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_小河淌水_的文学抒情特征.pdf
1页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教研探索06/2012试论《小河淌水》的文学抒情特征◆唐艳凤( 首都师范大学)通过对云南民歌 《小河淌水》 歌词文本的解读, 探讨其字里行间的文学抒情特征主要表现了三个方面: 一是 《小河淌水》 的歌词表现为显著的简洁、 活泼的口语化特征, 有加强情感的作用; 二是它通过歌词营造意境的手法, 为表现歌曲的艺术情感提供了良好的铺垫; 三是通过对民歌 《小河淌水》 主题爱情的解读, 欣赏歌词字里行间所表达的爱情观念的纯洁与美丽歌词口语化意境再现主题表现爱情《小河淌水》 是表达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 爱慕及近乎呐喊的呼唤青年男女, 劳动之余, 即兴歌唱, 随境成词, 歌由心生最初是独唱, 后发展为对唱, 现有叙事的倾向音乐兼有彝族、 白族、 汉族民歌的元素通过对现今流行的 《小河淌水》 的歌词和曲调的研究, 笔者试着从文学的角度探讨欣赏 《小河淌水》 的抒情特征本文所用作品歌词如下:月亮出来亮汪汪, 亮汪汪, 想起我的阿哥在深山哥像月亮天上走, 天上走, 哥啊!歌啊!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月亮出来照山坡, 照山坡, 山下小妹深情想哥哥哥像月亮天山走, 天上走哥也!哥也!一阵清风吹上山坡哎。
月亮出来河水清, 河水清, 小河淌水也声连声, 妹送阿哥一程, 又一程,哥啊!哥啊!阿妹就像月下小河水一、 强烈的口语化特征《小河淌水》 歌词很口语化, 这是民歌的普遍特征云南地区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 造就了云南简洁、 活泼的口语文化歌词中 “月亮出来 ‘亮汪汪’ ” , 是很南方口语化的语言这样的语句在南方, 特别是云南地区口语中是很常见的如 : “白生生 ” 、 “红彤彤 ” 、 “绿油油 ” 、 “俏生生” 等透过文字表现的形式, 可以感知, 歌曲中的少女站在小河边, 看着像水一样的 “亮”的河水, 她的心情是愉快的、 纯洁的如那[水在日月光的照射下, 波光闪闪] ; 从里到外鲜活的 “白” ; 同时, 少女的情怀又是羞涩的, 腼腆的她的脸像初生太阳一样的 “红” ; 像油一样反光的 “绿” ; 少女很有生命律动的 “美”等这一句歌词在提取少女的抒情意愿是很到位的通过借景造境、 情感烘托, 立即将音乐的旋律拉入正题, 并为下步打好了基础语言交流中, 字数多而复杂, 是口语强势, 隔山呼应; 字数少而简单, 是书面语强势, 近距离交流 《小河淌水》 成曲于云南的弥渡弥渡特有的地形特征, 也为当地人民表达情感提供了天然条件。
弥渡地形 “九山一坝” ,毗雄河、 毗雌河、 白方河、 牛街河等流经县境, 经礼社江等成为红河上游, 元江支流任何江河源头水流一般都是清且浅, 水流清澈见底符合歌词 “清悠悠” 的准确描述弥渡县境西北九顶山峰海拔 3117·9 米, 县境东南金宝山麓的礼社江心海拔 1223 米, 一县之境海拔差程近二千米[1894·9米 ] 隔山有回音, 见面走一天” 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弥渡山歌稍长呼应, 句尾重叠的调式特征稍长呼应 : “想起我的阿哥— — —在深山 — — —” , “山下小河淌水— — —清悠悠” 等句尾重叠 : “亮汪汪, 亮汪·汪 — — —” ; “天上走, 天上·走 — — —” ; “照半坡, 照半·坡— — —” 等山的回音, 不但忠实记录了山歌抒情歌唱的自然环境, 而且成为了加强情感表达的特殊调式, 同时成就了 《小河淌水》 艺术表达的特殊魅力此时, 声音在现实环境里是唯一的表达情感的媒介山盟海誓的恋人通过山的折射听得见声音, 见不到身影汹涌澎湃的爱恋激情, 层层加叠, 从山巅冲出, 乘河流激荡热烈真诚的感情, 在特殊环境中得到群山激流的共鸣人赋予山峰激情, 山河赋予人灵气。
因此, 这种短字词的、 口语化、 直接式的表情达意的抒情方式, 正是 《小河淌水》 的精妙之处而其歌词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简短精练、 缓慢悠长的语调, 也正是文学作品里所需要的二、 意境的再现《小河淌水》 , 一首表现女性纯净、 浓烈地思念情郎的心思的民歌, 如一道抚慰心田的暖流, 在曲调的缓缓而行中, 提升了思念的厚度这上天入河的思念, 将一个少女思念阿哥的浓浓情意, 融化在一片纯净、 宁静的月夜小河边月亮, 古往今来皆被人当作思念的神圣化身 , “情人怨遥夜, 竟夕起相思 ” 是难耐的思念 ;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 是追逐的思念;“待月西厢下, 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 疑是玉人来 ” 是含蓄的思念 ; “谁料江边怀我夜, 正当池畔望君时 ” 是等待的思念 ; “今朝共语方同悔, 不解多情先寄诗 ” 是幽怨的思念 小河淌水” , 是纯净的、 水一般的思念, 宁静中透着急切, 盼望中显露期待, 这一份对情哥哥的思念, 月亮听了含羞躲进云里, 河水听了放慢脚步歌曲最感动人的是它的意境没有刻意的语言修饰, 却能令人油然而生思念之感歌曲, 可以说是情感和想象结合的艺术情感用来抒发, 想象正好弥补了情感不能触及的深层心理感受。
如那皎洁清澈的月光, 和那静静流淌的河水, 一个脸上含羞、 脚步轻快、 眼眸多情的少女, 面对着月亮,和欢快、 跳动的水流, 心底不由自主地思念起远方的情哥这份思念, 无处排解, 令人着急恰好, 今夜月明如水, 心里思念情哥, 便就着月光, 唱吧!唱给月亮听, 希望远方的情哥也在看着这皎洁的月亮; 唱给河水听, 将这思念, 流到情哥的心田 《小河淌水》 以月亮、 小河、 少女为三位一体, 形象地塑造了一幅河边少女思春的画面现时, 也通过月亮、 河水这两个文学中通常用来表达相思、 思念的意象, 极为巧妙三、 歌词中纯美爱情的表现表现主题是音乐抒情的重要作用爱情, 历来是音乐作品与文学作品中传唱不衰的主题 《小河淌水》 选择以爱情为主题, 契合了云南当地青年男女劳动之余的精神追求爱情, 可以点燃一个人的生命之火, 可以撕烂时空的距离, 可以拉近人与人的空间距离在情人的眼里, 基于爱情的思念, 可以战胜时空和距离歌曲的歌词, 以爱情为表现主旨, 正是少女内心爱情表达的最佳诠释虽然全曲的歌词没有出现一个 “爱” 字, 但是 “想” 这个字却把一个少女的爱情完全展露少女以一个 “想” , 热烈而急切地想,传达了少女的羞涩又大胆的爱和敢于表达、 敢于抒发的性格。
歌曲在行文遣词中凸显的文字张力, 与少女的心理极为吻合将少女所有的情意唱尽和水面朦胧、 恍惚、 闪烁的月光相反, 少女大胆热烈的情感抒发, 则令人为之动容, 而顿生爱抚之心参考文献:[ 1] 黄庆和. 云南民间歌曲选[M] . 北京: 音乐出版社, 1957.[ 2] 段卫红. 从 《小河淌水》 看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7, ( 04) .[ 3] 尹宜公.《小河淌水》 纪事[M] . 昆明: 云南民族出版社, 2005, 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