的学习资格;短期大学毕业生在完成学业之后即可被授予“短期大学士”学位称号;获得“短期大学士”的日本职教毕业生可赴国外继续深造;获得“短期大学士”的外国职教毕业生可回国后即刻就职。

      据日本文部省学校基本调查表明,从2008年到2012年高等学校毕业者考入大学的比率分别为40%、44.5%、42.5%、39.1%、38.7%;平均为40%左右;高等学校毕业生修完专业后考入研究生院的比率为:32.7%、34.3%、32.1%、31.1%、32.3%均也达平到了32%这种职业学位授予制度既保障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正确地评价职业学生在校学习成果,又提高了职校学生的社会地位,加大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还增加了他们留学的机会三、学科设置的市场导向化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很大的弹性与自由度,这就客观上保证了高等职业教育机构能以日本经济社会各种需求为导向,对职业教育课程结构科目进行删减、增加、合并,分化等例如: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风向标,果断废除旧专业和课程、及时开设新的学科专业与课程据统计,日本1980年一年废除的旧专业仅为88个,到1991年的则达到230个新开专业也由1985年的一年67个增加到1991年的247个之多为培养更为高端的专业性人才,日本文部省于2003年创设了专门职研究院,专门职研究院以培养专业的职业人为目标,开设联系理论与实务的实践性课程到平成2013年5月日本已经形成了法学研究院、师资研究院、经营管理研究院、技术经营、公共政策等众多领域的183个专业课程。

      以市场为导向,创建、废除、整合升级专业课程的尝试与坚持,为日本培养了大批的应用人才、优质职业精英,满足日本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四、教师的双师型化日本政府认识到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要拥有一支兼备理论、实践素质的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因此日本政府不仅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各类职业院校教师的任教资格,还强调了他们在专业方面的实践经历为了鼓励教师全心地积极地参加到企业合作研究中,日本国会1996年通过了《教育公务员特例法》的修正案,在做法使得参加产学研合作的教职工的退休金有了法律保障为了提高职业教师的实践能力,1997年日本政府出台了相关法律文件允许教师到企业兼职除此之外,文部省还会为职业学校的各个专业指导教师举办为期一周的“产业技术指导者养成讲座”,让教师们通过聆听讲座的形式,获得适应科技和经济发展所需的新知识和新技术日本政府通过建立、修改法律的手段和开设讲座的形式,支持、鼓励职业教师到生产一线的实践中去学习锻炼,成为一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和壮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更为鲜活的血液,使职业教育的实践内容与时俱进,更为精准地符合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五、实习制度的多元化日本最基本的实习制度是学生在职业教育实施机构学习理论知识期间,不断到企业进行实习的实习制度。

      这种制度能有效地推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确保学生用系统的理论去指引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有效地规避了二者脱离的风险此外,2004年后日本还尝试实施了“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这一制度的具体内容有:企业或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以试用的形式招收15~22岁中等或高等职业教育的新毕业生,对其实施半年到两年的培训;用人单位可以实施脱产学习,培训时间具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同时还需要在其他的职业教育机构学习,学习完之后由职业技能机构对其进行技能评价这种多元化实习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把理论指导和实际训练结合起来,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更符合市场的需要,人才本身也能缩短磨合期,快速投身到职業岗位之中六、评价制度的特色化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在相关法律政策的指导下,形成了以文部科学省为主体的设置认可评价、职业学校自身为主的内部评价、独立于政府和学校外的第三方评价结构为主体的外部评价体系设置认可的过程为大学向文部省提出申请,文部省接受大学的设置认可申请后,首先对大学是否符合大学设置的基准进行检验,然后询问由大学专业人士组成的审议会,对大学的教学、财政,管理等方面进行审查,审核通过后给予认可。

      但并非提出设置认可申请的大学都能顺利通过评定也有部分大学由于准备不足,或是对大学的设置的理解有所欠缺,被取消大学设置认可申请和不被给予认可的外部评价机构的标准虽各有不同,但是每个评价机构都采用了有利于大学改善的评价体系,并需将结果公布在评价机构的网站而且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从2004年开始不管公立还是私立大学,短期大学、高等专业学校七年内(专业研究院五年内)有接受一次由文部省大臣认可评价机构的认证评价的义务全方位的评价制度能使职业教育实施机构及时地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调整,最终达到以评促建的终极目标而且在进行外部评价时,高等职业教育实施机构可以自主地选择第三方评价机构,这种市场化机制的导入又有助于第三方评价机构自身评价水平和质量的提升七、结语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战略,为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培育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要继续探究日本经验和河北省高职教育的现状的契合点,寻求解决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问题的路径Reference:[1]平成25年度文部科学白書[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b201401/1350715.htm,2015-6-11.[2]李文英、李伟.日本拓宽职教毕业生出路的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2(30):21.[3]平成25年度文部科学白書[EB/OL].http://www.mext.go.jp/b_menu/hakusho/html/hpab201401/1350715.htm,2015-6-11.[4]徐丹、郅锦、陈君.日本校企結合培养模式对河北省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学研究,2013(36):27.[5]李庆成.日本职业教育质量推进因素探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25):92.基金项目:2019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河北省高职院校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19-021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