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府城玉皇庙碑所记宋代求雨仪式信马初探.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69508857
  • 上传时间:2022-03-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86.4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府城玉皇庙碑所记宋代求雨仪式“信马”初探                    府城玉皇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北约13公里的府城村的高岗上,创建于宋熙宁九年(1076年)作为]玉皇庙修建之前举行的重要仪式,“信马”在正式文献中无考,出处仅见于立于府城玉皇庙的宋熙宁九年(1076年)《玉皇行宫之记》的碑文中碑文正面记载了仪式的传入]地,碑阴记载仪式的人数及各自身份吕晓庄等在《晋城玉皇庙碑刻初探》中据碑阳“请得信马于当社祈求”和碑阴“乡人之雩礼故谷(俗之通假)”[1]的记载,归纳信马为“当时祈雨的仪式”[2]信马”作为宋代晋东南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祈雨仪式,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尚未被充分发掘本文以碑文为主,参照时代相近的文献,探讨“信马”的几个相关问题,以求证于方家一、 “信马”仪式的队形复原与玉皇庙的关系笔者试图根据碑阴记载,从有限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复原宋代“信马”仪式队形如下图(图一): 据笔者复原的信马仪式的队形来看,呈现三边都是5人的正三角形其中前导三列:分别是通事舍人1人,献花仙童2人,进宝大仙3人;仪式所请的玉皇端坐于白马青鬃之上,故连同执辔2人和张盖1人,共计4人;殿后5仙人,总计15人。

      府城玉皇庙“信马”的来源,碑阳记载是府城社李宗、秦恕二人,到陵川县的下壁村,“请得信马于当社祈求”;碑阴记载信马举行的时机“岁旱之时”,而且是具有地方特色求雨仪式且有一定的传统“乡人之雩礼故谷(俗)”从仪式的输入地和保留地的信息来看,“信马”原先流传于陵川一代,并由泽州府城社将仪式从陵川下壁村“请”到当地,存在一个由陵川单向扩散和传播到泽州的过程,示意图如下(图二):从府城玉皇庙行宫修建的缘由来看,和玉皇相关的求雨仪式的输入是关键,“始为岁旱,遍于群神祈祷,无应时有本社李宗、秦恕二人即陵川之下壁,请得信马于当社祈求,克日而甘泽沾足实时兴议卜吉,北岗秦吉、秦简地内,鸠工营匠,不日而成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陵川下壁玉皇庙兴建的过程中,“今有下壁村居人李从等切为岁旱,一时农伤百谷,祈祷上苍,遂降甘雨由是会里社之众,卜其吉地……特建玉皇上帝之灵,是以祭祀[3]从时间点来看,陵川下壁之玉皇庙新修于宋仁宗皇祐五年癸巳(1053年),距离宋熙宁九年(1076年)相去不远从仪式的输入地和保留地来看,泽州府城从陵川学习和借鉴了“信马”仪式藉此可推断,下壁村居人在兴建玉皇庙时,亦举行了同样的仪式,此点可补充《山右石刻丛编》所录陵川《玉皇行宫记》记载之不足。

      两个年代相近之碑文相互佐证,可知道“信马”的求雨仪式与玉皇信仰之间的关系密切从“岁旱之时,大赖于玉皇之德乡人之雩礼故俗”的记载甚至可以推断,仪式是专门用于祈求玉皇而举行的与“信马”仪式请玉皇不同,文献记载中更多的是李靖骑天马行雨的传说,两者之间颇有可模拟之处宋人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李靖微时,尝射猎山中会暮,投宿一朱门家夜半闻叩门甚急,见一妇人谓靖曰:‘此非人世,乃龙宫也今天符命行雨,二子皆不在欲奉烦顷刻如何?’遂敕黄头披青騘马来又命取雨器乃一小缾子系于鞍前,诫曰:‘郎乘马无漏衔勒,信马行,马躩地嘶鸣,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马鬃上,慎勿多也’于是上马腾腾而行,其足渐髙,但讶其稳疾,不自知其云上也;风急如箭,雷霆起于歩下于是随所躩,辄滴之……其久旱苗稼将悴而雨在我手,宁复惜之顾一滴不足濡乃连下二十滴俄顷雨毕骑马复归[4]文本和碑文相比较,笔者推测“信马”名称来源于“信马行,马躩地嘶鸣,即取瓶中水一滴滴马鬃上,慎勿多也”规定的地点性和时间性整个仪式带有请神降雨的意味,而功能的获得是代龙行雨而实现的二、 “信马”仪式与村社的关系 前段文字主要讲述了“信马”仪式与玉皇的关系,而与村社的关系则是下一段关注的重点。

      尽管碑刻中记载府城社的两人从陵川请到了“信马”,但并不意味着该仪式仅仅限于府城社的人才能举行信马”仪式队形的复原,提供了理解仪式与村社关系的可能性与“信马”仪式相关的村社,以玉皇庙修建参与者的形式列在碑阴,兹统计如下表格:尽管从数量上看,碑阴罗列了16个村社的名称,这一点得到北大文博考古学院的刘伟、山西大学历史系的吕晓庄的认可,并将第十六个村社名称厘定为司徒社;与之相反,杜正贞统计兴建玉皇庙村社数量为15个,厘定司徒村为后人篡改添加理由一是司徒村在碑刻最边角的位置;二是村社中唯一以“村”为名的;三是村名之下没有任何社人、管老人等姓名[5]村和社名称差异,并不能实际反映修庙过程中的参与情形从后世重修玉皇庙的其他碑刻来看,随意性还是比较大的金泰和七年(1207年)碑刻中记载了金章宗明昌初(1190年)重修玉皇庙的村社,后列有七:分别是府城社、元庆东社、黄头社、西赵庄社、元庆西社、丰安社、黄头社宋金碑后村庄相较,黄头社、府城社、丰安社(即风安社)不变,元庆东、西二社当为宋天圣年间的元庆社;西赵庄社当为赵庄社,共计有五,即为碑文内所写水东管西五都,此处社与都部分重合且拆分随意,故而不能仅仅依靠村、社名称不同就探讨参与修建的权限。

      笔者认为从“信马”仪式的举行角度看,十五社的思路是值得借鉴的前文已述,“信马”仪式为五列十五人组成的正三角队形但在举行仪式的时候,所请的玉皇不能计算在内,除十四个人各有分工和角色扮演外,尚有一人扮演白马青鬃之马笔者推断,十五社与十五个角色可能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即一社出一人扮演一个角色黄头社”出人扮演执辔二人之一,其名称来源于“信马”仪式原样继承李靖传说中牵马的“黄头”至于第十六个司徒,只参与玉皇庙建设,而没有资格参加献祭玉皇的“信马”仪式如此理解,才较符合建庙和仪式分离的实际 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祈雨仪式,“信马”流传于宋代的陵川和泽州,举行在玉皇庙内,以请玉皇之灵驭龙降雨信马”有其特定的排列和队形信马”中的角色,各有分工,并由当地十五村社各出一人扮演信马”不仅是祈雨仪式,也是迎神的演出,浸淫着浓郁的上党地区迎神赛社的文化积淀[1] 宋熙宁九年丙辰《玉皇行宫之记》碑文,碑存泽州府城玉皇庙 [2] 吕晓庄等《晋城玉皇庙碑刻初探》,山西省考古学会编《山西省考古学会论文集》(三),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410页 [3] [宋]马祥撰《新修玉皇行宫碑》,转引自[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13。

      [4] [宋]李复言《续幽怪录》,卷4,感应,四部丛刊景南宋书棚本,第13页a-b[5] 同[3],第464页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晋城博物馆)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