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王长年智斗倭寇(明)朱国桢.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859942
  • 上传时间:2018-07-05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3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王长年智斗倭寇. (明)朱国桢古称操舟者为 “长年” [1] 王长年, 闽人,失其名 自少有胆勇, 渔海上 嘉靖己未 [2] ,倭薄会城大掠[3] ,长年为贼得,挟入舟舟中贼五十余人,同执者男妇十余人,财物珍奇甚众贼舟数百艘,同日扬帆泛海去长年既被执,时时阳为好语媚贼[4] ,酋长亲信之[5] ;又业已入舟 [6] ,则尽解诸执者缚,不为防 长年乘间谓同执者曰: “若等思归乎?[7] 能从吾计,且与若归[8] ”皆泣曰:“幸甚!计安出?”长年曰:“贼舟还,将抵国,不吾备,今幸东北风利,诚能醉贼,夺其刀,尽杀之,因捩舵饱帆归[9] ,此不可失也 ”皆曰:“善!”会舟夜碇海中 [10] ,相与定计,令诸妇女劝贼酒贼度近家[11] ,喜甚诸妇更为媚歌唱[12] ,迭劝,贼叫跳欢喜,饮大醉,卧相枕藉[13] 妇人收其刀以出长年手巨斧,余人执刀,尽斫五十余贼[14] ,断缆发舟旁舟贼觉,追之我舟人持磁器杂物奋击[15] ,毙一酋长年故善舟 [16] ,追不及 日夜乘风举帆, 行抵岸 长年既尽割贼级[17] ,因私剜其舌,另藏之挟金帛,并诸男妇登岸将归,官军见之,尽夺其级与金长年秃而黄须,类夷人[18] ,并缚诣镇将所[19] ,妄言捕得贼。

      零舟首虏,生口具在[20] ,请得上功幕府[21] 镇将大喜,将斩长年,并上功镇将,故州人也[22] 长年急,乃作乡语,历言杀贼奔归状镇将唶曰[23] : “若言斩贼级,岂有验乎?”长年探怀中藏舌示之镇将验贼首,皆无舌诸军乃大骇服事上幕府中丞某[24] ,召至军门复按[25] ,皆实用长年为裨将[26] ,谢不欲则赐酒,鼓吹乘马,绕示诸营三日,予金帛遣归并遣诸男妇而论罪官军欲夺其功者[27] 长年今尚在,老矣,益秃,贫甚,犹操渔舟注释:[1] 长( zhǎ nɡ掌)年:船工 [2] 嘉靖已末: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559) [3] 倭( wō窝) : 古代对日本的称呼 此指十四至十六世纪劫掠我国江浙一带和朝鲜沿海的日本海盗集团,即倭寇薄:迫近会城:指福建省会福州[4] 阳为好语:表面上讲些奉承话[5] 酋长:倭寇的头目 [6] 业已:已经 [7] 若等:你们 [8] 且:将 [9] 捩(li è列):掉转饱帆:乘风鼓帆[10] 会:适逢碇( dì nɡ定) :下碇碇,停船时抛入水中的石块,用处如锚 [11] 度( duó夺) :揣想 [12] 更为媚歌唱:轮番演唱娇媚的小曲[13] 枕藉( ji è介) :纵横相枕而卧。

      [14] 尽斫(zhuó卓):全部地砍杀掉 [15] 磁器: 瓷器[16] 故:本来 善舟:善于操舟驶船[17] 级:首级,人头[18] 类夷人:像貌类似倭寇[19] 诣( yì易):前往[20] “零舟” 二句: 残留的船, 贼寇的人, 活捉的人, 一一在此[21] 上功: 上报请功 幕府: 明代称地方的督抚衙门[22] 故州人: 原本是同州人, 即同乡[23] 唶(zè仄) :大喊 [24] 中丞:明代中央监察机构都察院的副都御史,与汉代御史中丞略同,而明代常以副都御史出巡地方,称为巡抚,所以此处中丞指巡抚[25] 军门:总督或巡抚官署复按:复察[26] 裨( pí皮)将:偏将,副将[27] “而论罪”句:对企图夺功的官军,依军法定罪朱国祯( 1558—1632) ,字文宁,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万历进士,天启时曾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因遭魏忠贤忌恨,托病返乡他对明代史事熟悉,纂有《皇明史概》一百二十卷《涌幢( zhuà nɡ壮)小品》 ,三十二卷,明朱国祯撰,刊行于天启年间此书杂记社会政治等方面的见闻,间及考证,关于明代的某些史料较有价值,但书中大多为摘采旧文作者曾建造一座活动木亭,名为“涌幢”,因以名书。

      解放后有中华书局点校本王长年有勇有谋文章通过两个回合的斗争,鲜明地展示了他过人的胆识第一个回合,写他是怎样战胜敌寇的当时许多被掳者束手无策,情绪悲观,他却十分沉着,不仅设下巧计,而且把人们组织了起来,终于夺帆而归第二个回合则是写与官军的斗争,官军不仅夺走了金帛与敌寇的首级,而且把貌“类夷人”的王长年当成敌酋押到了上司那里去请功王长年到镇将那里,才把真情实况一一说个清楚,终于在官军刀下脱险王长年举帆归来时,曾把敌人的舌头一一剜下,看来他对官军是早有充分认识的,因而不得不有所提防这篇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倭寇窜扰掳掠我国沿海的社会现实,同时,还有力地揭露了军官的腐败,而官军的腐败,正是倭寇敢于不断入境窜扰的重要原因。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