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的研究.doc
3页1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 炎临床疗效的研究作者:郝瑞卿付希瑞邓玉玲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喜炎平注射液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 78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40 例,对照组 38 例,治疗组给予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静滴治疗,对照组只给予同等剂量阿奇霉素静滴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病情变化,综合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病情好转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较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显效快,并可有效减轻全身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喜炎平阿奇霉素小儿支原体肺炎 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Pneumonia,MPP)由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MP)感染引起,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并发症等特点,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呈重症表现逐渐增多[1],严重威胁着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阿奇霉素、红霉素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似有下降趋势,推测可能存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并且有一定毒副反应如何更有效的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减少耐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减少重症发展趋向,是临床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对支原体肺炎住院患儿,在阿奇霉素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喜炎平注射液静滴治疗,与单用阿奇霉素对比,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 2009 年 7 月至 2010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 78 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按就诊先后及住院病区随机分为治疗组 40 例和对照组 382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2]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除外合并有肺外并发症的重度患儿、对阿奇霉素过敏或有严重副反应以及部分治疗不规范病例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1.2.1 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疗效的观察治疗组在常规给予阿奇霉素 10mg/kg/d 静滴治疗(滴注时间1 小时)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1~3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只给予同等剂量阿奇霉素静滴治疗,5 天为 1 个疗程,之后停 3 天再治疗 3 天,根据病情可给予止咳、祛痰、平喘等对症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3 天、5 天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包括发热、咳嗽、气喘、肺部罗音等变化;治疗前和治疗后肺部 CR 片情况,治疗后肝功检查和不良反应情况,并评分记录观察表,综合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病情评价:根据患儿症状体征即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干湿性啰音的严重程度(无,轻,中,重)评为 0,1,2,3 分,综合病情评价分为 0 分:无症状体征;1 分:无发热,咳嗽较轻,无喘息,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精神好;2 分:无发热,咳嗽频繁,无喘息,肺部呼吸音粗,无啰音,精神可;3 分:伴发热,咳嗽重,伴喘息,肺部闻及少量干湿性啰音,精神稍差;4 分:伴发热,咳嗽、气喘严重,肺部闻及大量干湿性啰音,精神差治疗期间,逐日观察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进行评分,以判定疗效 1.2.2 不良反应观察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皮疹、肝功损害情况评价标准:根据患儿不良反应即:恶心,呕吐,皮疹,肝功损害的严重程度(无,轻,中,重)评为 0,1,2,3 分,评分记录观察表 1.2.3 影像学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胸部 CR 片观察比较,评价标准:0 分:双肺纹3理清,无阴影;1 分:双肺纹理粗重,无阴影;2 分:双肺纹理重,见点片状阴影;3 分:双肺纹理重,见大片密度增高影评分记录观察表 1.3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均以 x-±s 表示,采用 SPSS11.5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经方差齐性检验后,参数之间进行 t 检验,以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治疗后第 3 天,第 5 天,治疗组患儿的各种症状和体征综合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2 表 2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评分情况(x-±s) 注:两组比较,*P0.05 2.2 不良反应观察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恶心、呕吐、皮疹、肝功损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减少,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3 表 3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分析(x-±s) 注:两组比较,*P0.05 2.3 影像学观察结果表明,肺部 CR 片观察对比,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炎症阴影吸收时间明显缩短,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4 表 4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胸部 CR 检查变化情况分析(x-±s)组别例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对照组 382.56±0.441.10±0.45 治疗组 402.54±0.460.86±0.42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4MPP 是由 MP 感染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MP 由口、鼻分泌物经空气传播,传染源主要为急性期患者以及病愈后支原体携带者,高峰发病年龄为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以秋冬季为多,有流行趋势。
密切接触是最重要因素近年来支原体肺炎呈现出一些新的临床特点:①病情进展迅速;②合并肺内、外并发症者增多;③诱发气道高反应性,可致哮喘目前对于儿童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主要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为主阿奇霉素对肺炎支原体的作用强,不良反应较红霉素低,目前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阿奇霉素是一种半合成的氮杂 15 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组织对阿奇霉素的摄取快而释放慢,炎性反应部位的浓度较非炎性反应的浓度高 6 倍,血浆半衰期长达 70h,药物作用时间长,具有显著的抗生素后效应,有利于致病菌的抑制和清除但阿奇霉素也存在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过敏等副作用,且不能消除 MP 对机体已经形成的损伤和免疫紊乱,因而不能彻底地改善临床症状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呈重症表现逐渐增多,阿奇霉素、红霉素对支原体肺炎的疗效似有下降趋势,推测可能存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问题 中医学根据 MPP 发病特点及临床表现,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认为本病应归为中医“肺炎喘嗽”、 “咳嗽”及“温病”等范畴,疫毒侵袭,痰热内伏为 MPP 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能针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发挥整体优势,减轻病原体对机体的损害,更彻底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喜炎平注射液为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经磺化引入亲水性基因后制成的穿心莲内酯磺酸盐灭菌水溶液其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总酯磺化物 研究证明喜炎平有以下药理作用:(1)抗炎作用:喜炎平注射液可有效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释放,抑制炎症部位 PG 的合成,使促炎因子和抗炎介质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抑制过度的抗炎反应;可保护溶酶体膜,保持溶酶体5的稳定性;减少炎性渗出物,改善毛细血管循环,从而达到抗炎作用 (2)解热作用:喜炎平注射液能通过抑制下丘脑 PGE 和 cAMP 含量的升高,使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通过直接破坏内毒素结构达到退热的效果;(3)抗病毒抗菌作用:喜炎平通过引入亲水基团,活性增强,在血液中药物浓度更高,能很好穿透病毒细胞,占据病毒复制时的 DNA/RNA 与蛋白质的结合位点,阻止蛋白质对DNA/RNA 片段的包裹,阻断 DNA/RNA 的复制,从而抑制或杀灭病毒,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4)提高机体免疫力作用:喜炎平能提高血清白介素水平,促进免疫活性细胞的增殖,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脾内T、B淋巴细胞密度,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提高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减轻临床症状,有效缩短疗程。
(5)护肝利胆作用:喜炎平能显著降低SGPT、SGOT、SALP、HTG 水平 本文通过对比喜炎平联合阿奇霉素与单纯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组在退热、止咳、平喘、肺部啰音消失以及胸片肺部炎症阴影吸收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缩短,不良反应发生显著减少,故可以认为喜炎平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不良反应小的广谱抗感染药物,其抗炎、退热、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护肝利胆的作用,可对抗支原体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及机体免疫损伤,且无耐药性,与阿奇霉素联合使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有效缩短病程,减少毒副作用,可作为临床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的辅佐药物加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顺英.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和肺外并发症[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4):249-250. [2]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171—1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