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明代湘西地区的卫所设置.docx
8页论明代湘西地区的卫所设置 晏雪梅摘 要:明代在湘西地区设置辰州卫、九溪卫、永定卫、镇溪千户所等卫所湘西卫所的建立有必要原因;卫所设立,维护湘西社会秩序稳定,加强明廷对湘西的治理;将湘西行政管理体制置于全国治理体系中,对湘西后世行政体制产生深远影响Key:明代;湘西;卫所;设置历代中央王朝在湘西地区推行的治理政策一直在变化秦朝时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汉时全国实行郡国并行制,两朝对湘西地区有控制,但为湘西地区地方自治魏晋南北朝时,中央在地方实行政策是州、郡、县三级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羁縻州制度,湘西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亦实行羁縻州制度,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在唐宋时期,中央对湘西统治进入新阶段,唐宋设置羁縻府州县制度来监控和管理湘西相较于元代,明中央对湘西治理,在总结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来实行羁縻制度基础上,开始实行土司制度明王朝在对待湘西治理政策上,不仅继承元代土司制度,使其发展更完备,还实行卫所制度来管理湘西地区明代卫所设置是中央王朝治理湘西重大政治举措,对明代乃至后世湘西地区政治秩序化建构及社会历史产生重要影响1 明代湘西地区卫所设置的历史原因明初,朱元璋建卫所制度,“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
卫所设置原则“度之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卫所设立为加强对湘西地区治理,對西南地区统治,进而加强对全国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王朝统治等1.1 明代加强对湘西地区治理湘西地处夷腹心,为军防重地,但它地处偏远,山地众多,交通不便,不便于明代对湘西的管理,于是设置众多卫所《土家族军事史研究》载“明朝在土司辖区边缘地带遍设卫所各卫设指挥使一人……各级土司分别隶属于都司或卫所卫所设置使土司治理的地区变为由土司、卫所共同治理或卫所单独治理,这增大明代对湘西地区的管控又《靖州州志》载:“太祖洪武二十四年……靖州嫩草坪苗乱,左都督杨文奉同茆成讨之,设守御千户所靖州设立千户所镇压“苗乱”,加强明中央对湘西地区的管理卫所设置使明代对湘西地区管控发生很大变化,最终加强明中央对地区治理1.2 明代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明代在西南地区设置大量卫所,加强对西南地区控制《湖南关系民族史》载:“湖南境内先后设立12卫、19千户所其中绝大多数设置于各少数民族地区永定卫、辰州卫、九溪卫等统辖地区,……其始设多直接与镇压和防范有关少数民族有关这明确提到设置卫所很大程度上是镇压和防范少数民族,从经济和军事两方面来控制西南地区,加强明朝统治者对西南地区的管理。
1.3 明代增强对全国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在明洪武初年,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卫所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卫所如万历《大明会典》载:国初兵荒之后,民无定居,……后设各卫所……军士……守城又“度之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从上可以看出,明初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大量卫所,利用卫所军事力量管控各地方势力,加强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进而加强中央集权2 明代湘西地区卫所设置的历史过程史载:“羊山卫设卫次年(洪武四年),就因“险远运粮不继,召指挥黄裳生至南郡议定,遂迁入大庸地,改名大庸卫,乃辛亥四年也(即洪武四年)”“永定卫在慈利县西北百八十里西南至永顺宣抚司百二十里明初……曰羊山卫后以屯饷艰阻,改置今卫,临庸水之阳,名曰大庸建文初,更名曰永定,隶湖广都司,城周九里今亦设永定卫关于永定卫具体的设置时间和地点,田敏《明初土家族地区卫所设置考》考证:“大庸卫后被永定卫取代没有疑问,但其最终的设置时间是洪武二十二年,在平定土司夏得忠的叛乱后被设立”洪武二十三年土司夏得忠的叛乱是九溪卫的设置的直接起因,万历《湖广总志》记载:“洪武二十三年春,千户夏德忠诱九溪蛮复叛,上命东川侯胡海讨平之,乃建九溪、永定二卫以塞溪峒襟喉。
由此可看出九溪卫和永定卫的设置,是为进一步镇压、防范本地区土家族土司的再次反抗崇山卫于洪武十一年设置于永顺,“二十六年,明辰州卫指挥使刘寅创建卫署是岁,改夜郎坪,设崇山卫,寻省卫,置崇山千户所,后乃革又“二十四年十二月,吴(明太祖建国初号吴)左相国徐达克辰州……因革元万户府、置辰州卫,又进克沅州,设置沅州卫在明太祖二十四年时,设辰州卫来代替废弃的元万户府,不久攻取沅州后,在沅州设立沅州卫1390年安福守御千户所设置在桑植县内,归大庸卫管辖地安福守御千户所在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治所在今桑植城内,隶属大庸卫万历《慈利县志》载:“添平隘丁千户所,在县北一百五十里,乃古添平、台宜寨甲辰年(1364年)归附又有“守御添平千户所在慈利县北百五十里本宋台宜寨地明初,土酋归附,洪武二年置今所无城初属常德府,后改今属从上了解到,添平千户所在明代确实存在于湘西洪武十三年三月,辰州泸溪县主簿孙应隆入溪峒招谕,苗民复业者多随置镇溪军户千户所以镇之洪武三年置靖州卫靖州卫在州治东洪武三年建,今亦置靖州卫守御麻寮千户所在慈利县北三百里,本夷寨洪武四年建所,无城综上记载,明代在湖南湘西地区设置4卫6千户所,分布概况如下:九溪卫(今慈利县)、辰州卫(今泸溪县)、永定卫(今桑植县)、沅州卫(今怀化)、镇溪守御千户所(今泸溪县)、安福守御千户所(今桑植外半县)、添平守御千户所(今桑植县)、大庸守御千户所(今张家界市)、崇山守御千户所(今花垣县)、麻寮守御千户所(今慈利县)。
3 明代湘西地区卫所设置的历史评价3.1 维持湘西地方秩序的稳定明代在湘西设置许多卫所,并把从元代继承与发展起来的土司制度与卫所制度紧密结合起来,防范和镇压该地区的苗民和土司叛乱,形成对湘西地区的严密控制,维护湘西地区的社会秩序稳定明代卫所建立,为镇压湘西地区苗民叛乱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元明以来,苗生齿日繁,边隅之间往往多事”;“宣德六年(1431年),腊尔山苗族举行大规模起义”“明清历代统治者对生苗除大规模军事征讨和镇压外,……所实行是利用土司、卫所进行防范、钳制的政策”这从总方面制定防止和镇压湘西苗民叛乱的方式,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明确提到卫所是防范与钳制的政策之一,同时,卫所联合地方土司来镇压苗民,说明卫所在当时维护了当地秩序稳定嘉靖十五年,调集镇溪所士兵六百镇压叛苗调集卫所军兵去镇压苗民叛乱,平息因苗民引发的战争,维护苗地秩序稳定明代卫所设立,一部分原因是为限制和削弱湘西地区土司势力的发展,防范和镇压湘西地区土司的叛乱《土家族军事史研究》载“明朝在土司辖区边缘地带遍设卫所,屯以重兵各卫设指挥使一人……各级土司分别隶属于都司或卫所从“各级土司分别隶属于都司或卫所”可以看出卫所可以管辖各级土司,权力比土司更大。
当土司要决策要务或要策划事情之前,都要经过卫所的裁决,这样就削减土司自行决定的权力,很大程度上制约土司的发展九、澧为各峒蛮出没之所,洪武初,……经年始平,遂于九溪设卫屯兵,威镇群峒,兼控容美、永顺各土司在湘西地区为“兼控容美、永顺各土司”“于九溪设卫屯兵”,可以看出九溪卫的设置是在监视土司,威慑土司,进一步防止土司的反抗,土司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三思而后行3.2 改变湘西地区行政区划湘西卫所建立,使得湘西地区的行政、军事管理体制从一元制变成二元制明代继承和发展元代在湘西推行起来的“土司制度”,主要是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管理湘西地区少数民族土著人,加强中央集权《明代卫所设置对土家族土司社会构建的影响》载:“土司制度建立后,整齐划一政区,设立宣慰司至长官司各级行政机构,土家族强宗大姓分别被授予各级土司职衔,成为一定地域内各洞的统一管理者这看出土司制度是一种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土司在所在地有一定的管辖地,管理所在地的土著人,利用以土治土政策,减少土司处理事务过程中发生矛盾的机率,加强对湘西地区土著人的控制明代为更进一步加强对湘西少数民族土著人的统治,在湘西地区,设立卫所制度卫所制度不仅发挥军事作用,还有其他作用。
顾诚认为:“卫所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管理制度,而是与州县为代表的民政系统并行不悖的一套地方管理系统,正如民户是州县系统的纳税人口一样,军户则是卫所系统的纳税人口在这里卫所被看作一种可以管理地方各种事情的地方行政管理系统,是一种除开军事性能外的新职能此外,明太祖认为,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边地,设置行政官员会增加地方百姓的负担,而集生产与戍守于一体的军事系统兼及地方行政管理,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集生产与戍守为一体的军事系统兼及地方行政管理”也足以说明卫所制度不仅是军事系统,它还是一种行政管理系统,起着可以管理地方事务的作用明代卫所设置是中央王朝治理湘西的重大政治举措,通过卫所,湘西的社会秩序越加穩定,行政管理体制更适应湘西的发展,对明代乃至后世湘西地区政治秩序化建构及社会历史产生重要历史影响Reference[1]张廷玉,等.明史卷89《兵志一》[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4.[2]石亚洲.土家族军事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3]湖南地方志少数民族史料·湖南通志卷八十二《武备志六·苗防三》.[4]伍新福.湖南关系民族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5]《大明会典》卷18,《户部》,《屯田》.[6]民国《永顺县志》卷7《建置志》.[7]《读史方舆纪要》卷75《湖广读史方舆纪要》卷77.[8]万历《湖广总志》卷29.[9]张廷玉,等.明史卷44《地理志五》.[10]万历《慈利县志》卷十六《卫所》.[11]《明太祖实录》卷250.[12](清)严如煌.苗防备览卷十六《述往录下》,嘉庆二十五年刻本(1820年).[13](清)严如煌.苗防备览卷十七《要略·屯堡》,嘉庆二十五年刻本(1820年).[14]伍新福.苗族历史探考[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15]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湖南地方志少数民族史料·乾州厅志卷六《苗防志二》[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社,1992.[16]石亚洲.土家族军事史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17]董儒修.九溪卫志,康熙二十四年刊本影印(1865年).[18]罗维庆.明代卫所设置对土家族土司社会构建的影响[J].青海民族研究,2013,1.[19]顾诚.明帝国的疆土管理体制[J].历史研究,1989,(3).[20]彭勇.明代卫所制度流变论[M]//《民族史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