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讲说唱及戏曲音乐欣赏课件.ppt
61页第 五 讲 中国说唱音乐 和戏曲音乐欣赏,教学内容,,第一节 说唱音乐欣赏,一、说唱艺术简介 说唱艺术,也称曲艺,它以带有表演动作的“说”和“唱”来叙事抒情,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传统民间表演艺术 人们根据说唱艺术具体表演方式的不同,可将其大致分为说故事、说笑话、说唱故事、唱故事等四种 因后两种含有唱的因素且有乐器伴奏,具有明显的音乐性,因此称为说唱音乐中国的说唱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仅现存的曲种就有345种二、说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源头可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而正式形成则以唐代变文讲唱为标志,到宋代说唱音乐已趋于成熟,元明时期继续发展,及到清代达到空前兴盛,成为遍及全国有数百个曲种的艺术形式一)唐代以前关于说唱音乐的记载,近年史学家提出,古代瞽者“诵诗、说书、讲史”为说唱艺术的源头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被认为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 也有说汉《乐府》中的《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大型叙事诗是早期的说唱;成都出土的东汉陶俑是说书俑,并作为东汉时期就存在说唱音乐形式的例证但有争论).,教学内容,,早在隋代,民间已流行着一种说唱艺术形式:“说话”。
二)唐代的说唱音乐:变文讲唱 到了唐代,“说话”这种说唱形式在民间已经很盛行小说”、“转变”等三)宋、金时期的说唱音乐:条件成熟:有了说唱艺人专门的演出场所——勾栏瓦肆;有了文人加入到艺人组织的书会为艺人们撰写唱词 北宋时期的说唱音乐有:鼓子词、诸宫调、唱赚、陶真和涯词等 南宋时期说书的风气也很盛行,人称说书四家:“小说”、“说公案、铁骑儿”、“说经”、“说史”教学内容,(四)元、明时期的说唱音乐: 元代屡次下令禁止民间说唱,所留资料较少;明代 说唱音乐又得以兴盛元、明时期有代表性的说唱 音乐曲种主要有陶真、词话和弹词等五)清代的说唱音乐:说唱音乐空前繁荣,首先是南方的弹词,再是北方的各类大鼓;其它还有各地的牌子曲、道情、各类琴书等 清代,除了宋代的“陶真”、“渔鼓”,元代的“词话”,明代的“弹词”和“鼓词”仍在流行外,还出现了—些新的说唱形式例如“子弟书”、“岔曲”等鸦片战争以后,新兴的说唱艺术形式发展很快,不仅品种繁多、流派纷呈而且唱腔丰富、唱技精湛清末民初,南方曲种如苏州弹词在上海兴起,北方曲种如京韵大鼓诞生、单弦成为北京说唱艺术中生命力最强的曲种,以及从农村流入城市的曲种,如梨花大鼓、河南坠子等都说明城市说唱艺术更加成熟、更加普及。
教学内容,,三、说唱艺术的分类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曲艺卷》统计,中国的曲艺品种(包括相声、快板及少数民族的曲艺形式)有346个这些曲种,根据其演唱特点大致可分成七大类1、大鼓类演员用板和一面大鼓敲打节奏例如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胶东大鼓、湖北大鼓、长沙大鼓、广西大鼓等2、弹词类表演者大都是一至三人,有说有唱乐器多数以三弦、琵琶或月琴为主,自弹自唱例如苏州弹词、扬州弹词、长沙弹词、绍兴平湖调等教学内容,,3、渔鼓(道情)类表演者用渔鼓和筒扳作为伴奏乐器例如河北渔鼓、陕北道情、江西道情、湖北渔鼓、四川竹琴、河南坠子等4、琴书类演唱形式活泼多样有一人独唱的,也有多人群唱有站着唱的,也有坐着唱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扬琴,所以叫做“琴书”例如山东琴书、北京琴书、徐州琴书、常德丝弦、云南扬琴、四川扬琴等5、牌子曲类这一类包括很多曲种,凡是直接吸收民歌小调或间接从戏曲里吸收曲牌联成一个套曲的曲种,都可归入这一类例如单弦、湖南丝弦、广西文场等流行在北方的牌子曲多以三弦为主流行在南方的牌子曲则多以扬琴、琵琶、二胡为主教学内容,6、杂曲类这一类和牌子曲类的曲种有共同点,即,都是从民歌小曲和戏曲而来的曲牌。
区别是杂曲类的曲种即使具有几个曲牌,但在一个唱段中,也不把几个曲脾联成套曲,而是只用一两个基本曲调反复演唱如浙江莲花落、湖北太平年、山东四平调、天津时调、湖北小曲、榆林小曲等 7、走唱类这一类的特点,是带有歌舞色彩的流动性表演演员边走边唱,并有大动作的走场,所以叫“走唱”例如安徽的《风阳花鼓》、湖北的《三棒鼓》、四川的《车灯》、《盘子》、东北的《二人转》等 也有分为两大类:牌子曲类与鼓书类,即唱曲子与说书两大类除上述有唱的七大类儿在整个曲艺艺术中,还有只说不唱的:快书、相声、评书三类教学内容,四、 说唱音乐欣赏1、京韵大鼓2、苏州弹词3 、东北二人转,教学内容,,京韵大鼓京韵大鼓清末民初形成并流行于北京、天津地区由当时的鼓书艺人刘宝全等把原用河北语音演唱的木板大鼓改用北京语音演唱,广泛吸收京剧唱腔及北京流行的民间曲调创制新腔,并在木板大鼓原有伴奏乐器三弦外,增加了四胡和琵琶,形成了一直流传至今的京韵大鼓专唱短篇曲目,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京韵大鼓是唱中有说,说中有唱 欣赏京韵大鼓《剑阁闻铃》片段,这一唱段讲述了唐玄宗风流轶事中的悲剧篇章唐玄宗是个半昏半明的皇帝在位的后期愈发地骄横淫逸,沉迷酒色,致使奸臣当道,潘镇谋反。
安禄山,史思明等率兵一举大破潼关,玄宗仓皇逃出长安,行至马嵬坡时随行士兵哗变;先杀了杨国忠又迫使玄宗将他百般宠爱的杨贵妃赐死众怒平息后玄宗才被士兵护送西行途经蜀中剑阁,时值寒秋霪雨霏霏,夜雨闻铃,致使离乱中的唐明皇思念爱妃,不胜伤感,遂有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名句“夜雨闻玲断肠声”京韵大鼓《剑阁闻铃》即取此意而作 《剑阁闻铃》在音乐上采用了典型的传统的京韵大鼓唱腔结构欣赏京韵大鼓《 剑阁闻铃.flv》片段,,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题壁有诗皆抱恨,入祠无客不伤情万里西巡君请去,何劳雨夜叹闻铃杨贵妃梨花树下香魂散,陈元礼带领着军卒保驾行啊),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她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在师承刘派的基础上,博采众家之长,充分运用和发挥她那甜美的嗓音,宽广的音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骆派”京韵大鼓,蜚声曲坛,被誉为“金嗓鼓王”她的代表作《剑阁闻铃》、《伯牙摔琴》、《红梅阁》等,让听众百听不厌 骆玉笙演唱了多半个世纪的《剑阁闻铃》,如今已成为一代绝唱完),京韵大鼓的音乐风格,唱腔旋律起伏较大,节奏变化鲜明、强烈 京韵大鼓的结构严谨,唱词包括有诗篇、正文和尾声三个部分,形式完整 京韵大鼓是以北京话演唱的曲种之一,行腔中常用四度跳进单程,使得京韵大鼓有着刚健挺拔的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2006年5月20日,苏州弹词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苏州评弹,苏州弹词,苏州弹词简称“弹词”,又称“小书”,发源于江苏、苏州,盛行于江、浙、沪的长江三角洲一带,是一种散韵文体结合,以叙事为主、代言为辅的苏州方言说唱艺术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欣赏《新木兰辞》片段,,唧唧机声日夜忙,木兰是频频叹息愁绪长,惊闻可汉点兵卒,又见兵书十数行,卷卷都有爹名字,老父何堪征战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兄长,我自钗环是女郎清纯淡雅盛小云许多人说盛小云生来就应该是唱评弹的舞台上的盛小云秀丽温婉,眼神灵动,嗓音清脆,宛如画中人她使你想到小桥流水和街巷深处的园林 年轻的盛小云,唱评弹已经23年这23年,她亲历了评弹复苏、繁盛、发展的历史评弹流淌在她的血液里,这门古老的艺术,早已溶入她的生命。
35岁的盛小云,是评弹界和书迷公认的最优秀的演员之一,获过的奖数不清盛小云还多次赴法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演出,在中国台湾演出时更是轰动一时,被称为“从画上走下来的苏州美女”说唱音乐的基本特征,1、说唱是叙述、摹拟和抒情的结合 2、说唱是音乐和语言的结合 3、说唱是说白和唱腔的结合 4、说唱是文学、音乐、表演的结合 5、说唱音乐具有乡土性说唱音乐与其他民间艺术的联系与区别,一、与民歌的不同说唱音乐是民间艺人讲故事的一种形式,属于表演艺术,唱词中对情节的描绘要尽量细致,时间、地点、人物、及环境交代得清楚具体在音乐上,其共同特点是:字多腔少,一般无拖腔,节奏规整,旋律性不强,音调几乎是语言稍加升华,四声稍加夸张这种念诵性唱腔作为说与唱的结合常表现为半说半唱,成为说唱音乐中大量的独具风格的唱腔另外,说唱音乐在演唱、伴奏及发音吐字上都一定的说法二、与戏曲音乐的不同音乐在表现方法上以叙事和代言相结合,以第三人称为主的第三人称与第一人称相结合的表现方法由一两个演员运用语言和音乐模拟多种人物来叙述讲故事的形式,要模拟书中人物的口吻、姿态和性格,把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确生动的刻画出来从事说唱艺术的演员不能象戏曲演员一样进入角色,只能是“跳进跳出”,大量的情节只能是靠叙述。
与戏曲音乐的区别是:“演戏是现身中的说法,而弹词是“说法中的现身戏曲音乐的任务是要塑造人物和表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说唱音乐主要是讲唱故事而决定第二节 戏曲音乐,一、戏曲艺术概述戏曲音乐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作为中国传统的戏剧样式,它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全国范围内的戏剧剧种共有400多种一)戏曲的形成与发展,先秦时期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唐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宋金时期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朝时期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
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明清时期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二)戏曲的分类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二、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1、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 2、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戏曲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现实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们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4、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将博大多彩的生活再现于小小的舞台它运用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三、戏 曲 程 式 程式是戏曲中运用歌舞手段表现生活的一种独特的技术格式唱、念、做、打,一招一式,皆有程式,每一程式都蕴含着演员深厚的艺术功力自报家门、跑龙套、搭架子、打背躬、抄过场、亮相、起霸、趟马、走边、挡子、对子、抬轿、跑圆场等自报家门是戏曲中主要人物出场时的自我介绍。
它由引子、定场诗、坐场白组成自报家门是一种戏剧特殊的表现手法,在戏曲的传统戏中普遍运用,而在许多新编剧目中,对剧情和角色的介绍,则一般不再采取这样的手法 跑龙套:“龙套“是指戏曲中扮演士兵、夫役、宫女等随从人员,因穿特殊形式的龙套衣而得名在戏曲表演中,龙套可以虚拟千军万马,起烘托声势的作用搭架子:戏曲常用舞台手法指幕后的答话的声音效果,常在剧本上标以“内答” 、“内应”或“内打更介”等舞台提示 打背躬:戏曲常用表演手法指剧情发展中有二人以上同时在场,其中一人在暗自思考或评价对方言行时,用来表达其内心活动的唱、念或表情、身段 抄过场:戏曲舞台调度程式,俗称“抄过儿”在戏剧情节不中断的情况下,另用两组戏剧人物各从上下场门分头出场,自舞台两侧经台口交*疾走,再同时分头下场,叫做“抄过场” 亮相:指剧中人在上、下场或一段舞蹈动作结束时的短暂停顿,通过形体造型,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 起霸:主要表现古代将士出徵上阵前,整盔束甲的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