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论受教育权的国家保护义务.docx

25页
  • 卖家[上传人]:tang****xu1
  • 文档编号:167946295
  • 上传时间:2021-02-1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45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论受教育权的国家保护义务摘要:受教育权作为一种具体化的基本 权利,对于公民来说意义重大国家对受教 育权的保护义务首先在于尽可能地采取行 动以发展社会经济,使教育的发展同步于社 会的发展和国家义务能力的发展, 其次是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受教育权的 具体保护,受教育权的立法保护与行政保护 可以称作事前保护,司法保护则可以称作受 教育权的事后保护在延伸层面,国家的国 际法意义上的保护义务与国内层面的保护 一同构成受教育权保护的双重体系关键词:受教育权立法保护行政保护司 法保护一、引言教育对于人、社会和国家不可或缺,教育的 基本作用即在于保证受教育主体享有他们 为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 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 象方面的自由在现代社会,教育既是公民个人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手 段,也是培育作为民主政治具体承担者的健 全公民的重要途径;受教育权是公民生存权 和发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教育是人得 以全面自由发展的重要前提 受教育权与生 存权密切相关,在韩国、日本等国甚至被视 为生存权的组成要素,是保障公民在现代社 会中正常、体面地生存的权利,是公民在受 教育方面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和 自由,并可要求国家或他人为其受教育作出 或不作出一定行为、并履行一定义务的权利, 是公民其他社会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荷兰宪 法学者马尔赛文和唐对142部民族国家的成 文宪法所作的一项比较研究得出: % 勺宪法规定了受教育权利和实施义务教育; %勺宪法规定了参加文化生活,享受文化成果的权 利;%勺宪法规定了教育自由和学术自由的 权利这还不包括如美、德等教育地方分权 制国家在州宪法中所作的教育规定 由此可见,受教育权属于人权谱系应该没有疑义应该指出的是,受教育权作为一种积极的权 利主要是在20世纪以来福利国家出现的背景下兴起的由于教育文化人权不但具有自 由权之性质,通常也必须透过国家积极的作 为才得以实现,因此多属于社会权之范畴 正是由于受教育权的社会权利属性, 也即它是作为国家干预社会的宪法表现,在有些国 家,受教育权被认为是国家给予公民的一种 福利、利益和好处,是国家的恩德和赏赐 因此,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承认这一基本权利, 也不是所有国家的宪法都规定这一权利 规定受教育权为基本权利的国家主要是那些 倡导平等价值的社会法治国家及社会主义 国家的宪法和诸多国际人权规范, 如联合国大会于1966年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权利国际公约》第13条第2款的规定根 据〈〈公约》的规定,对于公民经济、社会和 文化权利的实现,国家负有包括尊重、保护、 促进和给付几个方面在内的重要法律义务。

      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第 26条也对受 教育权予以了明确的规定 根据国际法原理, 人权保障的义务主要是由民族国家承担的因此,平等地保护受教育权是联合国各成员 国和国际人权公约缔约国义不容辞的国家义务和国际责任受教育权作为一项经济社会权利,其实现的 程度最终决定于社会发展的水平,社会经济 的发展是受教育权充分实现的根本性保障 国家的义务首先在于尽最大可能地采取行 动以发展社会经济,并使其对受教育权的实 际保障水平不低于其真实能力所应当达到 的保障水平,使教育的发展同步于社会的发 展和国家义务能力的发展然后再是立法机 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受教育权的具体 保护,受教育权的立法保护与行政保护可以 称作事前保护,司法保护则可以称作受教育 权的事后保护二、受教育权的立法保护首先,立法机关负有制定切实完善的受教育 权法律体系的义务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只 是一个原则性的规定, 这一权利的具体实现 需要立法机关设定标准、实施的方法、遭受 侵犯的救济,否则,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将 大打折扣具体而言,教育机构如何设立; 经费的划拨与使用;师资的构成和资格的认 定;学生的入学要求、考试等均须立法机关予以立法规范。

      没有立法机关制定具体法律, 受教育权就无从变为现实正因为此,各国 宪法在明确规定受教育权的同时, 还明确规定了立法机关的立法职责如着名的〈〈魏玛 宪法》第10条即规定:“联邦对于宗教团 体之权利及义务,学校制度,包括高等学校 制度及学术图书馆制度等得以立法手续规 定其章则〈〈意大利宪法》第 33条第2 款规定:“共和国颁布教育方面的一般规范, 并设立各种与各级国立学校考察建国以来我国所颁布的四部宪法可以 得知,尽管对于有关教育条款的具体规定不 同,但都有“公民具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样 的规定我国现行宪法第 46条第1款将受 教育规定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为了保证宪法规定的受教育权的充分实现, 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分别规 定了教育的相关制度及实施各层次教育的 不同的要求和措施,从1980年中国第一部 教育法规〈〈学位条例》诞生以来, 20多年间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并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 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国 务院制定了一系列教育行政法规,国家教育 行政部门制定了近200项部门规章,省级 人大、政府制定了 100多项地方性教育法规 和规章。

      教育法律体系从无到有,日益完善, 初步形成了以宪法原则为基本依据, 《教育法》为基本法,包括教育法律、法规、规章 三个层次的教育法律基本框架,使我国教育 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有法可依,也为公民受教 育权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体系同时,有 关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制度等法律规定, 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 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和 保障但由于起步较晚,与那些法律体系较 为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有关受教育权的教 育立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 都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离法治的要求还相去甚远 在已经制定出来的法律规范上也存在着针 对性不强、不系统和不够具体的问题如成 人教育、民办教育和终生教育等教育形式的 法律地位、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基本保障 制度及措施、法律责任等重要问题尚缺乏明 确的法律规范,受教育者的程序性权利、法 律救济等也有待于进一步充实基于全国人大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核心地 位,加之宪法上确立的法律保留制度,全国 人大在人权保障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 的只有在全国人大的立法形成公民的具体 权利后,才能为公民基本权利得到较为全面 的保障提供一个前提条件在时下我国宪法 尚未进入司法适应层面的情况下,全国人大 的积极立法对人权保障更是具有相当特殊 的意义。

      当然,如前文所述,立法机关对于 立法事项享有自由裁量权, 立法机关在有责 任制定促进社会权利实现的法律的同时, 也构成了自身的立法裁量权也就是说,全国 人大是否制定法律、何时制定法律及制定怎 样的法律主要在它自身的掌控之中, 由自己审时度势,自主定夺其他主体只能采取一 定的形式和程序,对全国人大作道德上的督 促,使之产生立法上的动因关于公民能否 根据受教育权等社会权利的性质而享有直 接的立法请求权是一个极富争议的论题 早 期各国一般都持“否定说”,认为受教育权 条款科处立法者的是纯粹的政治上、道德上的义务,而非 法律上的义务,故公民不能据此享有具体的 请求权后来兴起的“肯定说”摒弃了 “否 定说”,认为社会权的规定是宪法对立法者 的“宪法委托”,其性质是一种具有强制性 的法律义务,公民甚至可据此请求法院进行 救济但同时也承认公民的请求权必须受到 一定的限制且须谨慎行使,而违宪审查机构 即便认定立法不作为违宪,也需要对立法权 给予充分与必要的尊重,以保证立法权的相 对独立的品格,贯彻法治国家的宗旨 [10]其次,立法机关还须理顺现有的涉及到受教 育权的法律法规及规章,进行及时清理,做 好衔接工作,以保证法律体系的一致性、协 调性。

      根据社会形势,及时审核已有的教育 法律法规,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制定的教育 法律,按照法定程序修改已与现实不适应的 部分,废除已经阻碍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部分; 审核不同级别的教育法律法规的统一性、 协调性,避免立法的重复和上下位法的冲突与 抵触即便做到了有法可依,也要十分注意 诸多相关法律之间是否协调和统一,不能出 现一个行为或事件适应这部法律或这个法 律条款是一种结果,而适应另一种法律或另 一个法律条款却得出差距很大的结果这种 奇怪现象再次,立法机关还需强化法律监督机制,这 本身即是权力机关的职权与职责一一尤其 是在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我国更是如 此教育法律法规的监督是依法治教、真正 落实公民受教育权的有力保障严格有力的 法律监督是一个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 通过教育法律监督,一方面能够减少或避免执法、 司法人员的主观性、任意性,另一方面能保 护受教育权在遭受不法侵犯时得到有效救 济然而,我国在教育法律监督方面,不管 是立法、执法和司法,还是受教育权的实现 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我国的法律监 督尚有待于健全和完善在立法阶段,通过 法律监督,赋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以专门 的职权,监督宪法的实施,保证宪法在整个 规范性文件体系中的最高权威。

      另外,保证立法机关制定的教育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 力高于同一级别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 法律文件的效力对于行政机关制定的教育 规范性文件而言,通过法律监督保证上级机 关制定的文件效力高于下级制定的文件效 力事实上,我国许多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 对于宪法和法律的违反即便是一目了然, 相应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没有进行过违宪和 违法性审查,这就使得教育法律规范没有统 一性和权威性因此,需要大力加强教育法 律监督工作三、受教育权的行政保护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行政机关对国家教育事务和社会公 共教育事务进行的决策、 组织、管理和调控 受教育权的行政保护首先意味着政府应当 建立和组织起符合现代教育特征的各种形 式与层次的教育,提供足够的教育设施和师 资力量,投入充足的教育经费其次,政府 应主动采取措施消除在获得和享有教育方 面所存在的各种歧视与不平等,公平分配各 种教育资源,教育条件和机会应该在法律和事实上毫无歧视地提供给所有的人,特别是 社会的弱势群体;教育费用应使所有的人都 能负担得起,对于经济困难的学生,政府有 义务给予资助[11]国家教育行政机关的行 政行为大致上可以分为抽象教育行政行为 与具体教育行政行为两类。

      抽象教育行政行 为是指教育行政机关在依法行使职权的过 程中,针对非特定对象而制定规章等具有普 遍约力的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如教育立法、 教育法规及教育政策等具有宏观性、指导性 意义的教育行政行为都属于此类行为 具体教育行政行为则指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工作 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委托组织等在行 政管理活动中,依法行使职权,针对特定对 象和特定事物所实施的影响教育行政相对 人权利和义务的一次性法律行为 我们可以分类来对其进行阐述第一,行政立法措施,也就是抽象教育行政 行为,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而制定 和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在抽象教育行政行为方面,自20世纪80年代以 来,国务院制定了几十部教育行政法规,并对建国以来制定的数百件教育行政法规进 行了整理和汇编工作 国务院各部委以及省 级人民政府也制定了一大批有关教育的政 府规章,从而大大丰富了教育法的内容 第二,行政执法措施,也就是具体教育行政 行为,是指教育行政机关为实施法律和行政 法规、规章而规定和采取的行政措施主要 包括:教育经费管理措施、教学工作管理措 施、教育事业计划管理措施、高校招生与选 拔工作管理措施、高校学位授予工作、管理 措施等内容。

      在受教育权的保障和落实方面, 我国政府已经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具体来说,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把 发。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