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心理学培训讲义课件.ppt
76页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考核方式课程性质:考察(非试卷考核)课程性质:考察(非试卷考核)最终成绩组成:最终成绩组成:1 1、日常出勤(、日常出勤(30%30%)2 2、课堂表现(、课堂表现(30%30%)3 3、作业(、作业(40%40%)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禁忌行为1 1、带饭进教室、带饭进教室2 2、旷课,连续三次直接记零分、旷课,连续三次直接记零分3 3、迟到、早退、迟到、早退4 4、频繁请假、频繁请假5 5、自习时间看、睡觉、讲话、自习时间看、睡觉、讲话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参考用书书书 名:名: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编编 者:胡正凡、林玉莲者:胡正凡、林玉莲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课程内容绪论绪论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一章:感觉、知觉与认知第二章:环境知觉第二章:环境知觉第三章:环境认知第三章:环境认知第四章:环境第四章:环境- -行为关系的理论行为关系的理论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五章:噪声、拥挤和空气污染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六章: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第七章:城市环境的体验和认知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第八章:场所的评价意象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九章: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第十章:城市环境的影响及相关讨论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第十一章:建筑环境与行为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绪 论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绪论基本任务01020304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学科特点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1、环境心理学基本任务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的行为与人所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应用这方面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应用这方面知识改善物质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最早:纪元前,希腊帕提农神庙的错觉校正最早:纪元前,希腊帕提农神庙的错觉校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2、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1950s-60s1950s-60s:西方城市环境恶化,环境与行为关系引关注:西方城市环境恶化,环境与行为关系引关注1960s1960s末:环境心理学在北美兴起,多学科交叉研究末:环境心理学在北美兴起,多学科交叉研究1960s1960s:亚洲日本起步最早:亚洲日本起步最早1980s1980s:日本与美国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日本与美国联合举办学术研讨会1970s1970s:欧洲英国起步最早:欧洲英国起步最早,做出最直接贡献,诞生第一,做出最直接贡献,诞生第一个高校环境心理学教学大纲,创办相关刊物个高校环境心理学教学大纲,创办相关刊物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2、环境心理学发展简史19971997年:日本、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研究协会在年:日本、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研究协会在日本东京大学召开日本东京大学召开“面向面向2121世纪的环境世纪的环境- -行为研究国际会行为研究国际会议议”,从众多研究课题中归纳出热点课题,从众多研究课题中归纳出热点课题1980s1980s:我国才起步从欧美日引入理论方法:我国才起步从欧美日引入理论方法19931993年:举办首次学术会议年:举办首次学术会议19961996年:举办二次学术会议年:举办二次学术会议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3、环境心理学研究对象多学科交叉:文化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多学科交叉:文化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城市规划、风学、社会学、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和环境保护等景园林、建筑学、室内设计和环境保护等“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一词首先由心理学家一词首先由心理学家普洛尚斯基普洛尚斯基、伊特伊特尔森尔森提出提出环境心理学研究以下三者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环境心理学研究以下三者与行为之间的关系:物质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信息环境(如虚拟环境)信息环境(如虚拟环境)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环境心理学特点把环境把环境- -行为关系作为整体进行研究行为关系作为整体进行研究以实际问题为取向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多学科性质多学科性质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章 感觉、知觉与认知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主要内容第一节感觉第二节知觉与认知第三节知觉研究与环境设计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主要内容第一节感觉第二节知觉与认知第三节知觉研究与环境设计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一、感觉的特点一、感觉的特点1、反映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反映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2、反映客观的个别属性、反映客观的个别属性3、感觉是主客观形式的统一、感觉是主客观形式的统一4、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对同一对象,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 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不仅会引起厌烦,还会产生强烈在缺乏刺激的环境中不仅会引起厌烦,还会产生强烈的痛苦,并有损于健康的痛苦,并有损于健康感觉剥夺实验感觉剥夺实验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二、感觉刺激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的感觉刺激对婴幼儿尤不可或缺。
日常生活中的感觉刺激对婴幼儿尤不可或缺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一)刺激作用于相应的感受器 视觉、听觉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皮肤觉嗅觉、味觉、皮肤觉 运动觉、平衡觉运动觉、平衡觉(二)感觉阈限(二)感觉阈限 下绝对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下绝对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 上绝对感觉阈限:感觉的最大刺激量上绝对感觉阈限:感觉的最大刺激量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注意(三)注意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无预设目的,不需作意志努力无预设目的,不需作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设目的,需作意志努力有预设目的,需作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有预设目的,不需作意志努力有预设目的,不需作意志努力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注意(三)注意 客观事物能否引起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特点,客观事物能否引起注意,一方面取决于刺激物特点,另一方面取决于人自身状态:另一方面取决于人自身状态:1、刺激物的对比强度:、刺激物的对比强度:相对强度更重要相对强度更重要2、刺激物的状态:、刺激物的状态:变化的更能引起注意变化的更能引起注意3、刺激的新异性:、刺激的新异性:避免千篇一律避免千篇一律4、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散乱的事物经过有效组织后能增加广度散乱的事物经过有效组织后能增加广度5、个人特征:、个人特征:兴趣、需要、情绪或健康状态兴趣、需要、情绪或健康状态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感觉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一)相互加强或削弱(一)相互加强或削弱 一般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一般规律: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会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激会降低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放音乐减轻牙科手术患者疼痛放音乐减轻牙科手术患者疼痛迪士尼乐园米奇大街放轻音乐迪士尼乐园米奇大街放轻音乐以增强视觉效果以增强视觉效果微声刺激能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声刺激能提高视觉感受性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感受性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 相同感觉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如相同感觉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如正后象正后象、负后象负后象正后像正后像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相同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相同负后像负后像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相反后像品质与刺激物相反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二)联觉(二)联觉 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指一种感觉引发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听到音乐产生相应视觉听到音乐产生相应视觉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感觉(二)联觉(二)联觉 在设计中常用的色彩联觉:在设计中常用的色彩联觉: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轻重感、面积感、动静感色彩的温度感、距离感、轻重感、面积感、动静感 圣彼得堡的彼得宫黄金色与圣彼得堡的彼得宫黄金色与寒冷气候对比寒冷气候对比明度高显距离缩小,明度低则反之明度高显距离缩小,明度低则反之用浅绿色刷墙显房间宽敞用浅绿色刷墙显房间宽敞色彩的温度感色彩的温度感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距离感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二)联觉(二)联觉 在设计中常用的色彩联觉:在设计中常用的色彩联觉: 深色感觉重,浅色感觉轻深色感觉重,浅色感觉轻装修顶棚、墙常比地面色浅装修顶棚、墙常比地面色浅面积相同的两色,明度高且色浅者有面积相同的两色,明度高且色浅者有放大感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面积感色彩的面积感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一节 感觉(二)联觉(二)联觉 在设计中常用的色彩联觉:在设计中常用的色彩联觉: 暖色为动感色彩,使人兴奋暖色为动感色彩,使人兴奋商店常以红、金色刺激购买欲望商店常以红、金色刺激购买欲望冷色为静感色彩,使人沉静冷色为静感色彩,使人沉静办公楼常以灰暗色调使人庄重沉稳办公楼常以灰暗色调使人庄重沉稳色彩的动静感色彩的动静感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感觉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四、引起感觉的主客观因素(三)感觉补偿(三)感觉补偿 指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指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补偿 聋哑人的视力特别敏锐聋哑人的视力特别敏锐盲人对听觉、触觉非常敏感盲人对听觉、触觉非常敏感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复习题1、亚洲哪个国家的环境心理学起步最早?起步时间?、亚洲哪个国家的环境心理学起步最早?起步时间?2、欧洲哪个国家的环境心理学起步最早?起步时间?、欧洲哪个国家的环境心理学起步最早?起步时间?3、我国环境心理学研究何时起步?、我国环境心理学研究何时起步?4 4、“环境心理学环境心理学”一词首先由谁提出?一词首先由谁提出?5 5、举例说明什么是正后象、负后象?、举例说明什么是正后象、负后象?6 6、什么是联觉?举例说明什么是联觉?举例说明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主要内容第一节感觉第二节知觉与认知第三节知觉研究与环境设计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主要内容第一节感觉第二节知觉与认知第三节知觉研究与环境设计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 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不仅能反映该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不仅能反映该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官的协同各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在活动,在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大脑中根据事物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间的联系或关系整整合成事物的整体合成事物的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
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我说你猜!我说你猜!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第二节 知觉与认知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一、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以感觉的存在为前提,且与感觉同时发生、知觉以感觉的存在为前提,且与感觉同时发生2、知觉并非感觉的简单总和,还需过去经验或知识帮助、知觉并非感觉的简单总和,还需过去经验或知识帮助3、知觉是整体的反映,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本区别)知觉是整体的反映,感觉是个别属性的反映(根本区别)4、个别属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