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纲要.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zussh****1496
  • 文档编号:271825727
  • 上传时间:2022-03-3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喻屯一小2014—2015学年度地方课程课程纲要科目名称地方课程课程类型地方适用年级五年级设计教师顾兴红 李井兰李娟 需要课时15编制时间2015.3.教 材分 析(包括本册教材在本门课程和年级段的地位与作用,及教学的重点和学习的难点)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结合专题教材,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结合学校原有课程,有意识地 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深入理解“六个安全教育主题”的意义和内容学 情分 析(包括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环境意识和安全保护,但不系统,不全面,为加强小学的安全思想和环境意识,克服麻痹思想本学年继续开设地方课程,通过学习安全教育,使小学生提高保护意识的能力,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祖国文化知识,通过环境教育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规范自己的环境行为课 程目 标(4—6条)1.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

      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2.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3.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4.学生思想上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从行动上时时刻刻注意安全课 程内 容一、安全教育内容1.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2.对学生进行个人及劳动安全教育3.对学生进行自救、自护教育,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防火训练二、环境教育内容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另加两个实践活动,内容紧紧围绕环境保护问题,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差异2.可怕的消失3.顽固的垃圾4.绿色生活、绿色志愿者、童眼看法规三、传统文化内容本册教材包括蒙书诵读、诗词诵读、魅力汉语、古代都城、饮食文化、诗词朗诵、传统戏曲、历史名臣、科学技术内容课 程实 施(含具体教学进度安排和实施所需的条件)一、安全教育课程实施 教学进度安排(1-8周)第一课 有话好好说 一课时第二课 安全乘车 一课时第三课 远离危险地带 一课时第四课 劳动中注意安全 一课时第五课 远离火灾保平安 一课时第六课 遭到敲诈、绑架怎么办 一课时第七课 不要离家出走 一课时 第八课 不要轻信可以的陌生人 一课时二、环境教育课程实施 ( 教学进度安排(9-15周) 第一单元 环境差异1.枫叶红了 一课时 2. 大雁南飞 一课时3.疯长的水葫芦 一课时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课时第二单元 可怕的消失 一课时 5.消失的耕地 一课时6.湖泊变小了 一课时7.动物哪里去了 一课时8.星星不见了 一课时童眼看世界 守护一片蓝天 一课时三、传统文化 教学进度安排(1 —15)周下学期第一单元 蒙书诵读1.声律启蒙(一) 一课时2.声律启蒙(二) 一课时3声律启蒙(三) 一课时4笠翁对韵 一课时第二单元 诗词诵读(一) 四课时第三单元 魅力汉语 三课时第四单元 古代都城 六课时第五单元 饮食文化 三课时 教学实施条件1.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思考、讨论、收集、访谈等多种活动,在合作学习和互动学习中发现问题,在问题中解决。

      2. 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教育课 程评 价一、环境教育的课程评价1.环境伦理观的评价 对环境的意识、态度和情感 2.实践技能的评价 对学生在提出题目、搜集和整理信息、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等方面的表现评价3.基础知识的评价 对学生的环境研究报告、作文、绘画等的作品的评价二、传统文化课程的评价 1.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建立学生学习记录袋2.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文化积累、活动表现等进行过程性记录三、安全教育课程评价1.学习态度和活动体验评价2.学习方法与技能掌握评价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评价审 议意 见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