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docx
4页在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刘倩小学科学是一门最基础的科学启蒙学科,其目标就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打好科学基础的有效方式因此,培養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促进学生养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至关重要在农村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然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已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应因地制宜地开展特色化的教学活动,为推动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发挥最大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一、结合日常生活,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当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求而在农村小学,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就必须在考虑当地环境与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具有特色的教学活动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借助农村的自然条件来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以生活情境带动学生产生和强化科学兴趣在教学中把科学教材知识内容与农村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融合,做好从教材到生活的迁移,将一些较为复杂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例如,“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单元的知识内容,涉及“校园里的植物”和“校园里的动物”两个部分相较于城市学生,农村的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有着更加贴近主题的校园环境所以教师在进行这一内容的讲解时,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近距离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亲自观察植物和动物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其基本知识这样的学习过程相比于单纯地观看图片、视频资料学习更生动,也更有趣,所以能对学生产生更强的吸引力,激发其探索兴趣此外,因为农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较多机会接触到一些其他的动植物,所以教师还可以为学生适当地设计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观察任务,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科学意识和习惯,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二、组织课外阅读,丰富科学积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借助教材讲解科学知识,更要通过课外阅读实现学生科学知识的积累阅读课外科普读物,不仅能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科学,还能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借助科普读物和网络资源扩展学生课外科学阅读量,丰富他们的科学积累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食物》时,教师就可以将《世界上最酸甜可口的化学书》一书作为课外科普读物在课前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如“面包为什么会变得松软可口”,利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将其作为课外阅读任务布置给学生通过阅读课外科普读物,农村学生不仅能够以趣味性的方式培养科学意识和探索精神,也能够借助课外阅读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而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资源则能够解决农村小学课外读物数量不足的问题三、设计拓展活动,强化科学意识除了结合农村学生相对特殊的生活环境来设计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之外,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强化学生的科学意识而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完成一系列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其养成习惯,形成科学意识众所周知,科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本身离不开实践活动,因此每一单元、每一章节的教材内容中都包含着一部分小实验或者实践活动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一部分内容与农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条件相结合,对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和创新,使其在满足知识内容要求的前提下更方便地在农村的小学科学课堂上开展例如,在教学《植物的一生》时,大部分教师都选择让学生亲自种植植物并观察的方式来进行但是在农村,教师则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形式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学生有机会接触到种类丰富的植物,所以教师在讲解植物的果实、种子、根和茎、叶和花等不同的部分时,可以直接让学生就地取材,亲自观察和对比植物各个部分的不同及其各自的特点。
当然,教师也可以选择让学生亲自栽种的方式来进行而集中种植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亲自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乐趣,发现科学实验的趣味所在,同时也可以借助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动手能力等,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形式的实践拓展活动能够让学生逐步地形成习惯,从而养成生活中的科学意识,提高科学素养总之,由于地理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存在一定困难,也与城市小学的科学教学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与此同时,农村地区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最终教学目的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