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ppt
34页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夏夏远古居民远古居民变革时代变革时代早期国家早期国家华夏之祖华夏之祖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半半坡坡原原始始农农耕耕山山顶顶洞洞人人河河姆姆渡渡原原始始农农耕耕北北京京人人元元谋谋人人人人文文初初祖祖黄黄帝帝尧尧舜舜禹禹的的禅禅让让商商周周世袭制世袭制分封制分封制春春秋秋五五霸霸战战国国七七雄雄商商鞅鞅变变法法 本单元讲述了约本单元讲述了约170170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万年前元谋人出现至公元前221221年秦朝年秦朝建立的历史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三条历史线索建立的历史复习本单元时注意以下三条历史线索 1.1.文明起源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文明起源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出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勾画出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展示了中华大地上璀璨的农耕文明炎黄二帝及尧舜禹的传说展示了中华大地上璀璨的农耕文明炎黄二帝及尧舜禹的传说描绘了我国从人类起源迈向文明的过程。
描绘了我国从人类起源迈向文明的过程 2.2.国家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在国家产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在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0702070年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年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商、周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巩夏、商、周时期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巩固了国家对周边地区的统治固了国家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3.3.社会变革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严格的等社会变革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严格的等级制度渐趋瓦解铁农具和牛耕使用推广,推动我国社会发生级制度渐趋瓦解铁农具和牛耕使用推广,推动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革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剧烈变革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纷纷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改革,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内容:复习本单元时应注意以下内容: 1.1.两项政治制度:世袭制和分封制两项政治制度:世袭制和分封制 2.2.三个早期的国家:夏、商、西周。
三个早期的国家:夏、商、西周 3.3.四位人物:黄帝、禹、齐桓公、商鞅的主要活动四位人物:黄帝、禹、齐桓公、商鞅的主要活动 4.4.五个原始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五个原始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概况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概况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11.(2011··株洲学业考株洲学业考)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 )A.A.北京人北京人 B.B.元谋人元谋人 C.C.半坡人半坡人 D.D.河姆渡人河姆渡人【【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云南省发现的元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云南省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20112.(2011··常德学业考常德学业考) )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A.陕西省陕西省 B.B.北京市北京市 C.C.云南省云南省 D.D.河南省河南省【【解析解析】】选选C C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在云南省发现的元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在云南省发现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3.(20113.(2011··南京学业考南京学业考) )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 )A.A.约三四百万年约三四百万年 B.B.约一百七十万年约一百七十万年 C.C.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D.D.约七千年约七千年【【解析解析】】选选C 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北京人生活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年代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4.(20114.(2011··菏泽学业考菏泽学业考) )下列有关下列有关““北京人北京人””( (下图下图) )的陈述正确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的一项是( )( )A.A.开始使用天然火开始使用天然火 B.B.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开始使用磨制石器C.C.开始烧制陶器开始烧制陶器 D.D.开始培植农作物开始培植农作物【【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北京人是我国原始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北京人是我国原始居民的代表,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以采集渔猎为生,居民的代表,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以采集渔猎为生,不会种植农作物故答案为不会种植农作物故答案为A A5.(20125.(2012··聊城学业考聊城学业考) )““稻花香里说丰年稻花香里说丰年据考古发现,下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A.A.元谋人元谋人 B.B.北京人北京人 C.C.半坡居民半坡居民 D.D.河姆渡居民河姆渡居民【【解析解析】】选选D 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我国原始农耕时代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元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元谋人和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谋人和北京人不会种植农作物,以采集和渔猎为生【【误区警示误区警示】】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原始农耕文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是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居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居住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6.(20116.(2011··泉州中考泉州中考) )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你若要实地考察我国北方原始居民最早种植粟的遗址,应到植粟的遗址,应到( )( )A.A.云南元谋云南元谋 B.B.北京周口店北京周口店 C.C.陕西西安陕西西安 D.D.浙江余姚浙江余姚【【解析解析】】选选C C。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题干信息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由题干信息““我国我国北方北方”“”“最早种植粟最早种植粟””等可知,要考察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原始等可知,要考察的原始居民是半坡原始居民,而它生活在陕西西安,故选居民,而它生活在陕西西安,故选C C7.(20117.(2011··怀化学业考怀化学业考) )““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台湾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 )( )A.A.黄帝陵黄帝陵 B.B.炎帝陵炎帝陵 C.C.始皇陵始皇陵 D.D.中山陵中山陵【【解析解析】】选选A A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判断能力由题干材料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判断能力由题干材料““平平定荒漠定荒漠”“”“造车指南造车指南””等信息,可判断文中赞颂的是等信息,可判断文中赞颂的是““人文初人文初祖祖””————黄帝,由此推断这是宋楚瑜在祭拜黄帝陵时的祭文黄帝,由此推断这是宋楚瑜在祭拜黄帝陵时的祭文。
8.(20118.(2011··连云港中考连云港中考) )““通大川,决壅通大川,决壅( (yōngyōng) )塞塞…………疏三江五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的历史人物是的历史人物是( )( )A.A.黄帝 黄帝 B.B.尧尧 C.C.舜 舜 D.D.禹禹【【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开山辟石,打通障碍,疏导江河洪水,流入大海,以造福百姓开山辟石,打通障碍,疏导江河洪水,流入大海,以造福百姓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声名远播,故选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声名远播,故选D D9.(20119.(2011··岳阳学业考岳阳学业考) )““公天下公天下””变为变为““家天下家天下””反映了我国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古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的出现这一制度是( )( )A.A.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 B.B.分封制分封制 C.C.郡县制郡县制 D.D.科举制科举制【【解析解析】】选选A 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夏朝建立者禹死后,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夏朝建立者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即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他的儿子启即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禅让制,““公天下公天下””变成了变成了““家天下家天下””,故选,故选A A【【概念链接概念链接】】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王位世袭制是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实行的一种权力继承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才废止其特点是一个家族代种权力继承制度,直到辛亥革命才废止其特点是一个家族代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启继承禹位,代世袭王位和帝位,或兄终弟及,或父死子继启继承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公天下””变成了变成了““家天下家天下””10.(201110.(2011··烟台学业考烟台学业考)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其中③③处应该是处应该是( )( )A.A.夏朝夏朝 B.B.西周西周 C.C.商朝商朝 D.D.东周东周约公元前约公元前20702070年年公元前公元前770770年年公元前公元前10461046年年约公元前约公元前16001600年年①①②②③③④④【【解析解析】】选选B B。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约公元前20702070年,年,夏朝建立;约公元前夏朝建立;约公元前16001600年,商朝建立;公元前年,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1046年,西周年,西周建立;公元前建立;公元前770770年,东周建立年,东周建立11.(201111.(2011··青岛学业考青岛学业考) )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战火连天春秋霸王串联起了整个春秋时代,他们见证了这数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百年的兴衰荣辱公元前7 7 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世纪后期,通过城濮大战,成为中原霸主的是原霸主的是( )( )A.A.齐桓公齐桓公 B.B.晋文公晋文公 C.C.宋襄公宋襄公 D.D.楚庄王楚庄王【【解析解析】】选选B B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公元前7 7世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打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原霸主12.(201112.(2011··绥化学业考绥化学业考) )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历史事件成许多成语典故都来源于历史事件成语语““徙木立信徙木立信”“”“作法自毙作法自毙””来源于来源于( )( )A.A.禅让制禅让制 B.B.分封制分封制C.C.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D.D.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解析解析】】选选D 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徙木立信徙木立信””提高了商鞅的威望,为变法法令的推行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商鞅的威望,为变法法令的推行奠定了基础;““作法自作法自毙毙””是指商鞅因自己所立的法律而受害故答案选是指商鞅因自己所立的法律而受害故答案选D D13.(201113.(2011··济宁中考济宁中考) )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反映齐桓公称霸、商鞅变法等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的时代特征是( )( )A.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D.统一国家的建立统一国家的建立【【解析解析】】选选A 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辨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齐桓公称霸反映了春秋时是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时期,齐桓公称霸反映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争霸称雄的时代特征,商鞅变法反映了战国时期期各诸侯国间争霸称雄的时代特征,商鞅变法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的社会大变革现象,所以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的社会大变革现象,所以A A项符合题意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4.(201114.(2011··苏州中考苏州中考)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材料二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材料三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莫如商鞅反者! !””遂灭商君之家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史记··商君列传商君列传》》请回答:请回答:(1)(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这些信息说这些信息说明的问题是什么明的问题是什么? ?(2)(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3)(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话来概括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4)(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及理解能力解答第本题考查学生读图及理解能力解答第(1)(1)题,应仔题,应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文字信息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文字信息““铁制农具铁制农具”“”“牛尊牛尊””等得出:两等得出: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及推广解幅图分别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出现及推广解答第答第(2)(2)、、(3)(3)题,根据材料二中题,根据材料二中““秦孝公秦孝公”“”“商君商君””等信息判等信息判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其措施可在仔细阅读材料的断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商鞅变法,其措施可在仔细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得出,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使秦国发展成基础上归纳得出,而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主要是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材料中的原话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材料中的原话““倾邻国而雄诸侯倾邻国而雄诸侯””最为恰当第最为恰当第(4)(4)题,据材料三中题,据材料三中““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等关等关键信息及所学可得出商鞅遭车裂的原因主要是守旧贵族的不满键信息及所学可得出商鞅遭车裂的原因主要是守旧贵族的不满和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亡。
和支持变法的秦孝公死亡答案:答案:(1)(1)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说明:当时社信息:铁农具和牛耕技术出现并推广说明:当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会生产力得到发展2)(2)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事件:商鞅变法措施:废井田制,奖励耕战,奖励军功,重视农业重视农业3)(3)作用:作用:““倾邻国而雄诸侯倾邻国而雄诸侯””4)(4)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因秦孝公死亡而失去了政治支柱原因:守旧贵族的反对和因秦孝公死亡而失去了政治支柱15.(201115.(2011··泉州中考泉州中考) )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材料材料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人教版人教版《《中国历史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1)(1)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理解学习理解学习】】(2)(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是什么?【【方法探究方法探究】】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 (见下图见下图) ) (3)(3)评价历史上变法评价历史上变法( (改革改革) )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第(1)(1)题,从商鞅题,从商鞅变法中变法中““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等措施不难看出:商鞅变等措施不难看出: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他实行的措施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法顺应了时代潮流,他实行的措施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农民会支持其变法。
第处,因此农民会支持其变法第(2)(2)题,依据材料回答即可题,依据材料回答即可第第(3)(3)题,对于变法题,对于变法( (改革改革) )的评价,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大的评价,一定要结合当时的时代大背景,看它是否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背景,看它是否顺应了时代潮流,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这些便是我们需要依据的评价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这些便是我们需要依据的评价标准答案:答案:(1)(1)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支持因为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人,可免除徭役,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可以持不可以持不同看法,言之有理即可同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2)(2)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措施: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3)(3)评价方法:要把变法评价方法:要把变法( (改革改革) )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采用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看变法( (改革改革) )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
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