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干预.doc
7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干预诊断方案(中医TCD编码:BNV080;西医ICD-10编码为:M51.202) 中医觉得腰痛可因感受寒湿、湿热,或跌仆外伤,气滞血瘀,或肾亏体虚所致其病理变化常体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将其归属于痹症范畴西医觉得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来,因某种因素(损伤、过劳等)导致纤维环部分或所有破裂,连同髓核一并向外膨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腰痛和一系列神经症状者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ZY/T001.1-94)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长(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浮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实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削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削弱; (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也许变窄,相邻边沿有骨赘增生CT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限度。
2、西医诊断:根据国际腰椎研究会 (1SSLS)和美国矫形外科学会(AAOS)制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原则1)间歇反复发作性腰痛伴下肢放射痛;(2)受累棘突间及椎旁明显庄痛;(3)腰椎活动受限;(4)神经根牵拉实验阳性;(5)感觉障碍,肌力减退;(6)影像学检查证明椎间盘突出存在以上(1)-(5)五项中任何两项加第(6)项即可诊断二)疾病分型1、中医证候诊断(1)血瘀型:腰腿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2)寒湿型: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3)湿热型: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赤黄,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4)肝肾亏虚:腰酸痛,腰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偏阳虚者,面色光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一)根据辨证分型施治法,选择相应的药物1、血瘀型治法: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2g 川芎15 g 桃仁15g 红花15g甘草6g 羌活9g 没药12g 当归18g灵脂9g(炒) 香附6g 牛膝12g 地龙9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
2、寒湿型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减干姜12g 炙甘草9g 白术15g 茯苓20g杜仲12g 独活12g 狗脊20g 牛膝15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3、湿热型治法: 清热利湿,舒筋通络方药:四妙散加减苍术12g 黄柏12g 薏苡仁30g 忍冬藤20g萆薢20g 木瓜15g 防己15g 海桐皮15g牛膝15g 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4、肝肾亏虚型治法: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2g 防风 12g 川芎15g 牛膝15g桑寄生20g 秦艽12g 杜仲15g 当归20g茯苓12g 党参15g 熟地黄15g 白芍12g细辛6g 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2、手法按摩(1)在腰部、髋部及下肢部做揉、拿法以放松肌肉2)在腰l—5棘突两侧持续按压(以痛点为主)髋部重点以梨状肌走行部位按法、拨法下肢后侧、小腿后外侧以做个神经走行做按法、拨法 (3)按压肾俞、志室、大肠俞、椎旁痛点(阿是穴),髋部巨髎、上环跳、腰眼穴、秩边下肢承扶、殷门、委中、阴谷、阳陵泉、承山、昆仑、涌泉等穴4)根据腰椎侧弯、后凸、棘突偏歪的病理现象,有针对性的采用矫正畸形法,如腰椎侧扳法、腰椎定位旋转法。
5)合适做运动法3、针灸(或电针)选穴:大肠俞、肾俞、环跳、风市、委中、承山、昆仑等穴疼痛局部采用艾条灸每日1次4、拔罐局部针刺放血拔罐每日1次5、理疗、牵引三、术后中医治疗方案(一)根据辨证施治法,选择相应的药物术后局部瘀血阻滞,气血不通,因瘀久影响气的流通和化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日久可见气血亏虚,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主,同步伤后兼顾补益气血,使气血旺盛,气足则能行血,气血充足,筋骨得养,有助于损伤的康复治法:活血化瘀,补益气血方药:身痛逐瘀汤和八珍汤加减羌活15g 独活15g 秦艽12g 桃仁15g红花15g 地龙12g 甘草9g 牛膝18g党参20g 白芍18g 熟地20g 川芎15g当归20g 五灵脂18g 制没药12g制香附12g(二)中成药及其她疗法1、中成药治疗:(1)寒湿型 中成药治疗:附桂骨痛胶囊4粒 /次 3/日 口服2)血瘀型 中成药:活血止痛胶囊,3粒/次 3/日 口服3)湿热型 中成药:小活络丸,1粒/次 2/日 口服 (4) 肝肾亏虚型 中成药:护骨胶囊,4粒/次 3/日 口服2、卧硬板床休息3、中频脉冲电治疗2/日,十天一疗程。
4、中药热敷治疗2/日,10天一疗程热敷方:青风藤15g 海风藤15g 五灵脂24g 透骨草15g 蚕砂15g 伸筋草24g 香附30g 川芎24g 乳香15g 川乌15g 赤芍24g 没药15g 桃仁24g 干姜15g 草乌15g 独活24g 秦艽15g 羌活15g 木瓜15g 川牛膝15g 杜仲15g5、微波照射腰痛部位6、针灸治疗选穴:大肠俞、肾俞、环跳、阴市、委中、承山、昆仑等穴疼痛局部采用艾条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0天一疗程7、推拿治疗:解除肌肉痉挛、镇痛和提高局部组织痛阈,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增进炎症介质和代谢产物的吸取和排泄,有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增强腰腿部的肌力8、练功活动:腰腿疼痛症状减轻后来,应积极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可采用飞燕点水、五点支撑练功,常常后伸、旋转腰部,直腿抬高或压腿等动作,以增强腰腿部肌力,有助于腰椎的平稳稳定四、疗效原则1、治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实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2、显效:腰部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实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3、有效: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实验可以阳性,部分恢复工作。
4、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直腿抬高实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