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3445499
  • 上传时间:2017-12-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7.56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附注:1 大椎: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2 风门: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3 肺俞: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4 曲池: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5 合谷: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6 外关:位于腕背横纹上 2 寸,桡骨与尺骨之间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7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 1 寸处凹陷中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8 天突:位于胸骨上窝正中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9 中府: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 6 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10 丰隆: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11 尺泽: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12 中脘:位于脐上 4 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13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14 天枢:位于脐旁 2 寸处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15 内关:位于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16 心俞:位于第 5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处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17 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处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 脾俞: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处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等病症19 三阴交:位于内踝高点上 3 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失眠等20 安眠:位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癫狂等病症21 肝俞: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处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脊背痛等病症22 环跳:位于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与内 2/3 交界处。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等病症23 承扶:位于臀横纹中央主治腰痛等病症24 殷门: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上,承扶穴下 6 寸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等病症25 委中:位于腘横纹中央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等病症26 承山:位于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主治腰腿拘急疼痛,便秘等病症27 悬钟:位于外踝高点上 3 寸,腓骨后缘主治下肢痿痹、胸胁胀痛、咽喉肿痛等病症28 风市:位于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水平线上 7 寸主治下肢痿痹,遍身瘙痒,脚气等病症29 肩髎:位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音鱼)穴后寸许的凹陷中主治肩臂挛痛不遂等病症30 阳陵泉: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主治下肢痿痹、胁痛、呕吐等病症31 身柱: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主治咳嗽、气喘、脊背强痛等病症32 腰阳关: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等病症33 肩中俞: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 2 寸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等病症34 天宗:位于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痈等病症中医疗法主病症和选穴 】症状 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 太阳 106、印堂 1、内关 31、足三里 23、翳风 44、合谷 102、风池 92、大椎89、风门 86、曲池 52、外关 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天突 4、中府 40、膻中 5、神阙 30、足三里 23、太溪 19、大椎 89、定喘88、风门 86、肺俞 85、肾俞 75 慢性胃肠炎 中腕 10、天枢 36、气海 29、梁丘 14、足三里 23、胃俞 76、大肠俞 74 慢性胃炎 中脘 10、气海 29、太乙 16、内关 31、足三里 23、脾俞 77、胃俞 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中脘 10、气海 29、内关 31、足三里 23、梁丘 14、肝俞 79、脾俞 77、胃俞76、 消化不良 中脘 10、气海 29、天枢 36、足三里 23、脾俞 77、胃俞 76 胃痛、呕吐、胃下垂 中脘 10、内关 31、梁丘 14、足三里 23、胃俞 76、肾俞 75、脾俞 77 腹泻、腹痛 中脘 10、天枢 36、关元 28、内关 31、梁丘 14、足三里 23、胃俞 76、肾俞 75、大肠俞 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 中脘 10、神阙 30、天枢 36、气海 29、内关 31、足三里 23、脾俞 77、胃俞 76、命门 57、大肠俞 74 慢性肝炎 膻中 5、中脘 10、阳陵泉 97、大椎 89、身柱 47、肺俞 85、肝俞 79、胆俞 78、脾俞77、胃俞 76 高血压 肩井 45、血压点 90、足三里 23、三阴交 21、风池 92、大椎 89、身柱 47、肝俞 79、胆俞78、曲池 52、涌泉 108 低血压 天突 4、膻中 5、神阙 30、足三里 23、太溪 19、大椎 89、定喘 88、风门 86、肺俞 85、身柱 47、肝俞 79、胆俞 78、百会 94、太阳 106、风池 92、 膈俞 81、印堂 1、三阴交 21、涌泉 108冠心病(心绞痛) 膻中 5、内关 31、足三里 23、三阴交 21、大椎 89、心俞 83、肝俞 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 膻中 5、郄门 33、关元 28、内关 31、足三里 23、厥阴俞 82、心俞 83、肾俞 75、关元俞 73 肺心病 膻中 5、曲泽 35、气海 29、关元 28、内关 31、足三里 23、三阴交 21、大椎 89、定喘 88、风门 86、肺俞 85、厥阴俞 82、心俞 83、肾俞 75 糖尿病 中脘 10、气海 29、关元 28、中极 12、足三里 23、三阴交 21、太溪 19、肺俞 85、胰俞51、肾俞 75、命门 57、痛泉 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 内关 31、足三里 23、三阴交 21、心俞 83、肾俞 75、谷合 102、涌泉108、失眠 107 中风后遗症 曲泽 35、内关 31、百会 94、大椎 89、肩髃 39、曲池 52、外关 56、合谷 102、膀胱经落枕 风池 92、肩井 45、大椎 89、外关 56、合谷 102 颈椎病 印堂 1、曲泽 35、内关 31、风池 92、肩井 45、肩髃 39、大椎 89、肺俞 85、外关 56、曲池 52、合谷 102 肩周炎 缺盆 3、足三里 23、风池 92、大椎 89、天宗 84、曲池 52、外关 56、合谷 102、大杼 91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 承山 64、昆仑 63、肾俞 75、腰眼 59、 腰阳关 60、关元俞73、委中 66 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 承山 64、昆仑 63、委中 66、殷门 67、承扶 67、关元俞 73、腰眼 59、肾俞 75 坐骨神经痛 肾俞 75、腰眼 59、关元俞 73、承扶 69、殷门 67、委中 66、承山 64、昆仑 63、涌泉108 类风湿性关节炎 曲泽 35、内关 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 56、合谷 102、承山64 膝关节痛 梁丘 14、膝眼 24、阴陵泉 18、足三里 23、委中 66、阳陵泉 97、承山 64 强直性脊椎炎 肩井 45、大椎 89、膀胱、委中 66 静脉曲张 足三里 23、三阴交 21、涌泉 108、承山 64 股骨头坏死 阿是穴、肾俞 75、承扶 69、殷门 67、委中 66、承山 64 痛经、月经不调 天枢 36、气海 29、关元 28、中极 12、足三里 23、次髎 31、三阴交 21、大椎89、肾俞 75、关元俞 73 更年期综合症 中脘 10、气海 29、内关 31、关元 28、足三里 23、三阴交 21、太溪 19、大椎 89、膀胱经、合谷 102 目赤肿痛眩晕 大椎 89、身柱 47、肝俞 79、胆俞 78、百会 94、太阳 106、风池 92、印堂 1、三阴交 21、能泉 108 慢性鼻炎 印堂 1、迎香 43、百会 94、风池 92、大椎 89、风门 86、肺俞 85、曲池 52、合谷 102 扁桃体炎 人迎 2、天突 4、曲泽 35、孔最 32、太溪 19、大椎 89、曲池 52、肾俞 75、合谷 102 慢性咽炎 人迎 2、天突 4、曲泽 35、缺盆 3、大椎 89、风门 86、曲池 52、合谷 102 湿疹 血海 15、神阙 30、足三里 23、三阴交 21、大椎 89、肝俞 85、曲池 52 荨麻疹 血海 15、足三里 23、三阴 21、大椎 89、风门 86、肝俞 79、曲池 52 慢性肾炎 中脘 10、水分 38、气海 29、关元 28、中极 12、足三里 23、三阴交 21、太溪 19、肝俞79、脾俞 77、肾俞 75、命门 57 中医拔罐 刮痧穴位图 1.用拔罐法治疗感冒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全身酸痛、怕冷等。

      取穴:大椎 1、风门 2、肺俞 3、曲池 4、合谷 5、外关 6、太阳穴 7对于发烧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2.用拔罐法治疗头痛症状:头部胀痛  取穴:合谷、大椎、太阳穴3.用拔罐法治疗支气管炎症状:咳嗽痰多,伴胸骨后疼痛,气急,胸闷等取穴:天突 8、大椎、中府 9、肺俞、丰隆 10、尺泽 114.用拔罐法治疗胃痉挛症状:突发性剧烈上腹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胃痉挛常见于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有胃神经官能症病史者取穴:中脘 12、足三里 13、天枢 14、内关 155.用拔罐法治疗失眠症状:入睡困难,多梦,头晕、健忘、疲倦无力等取穴:心俞 16、肾俞 17、脾俞 18、内关、三阴交 19、安眠 206.用拔罐法治疗高血压症状: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心烦易怒,口苦咽干等取穴:大椎、肝俞 21、心俞、肾俞、曲池、足三里、三阴交7.用拔罐法治疗坐骨神经痛症状:腰臀部、大小腿右侧、小腿右外侧及足背侧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等取穴:肾俞、环跳 22、承扶 23、殷门 24、委中 25、承山 26、悬钟 27、风市288.用拔罐法治疗关节炎症状:关节疼痛、肿胀酸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大椎、肩髎 29(音辽)、曲池、外关、合谷下肢取穴:环跳、阳陵泉 30、足三里、风市  脊柱取穴:身柱 31、大椎、腰阳关 329.用拔罐法治疗颈椎病症状: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手指或指尖麻木,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取穴:大椎、肩中俞 33、天宗 34、曲池、合谷10.用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症状:肩部疼痛、夜间尤甚及肩部有压痛,活动受限等取穴: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点处) 拔火罐主病病症与选穴关键词: 拔火罐主病病症与选穴 主病病症与选穴症状 穴位感冒、头痛、发烧 太阳 106、印堂 1、内关 31、足三里 23、翳风 44、合谷 102、风池 92、大椎 89、风门86、曲池 52、外关 56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天突 4、中府 40、膻中 5、神阙 30、足三里 23、太溪 19、大椎 89、定喘 88、风门 86、肺俞85、肾俞 75慢性胃肠炎 中腕 10、天枢 36、。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