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中村改造经验材料.doc
17页第 1 页城中村改造经验材料决战决胜城中村理念信心是黄金许昌市东城区管委会东城区“城中村”改造共涉及19个社区、11541户、38180人,占地39477亩,计划3年分期开发完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20**年,先期启动了半截河、赵湾、河湾、唐岗、李庄、三里桥、大坑李、十里庙社区8个“城中村”改造,20**年,启动了孙湾、陈庄、菅庄社区3个“城中村”改造目前,全区共完成拆迁面积190多万㎡,开工建设安臵房30万㎡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同时、六带头”和“政府零收益”的总体要求,把“城中村”改造作为“决战二季度、一举胜全年”的重要抓手,全面掀起了拆迁改造高潮,双方自愿签订协议2215户,完成拆迁面积159.28万㎡(其中居民房屋115.45万㎡、厂院43.83万㎡),拆迁居民户2309户,厂院106个,腾出空地20**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主要做法是:一、坚持“四抓四促”,破解“四大难题”,决战决胜“城中村”改造针对“城中村”改造难、改造慢的问题,我们始终树立“不怕困难、就怕困难面前没办法”和“不怕举债发展,就怕举债不发展”的理念,积极借鉴成都染房街、江苏沭阳以及郑州、洛阳等地的“城中村”改造先进经验,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举债发展的工程良性互动,作为城乡一体化推进的标杆去创新、去打造,确定了“四抓四促”的理念,有效破解了“四大难题”,推动了“城中村”改造加快实施。
一)抓安臵促拆迁,解决拆迁难的问题一是抓好责任安臵树立“群众安臵、三级有责”思想,提高社区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安臵的第 2 页责任感,形成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抓安臵的工作局面二是抓好算帐安臵引导群众算拆迁补偿、拆迁安臵的经济帐,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让群众充分认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实现由“要我拆”到“我要拆”的转变三是抓好拆迁与安臵互动,拆迁与安臵协议并签认真落实拆迁、安臵奖励政策,把拆迁进度与安臵奖励结合起来,采取奖先进、罚慢进的办法调动群众主动拆迁积极性四是抓好先行安臵带动拆迁发动社区两委干部和党员代表帮助群众解决拆迁中出现的租房难等问题,以人性化拆迁促进“城中村”改造工作顺利开展二)抓拆迁促招商,解决招商难问题拆迁难不但是官场头疼的事,也是商场最关注、伤心的事,很多投资商高兴而来扫兴而归,影响了东区的招商东区抢抓当前房地产市场复苏机遇,以加快拆迁作为推动“城中村”改造招商的重要抓手,真正解决毛地变净地问题,大力营造安全诚信、宽松有序的开发环境,为项目入驻提供用地保证,解除投资商的后顾之忧目前,近百家企业到东区了解行情准备进入唐岗、三里桥、赵湾、李庄、半截河、陈庄社区已成功签约安臵代建协议,其中,唐岗、半截河、陈庄等社区农民安臵小区已开工奠基。
三)抓招商促开发,解决资金难问题坚持“城中村”改造政府零受益、东区不赚钱招商,土地纯市场运作方式招商,积极探索化整为零、村企联营、政企银三元共建等多种招商模式,调动商人进入开发,带动土地升值,增加财政税收,实行财政贴补,兑付群众前期补第 3 页偿资金,打造“城中村”改造资金循环链条,实现借梯上楼,借鸡生蛋,以“城中村”改造招商破解拆迁补偿、群众安臵资金难的问题四)抓开发促“三赢”,解决“三满意”问题继续完善资本运作方式,对“城中村”改造增加一项成本核算,把群众拆迁费在招商不到位、暂时兑付不了的情况下,对群众拆迁补偿费比照同期银行利息计入改造成本,大致折算拆200万㎡需拆迁资金九个亿,东区赔补群众损失7000万元,确保群众利益不受损失同时采取“业主融资、村民自建、委托建设、社区安臵、东区补贴”的政策,对农民安臵小区贴补返奖,解决拆迁群众安臵问题,实现群众、投资商、政府“三满意”,着力打造东城区城市良性循环经济和社会集聚效应,推动优势资源向优势资本转变,为实现东区跨越发展夯实基础二、坚持政府主导,搞好“四个结合”,依法行政,和谐拆迁“城中村”改造是一个复杂的利益博弈过程,破题难、启动难、推动难,必须强化政府主导,运用市场机制,综合使用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形成冲击力,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
东城区在“城中村”改造中坚持政府主导,突出抓好“四个结合”,多策并举,多管齐下,有效推动了“城中村”改造工作大规模的推进一)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一是规划带动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城中村改造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确保规划的主导地位、统筹地位和先导地位,使改造后的城中村真正融入城市,成为规模适宜、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新型社区目前,市规委会已经批准半截河、唐岗、李庄、赵湾、河湾、孙湾、三里桥、菅庄、陈庄、大坑李、十里庙等11个社区的“城中村”改造规划正在实施第 4 页二是政策促动坚持“政府零受益,让利于民、让利于投资者”的原则,以群众、开发商、政府“三满意”为标准,力争实现“三赢”目标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土地征收拆迁安臵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实施意见》、《东城区国家建设征收土地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的规定》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牢牢把握了政策导向,有效平衡了各方利益三是市场推动结合东城区实际,确定了“业主融资、村民自建、委托建设、社区安臵、东区补贴”的改造模式,充分发挥了村民的主体作用、开发商的资金优势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形成了多方筹资、多方参与的局面。
二)坚持维护群众利益与严格依法行政相结合一是抓安臵政策落实坚持高标准规划、高层次设计、高质量建设居民安臵小区,使其与群众的期望相一致,与城市的功能定位相统一统筹考虑群众的生活住房和长远保障,对符合安臵条件的本地户,每户安排总面积200㎡的一大一小两套住房,按600元/㎡供购闺女户根据有无宅基地,区别安臵一套100㎡安臵房或成本房,外来户安排一套100㎡成本房,对住房拥挤、困难,且符合分户条件的拆迁户,照顾一套100㎡成本房坚持拆迁与安臵协议并签,帮助群众解决拆迁中的住房难等问题,实行人性化拆迁改造二是抓补偿加快拆迁严格执行拆迁补偿政策,克服财政资金短缺的困难,重点把群众拆迁补偿金利息纳入“城中村”改造成本,每3个月兑付一次坚持实行拆迁奖励政策,对在规定时间内折迁的村实行现金奖励,拆一平方米奖金一毛钱用于拆迁中的困难户和老弱病残的安臵户,充分调动了群众主动拆迁积极性第 5 页三是抓协调督促拆迁组织人员深入村组、深入一线,面对面、心贴心做群众工作,宣传政策,并从兑换面积的单价、居住房屋的性质、周边环境的改善、经济收入的增加以及综合效益的提升等方面,帮村民算“升值帐”、“收入帐”和“环境帐”,赢得了村民的大力支持,实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保护好村民的合法权益,不等于保护过高的无理要求对漫天要价、拒不拆迁的难缠户,加大协调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实现大规模拆迁的效果三)坚持借鉴外地经验与立足实际创新相结合一是制定政策挖掘资金提供足够的政策保障,降低开发商的投资风险和运营成本,保证其合理的投资回报率城篇二:城中村改造的经验材料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经验一、基本市情郑州市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现辖6个区(包括金水、二七、管城、中原、惠济、上街)、1个县(中牟县)、5个县级市(包括巩义、荥阳、新密、登封、新郑)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包括郑东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即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24.3万,建成区面积294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约354万人,除郑东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外,建成区内共有124个城中村(共228个自然村),占地约70平方公里,约占建成区总面积的1/4,村民人口约30万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
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和发展5000年前,人文始第 6 页祖轩辕黄帝在这里出生、创业和建都,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根基3600年前,成为我国商代早中期都城,享誉世界的商文明从这里起步嵩山文化,黄河文化,黄帝文化,商都文化等是郑州历史文化的主要内涵,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华夏文明的创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郑州景观众多,旅游资源丰富有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国家森林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中岳嵩山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以黄河风景名胜区、大河村原始村落遗址为主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有浮戏山、轩辕黄帝故里、北宋黄陵、河洛汇流、康百万庄园等名胜古迹,嵩山少林寺以佛教禅宗和少林武术闻名海内外二、城中村改造进展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提出是在1998年,在郑州市人大代表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对城中村存在的脏、乱、差现象及影响城市形象和发展的诸多弊端,表示了高度的关注,并建议对城中村实施改造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各相关方面对城中村以及城中村改造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所以未能得到推行直至20**年,郑州市政府才正式将城中村改造提上了议程,在考察借鉴一些城市城中村改造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时实际,研究制定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定(试行)》(郑政[20**]32号)文件,对城中村土地、规划、拆迁管理以及村集体经济转制办法做了初步规定。
20**年,市政府成立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指挥部”,并再次组织考察外地经验,出台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土地规划拆迁管理实施办法(试行)》(郑政[20**]35号)文件,对20**年32号文件进行了细化,并在市内各区推荐的基础上,确定了17个村(组)为改造试点单位20**年,根据郑州市委、市政府“保护改造中心城区、加快建设郑东新区、抓好中心城市建设”的战略部署,我们在总结17个第 7 页试点改造村(组)经验的基础上改造工作全面启动20**年,为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领导与协调力度,成立了“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全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同年,共批准了30个村(组)实施改造20**年以来,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我市实际,市政府研究出台了《进一步规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规定》(郑政[20**]103号)文件,对20**年32号、20**年35号文件的部分条文进行了修改,部分条文进行了细化,并形成了一套强而有力的工作机制在具体实施中,为解决推进中的一系列问题,充分发挥城中村改造的综合社会效益,市政府根据工作实际,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这些政策涉及城中村改造的工作程序、村民的安置补偿、拆迁施工现场管理以及解决低收入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等方面。
总的来说,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探索,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相关政策逐步得到了完善,并切实形成了一套具有郑州特色的工作机制市内各区、乡(镇、街道)、村(组)严格按照有关政策操作,克服种种困难,大胆实践,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有效推进了全市城中村改造的发展进程截至目前我市共批准95个村(组)(含144个自然村)实施改造,其中已实现集体土地转国有的有46个村(组)(含69个自然村),已完成改造规划编制工作的有38个村(组),已通过招拍挂出让改造用地的有19个村(组)(含34个自然村)通过土地招拍挂,共盘活建设用地约7243亩,已签订土地储备协议面积约3208亩全市在建房屋总建筑面积约1382万平方米,其中在建安置房约731万平方米,在建配套开发商品房约651万平方米,在建用于解决低收入人群和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的廉租住房第 8 页约22万平方米,在建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益性设施用房约1.2万平方米总投入资金约166亿元三、主要做法近年来,我市城中村改造一直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自愿、区级负责、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中,我们着力建立一套强而有力的工作机制、着力激发村民与开发企业两方面积极性、着力抓好三个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