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发大厦工程基坑支护监理实施细则.doc
23页广州南沙明珠湾开发大厦工程基坑支护监理实施细则 (专监等编写人员签名)编写: (总监理工程师签名)审批: 广州市宏业金基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广州南沙明珠湾开发大厦工程项目监理部日 期: 年 月 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 31.1、工程地点、概况 31.2、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及管线情况 31.3、场地标高 31.4、供水、供电 41.5、现场条件 41.6 基坑安全等级 41.7 基坑支护设计 4二、工程地质及水文气象情况 42.1、工程地质情况 42.2、场地气象、水文情况 5三、编制依据 83.1、规范及标准 83.2、其他依据 8四、专业工程特点 9五、监理工作流程 10七、监理工作控制要点 117.1 施工组织设计控制 117.2 测量放线控制 117.3旋挖桩的质量控制 117.4混凝土灌注 127.5原材料及配合比控制 147.6冠梁、内撑钢筋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 157.7水泥搅拌桩的质量控制 177.8 土方开挖控制 197.9基坑变形的监控 207.10支护子分部工程资料验收控制 207.11表格样式控制 207.12.进度控制 207.13.安全控制 207.14.投资控制 207.15.协调管理控制 20八、监理工作方法及措施 218.1监理工作的方法 218.2 监理工作的措施 22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 广州南沙明珠湾开发大厦建设单位: 广州市南投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 深圳市长勘设计有限公司勘察单位:深圳市长勘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 广州市宏业金基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施工单位: 广东电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工期要求:计划于2015年11月13日开工,基坑支护及土方开挖工期暂定为60个日历天。
安全文明施工标准:按照 “广东省安全文明施工样板工地”工地施工施工质量标准:按照“广东省优良样板工程”工地施工1.1、工程地点、概况广州南沙明珠湾开发大厦建筑场地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该项目拟建两个塔楼,高约100米的高层建筑,下设2层地下室基坑底标高-1.5m(绝对标高),北侧基坑深5m,东南西侧基坑深约7m,基坑西边为拟建生元路,北面为拟建北环涌,东面为拟建飞沙路,南面为拟建横四路广州南沙明珠湾开发大厦项目为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地下2层,地上:其中1#楼为23层,2#楼为14层本工程占地面积 12282 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 55350.6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 76049.7 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 20664.3 平方米1.2、施工场地周边环境及管线情况现阶段基坑周边环境较简单周边无重要管线及(建筑物),道路已进行软基处理东侧飞沙路,南侧规划横四路,西侧生元路,三条路的道路红线与本项目的红线重合,大部分地段,地下室外边线离道路红线的距离在6.0m以内,局部地段,地下室外边线离道路红线只有3.0m多北侧为空地,拟建北环涌,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 三条道路的路基均采用真空预压处理,其中东侧飞沙路路已完成真空预压,南侧规划横四路和西侧生元路的真空预压正在满载预压。
三条道路,真空预压卸载之后标高约5.5m,待本项目地下室完成之后再进行后续的施工北侧地块正进行真空预压进行软基处理,卸载之后标高约3.5m待本项目的地下室回填之后再进行北环涌的施工1.3、场地标高建筑物地面±0.00标高相当于广州高程系绝对标高9.55米,本工程座标系统采用广州市统一坐标系,高程系统为广州高程1.4、供水、供电临时用水由业主提供的水点接入,施工用水接驳点位于基坑西北角,供水管径为1根DN110给水管拟采用输水管道为DN110,沿施工便道敷设,并在适当位置引出支管本工地施工临时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系统,业主提供电源容量为 630KW,施工用电接驳点位建设用地西北角处现场设置4台200KW发电机组备用1.5、现场条件本工程施工现场非常狭小,基坑施工期生活区设在施工场地南面,不在本工程建设红线范围内现阶段基坑范围内已完成地面积水的排放,场地基本达到基坑支护工程施工的开工条件1.6 基坑安全等级 东南西侧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北侧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有效使用期限为1年1.7 基坑支护设计 本次基坑支护设计,根据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周边环境及地下室设计,本着安全第一、造价经济、施工简便及工期合理的设计原则,项目基坑周长约 480 米,支护方案采用支护方案采用“双排桩+止水帷幕+被动区加固”和“坡率法”两种支护方法。
靠近道路的东、 南及西侧, 采用“双排桩+止水帷幕+被动区加固”支护,北侧采用“坡率法”支护,东南西侧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二级,北侧基坑支护安全等级为三级基坑支护桩采用旋挖灌注桩,坑内被动区加固处理方法采用格栅状水泥搅拌桩开挖深度3.0~4.5m之间的1号和2号承台,土方开挖前采用“钢板桩+钢管支撑”支护二、工程地质及水文气象情况2.1、工程地质情况2.1.1、地质条件人工填土(Qml)①:广泛分布于该场地,厚度在1.50~3.50m,此层分布不均,均匀性差,不宜作为永久性建(构)筑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经处理后,可作为室内外地坪及道路路基;当基坑开挖揭露该层时,应采取降水、支挡及安全措施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mc)由淤泥质黏土②1、粉质黏土②2、粉砂②3、淤泥质黏土②4、粗砂②5组成1)第四系海积层(Qm)淤泥质黏土②1:广泛分布于该场地,厚度介于12.50~26.40m,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流塑~软塑状态,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分布不均匀,均匀性差,不能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或桩基的桩端持力层2)粉质黏土②2:局部分布于该场地,厚度介于4.00~9.00m,呈软塑状态,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分布不均匀,均匀性差,不能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或桩基的桩端持力层。
3)粉砂②3局部分布于该场地,厚度介于1.30~4.00m,呈松散~稍密状态,具有中等强度及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一般,分布不均匀,均匀性差,属强透水性地层,在7度地震烈度作用下会发生轻微液化,妥善处理后可作一般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当基坑、桩孔开挖揭露该层时,应采取可靠的降水、支挡及安全措施4)第四系海积层(Qm)淤泥质黏土②4:局部分布于该场地,厚度介于0.70~11.90m,厚度变化大,均匀性差,流塑状态,具有压缩性高,强度低,工程性质差,分布不均匀,均匀性差,不能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或桩基的桩端持力层5)粗砂②5:广泛分布于该场地,厚度介于4.60~30.00m,呈稍密~中密状态,局部密实,强度中等,分布不均匀,均匀性差,属强透水性地层,在7度地震烈度作用下粗砂②5为不液化当基坑、桩孔开挖揭露该层时,应采取可靠的降水、支挡及安全措施可作一般建筑物基础持力层场地内基岩为元古代(Pt)花岗片麻岩,本次勘察揭露其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三带,其中强风化花岗片麻岩岩厚度变化大,空间分布不均匀,均匀性差强风化、中风化、微风化三带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压缩性,是良好的桩基持力层本次勘察虽未揭露有残积层、全风化层及孤石,但不排除场地其他地方存在残积层、全风化层及孤石。
2.2、场地气象、水文情况拟建场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所控制,冬季处于极地大陆高压的东南缘,常吹偏北风,且恰在冷暖气团交绥地带,气象要素变化大广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显著,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长夏无冬,雨量充沛,干湿季明显但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和低温阴雨也常出现本区地处低纬,终年气温较高,年平均气温为21.4~21.9℃,其分布为南高北低,各地平均气温差别不大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为12.9~13.5℃,极端最低气温达-2.6℃,出现在从化(1963年1月16日)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8.4~28.7℃极端最高气温38.7℃,出现在广州(1953年8月12日)本区年降水量在1612~1909毫米之间,地区分布为北多南少,丘陵多于平原降雨量年内分布不均匀,雨量主要集中在4~9月,约占年雨量的80%以上,其中前汛期(4~6月)占年雨量的40%~50%,后汛期(7~9月)占年雨量的30%~40%每年10月至次年3月是少雨季节,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20%左右区内的自然灾害有热带气旋、暴雨、洪涝、寒潮、低温阴雨和强对流天气等本项目北侧蕉门河道为珠江入海支流,珠江是大型河流,集雨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
其上游有流溪河、白坭水、芦苞涌、西南涌4条河流汇入根据地勘单位提供的水文资料,珠江径流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为4~9月,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80%~85%,最大月径流量一般出现在5月份或6月份珠江广州河道为感潮河流,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日潮,每日基本上有二涨二落,往复流十分明显,历年最高潮位7.62m(老雅岗站),百年一遇潮位7.79米,最低潮位3.64米,多年平均潮位7.02米(1950~1990),年平均潮差1.50米,广州河道除遇较大洪水外,基本受潮流控制,即使在汛期,潮流影响仍很显著地勘资料显示: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以潜水及承压水为主,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各地层中,其中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粉砂②3及粗砂②5属强透水性地层,涌水量大,具承压性,为主要含水层;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北侧蕉门水道补给,水位变化因季节而异下伏花岗片麻岩中赋存少量基岩裂隙水,主要受上层地下水补给,其涌水量大小及径流规律主要受节理裂隙控制根据场地条件,及地表水系分布情况,地下水大致径流流向为从西向东,排泄至珠江最终汇流到海洋内拟建场地北侧蕉门河道地表水与该场地地下水水力联系紧密,丰水季节蕉门河道地表水水补给拟建场地地下水,枯水季节为拟建场地地下水流向蕉门河道,基坑开挖应注意蕉门河道地表水对拟建场地地下水回灌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地勘资料显示,除场地内分布的人工填土①为透水性地层,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海积粉砂②3及粗砂②5属强透水性地层外,其余各地层均为弱透水性地层地勘资料显示:勘察期间,各钻孔均遇见地下水,钻进过程中,测得钻孔初见水位埋深介于0.30~2.70m,标高介于1.08~4.52m采用套管等隔水措施后测得钻孔砂层中承压水水位埋深介于0.40~2.50m,标高介于1.18~4.80m钻进结束后,测得场地钻孔稳定地下水位埋深介于0.00~2.20m,标高介于1.48~4.96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及场地的现场地形条件,场地多年稳定地下水位变化幅度可按1.00~3.00m考虑场地地基基础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对地基基础施工主要涉及地下水的抽排、止水等问题,应做好相应汇水组织,将地下水汇集引流至场地外,保证基坑施工的安全对桩基施工时有桩基水下成桩和水下浇筑等问题,应做好相应水下成桩和浇筑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止水、排(降)水措施拟建场地北侧靠近蕉门河道,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