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要素禀赋理论(精品).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445592948
  • 上传时间:2022-09-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国际经济学讲义 要素禀赋理论在Ricardo模型中,我们用技术差异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而在第三章的后面,我们证明了即使两国技术完全相同,由于偏好的不同,也可能产生国际贸易在这一章,我们将证明:即使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相同(这体现在等产量曲线上),两国偏好也完全相同,仅仅由于两国的要素禀赋存在差异,也可能产生贸易的可能在这里,我们的理论模型为,也即两个国家(1和2),两种产品(X和Y),两种要素(K和L)如果仅有两种禀赋:资本和劳动,甲国资本充裕,而乙国劳动充裕,那么甲国密集使用资本的部门必定更具有竞争力,而乙国密集使用劳动的部门一定更具有竞争力为了后面的分析更方便,我们首先要定义两个概念,即要素禀赋和要素密集度4.1 要素充裕度(factor abundance)要素充裕度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说明:要素充裕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该国绝对要素量无关对于右图来说,、分别代表1国和2国要素总量束那么,1国要素充裕度为2国的要素充裕度为也即,要素束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决定了该国要素充例如,1国资本存量为,劳动存量为,那么1国要素充裕度可以用来衡量。

      裕度我们从中也可看出,1国相对2国来说,资本更加充裕,劳动更加稀缺,而2国相对1国来说,资本更加稀缺,而劳动则更加充裕这说明,我们所说的一国某种要素的稀缺和充裕,只能是相对另一个给定国家来说的例如,中国相对美国来说,是一个资本稀缺而劳动充裕的国家;但若相对朝鲜来说,可能是一个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问题】如右图所示,哪一国为资本充裕?哪一国为劳动充裕?答:1国为资本充裕,2国为劳动充裕4.2 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这个概念时针对产品而言,与国家无关要素密集度是指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说明: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我们经常说,服装相对汽车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但是,无论那种产品,都可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任意组合来生产生产服装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资本较多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汽车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使用劳动较多的生产方式只要要素是可替代的,这一定可以做到那么我们是从什么角度认为 “服装相对汽车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呢?其实,我们说“服装相对汽车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时候,一个隐含的假定是:在要素价格相同的时候,而生产者又是利润最大化的如右图所示,两条曲线分别表示X和Y的两条任意的等产量曲线。

      当要素的相对价格为红线(更陡)所表示时,那么厂商最优化产量分别在A、B两点,那么显然X的要素(资本)密集度较Y为高当要素的相对价格为蓝线(更平)所表示时,那么厂商最优化产量分别在C、D两点,显然X的要素(资本)密集度较Y为高或者可以说,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Y为劳动密集型产品我们称产品X较Y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当且仅当要素价格相同且生产者最大化利润时,X的要素密集度总是大于Y的要素密集度4.3 生产可能性曲线我们现在由要素禀赋差异推导出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这里,我们假设两国生产技术完全相同也即:对于X产品,两国等产量曲线完全相同;对于Y产品,两国等产量曲线也完全相同如上面左图,1国的要素禀赋束在,而2国的要素禀赋束在红色的(更陡)等产量曲线代表了X产品的生产技术,而蓝色的(更平)等产量曲线代表了Y产品的生产技术如果两国都使用所有要素进行有效率的生产某一种产品,那么,1国将比2国能够生产更多X,而2国将比1国能够生产更多的Y这反映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就是上面右图所表示的一种情况其中,较陡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代表了Y产品的生产优势,这显然是2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较平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代表了X产品的生产优势,这显然是1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4.4 封闭经济均衡两国恰好与同一无差异曲线相切,得到了它们的自给自足点对于1国来说,它的生産優勢在X産品上,因此1国的相对价格线较平缓(或者说X更便宜),而2国的生产优势在Y产品上,因此2国的相对价格线比较陡峭(或者说X更贵)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假设这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完全对称,且在封闭经济中它们达到了同一个效用水平(记住:它们的无差异曲线是相同的)4.5 开放经济均衡如果两国互相开放,则相对价格平均化,假设这个价格使得两国预算线恰好重合,那么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通过专业化生产,两国消费点都在E这使得两国的效用较封闭状态更好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1国进口了Y,出口X;2国进口了X,出口了Y或者,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充裕要素的产品,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这个定理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Heckscher和Ohlin师生俩提出因此又称H-O定理4.6 对H-O定理的实证检验:里昂惕夫悖论对H-O理论的第一次实证检验是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Leontief根据美国1947年进出口行业的数据,对H-O理论进行了验证按照一般认为,美国应该是一个资本充裕而劳动稀缺的国家,因此它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实证结果却是: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史称“里昂惕夫之谜”或“里昂惕夫悖论”The Leontief Paradox)1956年,leontief本人根据美国1947——1951年的数据,又进行了实证分析,仍然得出同样的结果后人对此有以下几种解释:要素密度逆转(Factor Intensity Reversal)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一个隐含的假设为:对于任何一种要素相对价格,X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而Y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如图,曲率更高的蓝线表示X产品的等产量曲线,而曲率更低的红线表示Y产品的等产量曲线,它们有两个交点,这是与以前不同的地方那么,当要素相对价格较高时(较陡),Y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而X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当要素相对价格较低(较平),Y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而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这就发生了要素密度逆转但是,如果在某些要素相对价格下,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在另一些要素相对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要素密度逆转我们用右图来表示由于美国作为最发达国家和其他国家的要素相对价格存在较大差别,有可能出现在美国为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在其他国家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现象(最典型的莫过于农业)。

      因为里昂惕夫是根据美国的技术条件来测算进口商品在其他国家生产时的要素密度,因此可能会发生一些误会需求逆转(Demand Reversal)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假设了两国偏好完全相同或近似但偏好在决定贸易的模式中,也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当一国对于某一商品具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偏好该商品,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贸易模式发生改变,这就是需求逆转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湖南人喜欢吃辣椒,即使它生产辣椒是最具有优势的,它还是要从外省进口辣椒我们用图来正式说明较平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1国,而较陡的无差异曲线表示2国,那么根据H-O定理,1国应该出口X,而2国出口Y但由于偏好(无差异)曲线的显著差异,1国的X的相对价格不低反高,2国的Y的相对价格不低反高那么国际相对价格则将其平均化这使得1国进口X,2国进口Y基于需求逆转,里昂惕夫之谜可以这样解释:虽然美国的资本比较充裕,但如果美国消费者的消费结构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占据了绝大部比重,美国则有可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然而,用需求因素来解释各国居民的消费偏好的差异可能是有问题的巴西人喜欢咖啡是因为巴西生产咖啡的结果;法国人喜欢葡萄酒是因为法国地中海沿岸生产葡萄。

      这似乎又证明,供给创造了需求贸易保护另一个解释是,美国存在很高程度的贸易保护,这种贸易保护主要针对美国缺乏竞争力的劳动要素密集型产品(农产品),因此美国的进口产品中缺乏农产品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个解释不能够满足一般均衡的条件:假如美国实行贸易保护农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时,与美国发生贸易的国家都只能以本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去与美国贸易,这似乎很难说得通或许,仍然可以用贸易保护本国弱势产业的理由去解释人力资本密集一种较可信的解释是,美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不但具有较充裕的资本,还拥有较充裕的人力资本因此,美国出口的商品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人力资本密集型产品自然资源有人指出,自然资源与资本在生产中往往是互补的因此,一些自然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如能源,往往也是资本密集型的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美国的某些自然资源是相对稀缺的,如石油这样,美国的大宗进口商品很多是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因此,如果考虑到自然资源,里昂惕夫之谜也许可以得到较好的解释,也即:美国看似是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其实是在进口自然资源4.7 国际贸易对本国生产要素收益的影响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要素受益等于其边际产量乘以产品的市场价格(边际产品价值)。

      其中,为产品价格,一般来说,相对封闭经济而言,出口产品价格上升,而进口商品价格降低为要素的边际产量(或边际生产力),一般来说,当一种要素不变时,另一种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会随着其投入量的不断增加而下降,这就是所谓的“边际要素生产率递减”短期影响在短期,我们假设生产要素不会在各部门流动由于各行业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都没有改变,因此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率没有变动,工资和利润的变动主要由产品价格的变动决定那么很显然,在短期内,价格上升的行业(出口行业)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获益,而价格下降的行业(进口行业)中的所有生产要素都会受损中期影响我们假设在中期,劳动力可以在行业间流动,而资本还来不及流动出口行业产品价格上升,生产会扩大;进口行业产品价格下降,生产会缩减 因此出口行业劳动需求增加而进口行业的劳动需求减少 劳动力会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 那么,进口行业人均资本上升,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下降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上升;而出口行业人均资本下降,资本边际生产率上升而劳动的边际生产率下降那么,对于出口行业而言,产品价格上升,而劳动边际生产率下降,工资升降不确定,但实际工资下降,资本边际生产率提高,利率上升。

      对于进口行业而言,产品价格下降,而劳动边际生产率上升,则工资升降不确定,但实际工资提高,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利率下降我们可以看出,价格上升行业(出口行业)中的不流动要素继续受益,而价格下降行业(进口行业)的不流动要素进一步受损而流动要素收益不确定长期影响在长期,两种要素都可以流动,或者说,资本也可以从进口行业向出口行业转移但是,由于进口行业和出口行业的要素密集度并不相同,因此必然造成一种要素相对剩余而另一种要素相对短缺具体的说,是出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相对短缺而进口部门密集使用的要素相对剩余我们举个例子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