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巴州蒙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doc
3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1、通过自读理解、讨论交流、归纳完善,使每个学生都完全理解课文内容2、丰富学生的词汇知识,能用所学过的词汇量发展社交能力过程与方法: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情感与价值观:4、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基本内容,了解文章的基本写作方法,能够回答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5、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课时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课时难点: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教学方法:讲述法、激励法、演示法、交流法教学过程一、互助学习,疏通文意:如果你当老师,会给大家提出什么问题?设想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2、 最感人的地方是哪里?3、 爸爸挖了 38 小时,难道他不累吗?4、 爸爸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干劲?5、 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呢?二、朗读感悟一)思考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1、 大地震后的景象怎样?2、这位年轻的父亲为了寻找自己的儿子,是怎样做的?他这样做的动力是什么?板书:挖废墟 38 小时(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二)自学后小组讨论交流。
三)全班讨论交流1、①30 万人在不到 4 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②、那昔日充满……已变成一片废墟2、他不停地挖、挖……挖了 38 小时他这样做是因为想起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信:“儿子在等着我!”三、学生默读课文,提出问题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心理变化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1)冲向废墟(第 3 自然段),抓住”眼前一片漆黑”“大喊”“大哭”,体会父亲的悲痛和绝望2)寻找儿子(第 5──10 段),抓住父亲与其他父母的对比和父亲与救火队长、警察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悲伤和坚定3)发现儿子(第 12──19 段),抓住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体会父亲的欣喜4)父子相见(第 22──24 段),抓住“颤抖”“了不起”“紧紧拥抱”,体会父亲的幸福和自豪。
3、品读课文,感悟伟大的父爱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一次大地震中,一对父子靠着互相坚定地信念,父亲终于救出了儿子和儿子的 14 名同学的事情)六、小结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布置作业1、课文小结,梳理前两段内容2、作业:做练习二、三题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挖 不论……总……了不起 在一起儿子:等 只要……就……课后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