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美术课程中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27222113
  • 上传时间:2018-01-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2.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美术课程中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结题报告江山市中山小学课题组 执笔:郑李慧内容提要:地方课程资源作为国家课程资源的重要补充,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本课题 依托江山当地丰富的民间艺术、建筑文化、雕塑及山水景观艺术等资源,进行了美 术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的开发,建立了美术地方课程资源库,开设 了美术地方资源校本 课程, 创编了校本教材,并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主题活动”等不同的形式 对 美术地方课程资源进行开 发利用,加 强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紧密关联,为学生美术学 习提供宽广的地方特色资源;引导学生参与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 传承;激发了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对家乡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发展为家乡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关键词:美术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 开发 利用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一)、关于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作为江山的美术教师,如何有效开发、利用江山当地的美术课程资源,以弥补国家美术课程设计难以兼顾地方的特点,使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以引导学生走进当地民间艺术遗迹,去感知、体验、保护、传承、弘扬民间美术特色文化。

      二)、江山乡土资源现状江山物产丰富,民风淳朴,保留和蕴藏着的丰富的民间工艺、建筑、雕塑及山水景观艺术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美术课程资源这些颇具特色的自然人文等方面的衢州市 2007 年度一般规划课题文化资源经过整合完全可以纳入美术教学内容,成为中小学美术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难逢的机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形成课程特色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教学研究时必须自己去开发、编写、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教师自己参与科研、进行科研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开发和利用地方课程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继承和弘扬了本土美术文化 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能丰富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扩大学生信息源,拓宽学生的美术知识领域和艺术视野,使美术课堂教学本土化,生活化,社会化,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二、 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2001 年我国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开始重视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于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教育理论界也是在起步探索阶段:如狄智奋、芮新丰、王丽华、徐海华、周宏的,以及张鹏、徐荣伟等等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但在优化整合利用、操作实施策略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研究将在此基础上,扬长避短,试图通过整合江山各种可开发利用的地方特色课程资源,进行合理组合、整体优化、分层处理,体现层次性、整体性、系列化,并使之转化为美术课程三、 研究的内容和原则(一)研究内容创编极具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探索极具乡土亲情的美术课堂二)研究原则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四、 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实践策略(一)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1、了解乡情,建立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库储备丰富典型的乡土课程资源是打造乡土美术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我们美术组教师定期收看江山电视台的《新江山》专题节目,广泛浏览各大网站,如《江山旅游网》、《江山信息网》等,关注《衢州日报》、《衢州晚报》、《今日江山》、《仙霞》等报刊杂志刊登的有关信息,及时储备这些信息在重视亲自收集、亲自记录的同时,还利用节假日,特别是寒、暑假,发动学生利用外出游玩、走亲访友,以摄影、访问等形式开展收集不少有关民风民俗、名人趣事、哲理诗词歌谣等资源,就是学生从父母、乡邻及亲戚朋友中获得的经过分析处理后的图片、案例或实物,对于后来我们系统地编写乡土美术校本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平时我们以附页的形式粘贴到教材、备课本的相应章节中,或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保存在电脑里,并实现组内资源共享。

      对其他学科有借鉴价值的共用性资源,我们积极推荐给学校,储存到中山小学公共 FTP 中目前课程素材资源库已初具规模2、增设美术校本课程,拓展学生学习美术的时空美术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我们在课程安排上与教导处作了沟通,每两周安排一节美术校本课,每学期的最后两周安排上美术校本课,课程表的安排促使美术地方课程走向有序化、正常化学生在地方美术课程的海洋里快乐地汲取养分1)在“乡土风光”中领略家乡的美丽可爱我们以课程开发的眼光审视家乡的一山一水,一村一地,把他们变成有生命力的文字与图画,引导学生搜集家乡图片,寻找文化根基,让乡土文化如血液般融进孩子们的生命活动,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如我们引导学生聚焦江郎山,设计了主题为《家乡的山》的校本课,整理了有关江郎山山貌地势的一系列图片,领略江郎山之所以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底蕴,再当我们上起《山外有山》教学内容时,江郎山的引入,新鲜又熟悉且富有生活气息,极具亲和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基于家乡风光与课程适宜整合的特点,促使我们对江山山水景观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整理创编。

      2)在“民风民俗”中感受淳朴的乡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变迁,各种新兴娱乐节目的增多,传统的艺术形式正在被人们所遗忘,甚至消失家乡除了看得见的自然山水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文化积淀可以进入地方美术课程资源所以搜集整理地方民俗艺术迫在眉睫,将它们筛选整理引入课堂编写教材,像舞龙文化,踩高跷表演、节日里的麻糍、铜锣糕、米糕、粽子等点心制作艺术,婺剧《江郎山的由来》等民间故事……有趣的习俗,以此为学生课内外学习的资源,独具风味汇集民风民俗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徜徉在乡土文化的怀抱中,快乐成长!(3)在“手工技艺”中感悟文化的传承在江山廿八都古镇,至今还保留着较完整的明清建筑群,房屋建筑上的窗花雕刻、雕梁画栋、精美的牛腿、合抱的圆柱、木雕构件、根雕、木刻工艺品、遗留下来的古家具、文昌阁中的壁画,都是难得一见的民间工艺品有着许多像剪纸、焙茶、春年糕、磨豆腐、打草鞋、串蓑衣、弹棉花、刺绣等传统手工项目和做土纸、打铁、铸铜锡器、做陶瓷器,乃至箍桶、浇蜡烛、雕版印刷等特色技术……只有积极挖掘民俗文化、民间艺术资源,才能建设出有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我们聚焦“乡土”以课程开发的高度探索了一系列的方法与途径,师生合作,搜集、整理、撰写、编辑,编出了《童心童画——江山风物》美术校本教材,这本美术学习材料既可作为课堂学习的教材,也可成为课外鉴赏的补充,它们是那样淳朴自然,贴近生活,可亲可爱,且使用起来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因此受到了师生的欢迎,初步实现了小学美术学科与乡土资源的有机整合。

      3、编写美术校本教材,拓展学生学习美术的时空挖掘身边的“乡土”资源,编写一本比省级教材更亲切的地方美术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也是对现行教材的最好补充课题组成员根据学校《美术地方资源校本课程》进行地方课程教材开发开发的教材采用多种形式:1、课本(即教材) ;2、活页材料;3、文字资料;4、画册资料;5、专题集录其中以创编教材为主,分三个学段编排了第一本美术校本教材综合本,里面含六年级使用的不同内容每学段教材有三个以上学习内容编排的体例参考了浙美版的教材,力求做到规范,实用教材中含风光、民俗、工艺三大板块,试图通过在“乡土风物”中领略家乡的美丽可爱;在“民风民俗”中感受淳朴的乡土文化;在“手工技艺”中感悟文化的传承校本教材内容按审美性、典型性、适宜性和可融性的原则进行选择,充分考虑美术本体学习的规律性、有效学习时间的最大效应性、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和能力的可行性进行开发,遵循内容排列内在推进和结构的渐进关系,体现与原教材教学内容相融衔接的特性,整体思路按小学三个学段来安排江山中山小学美术地方资源校本课程目标、内容一览表阶段 总体目标 学习内容 具体目标要点 课时《窗花》初步了解感受民间剪纸艺术,体验民间剪纸造型、内容、表现主题的艺术特色,激发对民间剪纸的热爱。

      1《江山点心》 了解家乡特产点心文化,尝试用泥塑的方法制作外形精美的点心 1第一学段初步了解和接触家乡文化和自然风光,激发学习兴趣,尝试和运用自己喜欢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民间艺术之情 《灵壁奇石》 感受浮盖石造型之美,尝试用石头造型想象 2《民间刺绣》 欣赏廿八都民间刺绣,感受民间工艺美术,尝试设计构图饱满,色彩丰富的刺绣图案2《家乡的桥》 感受家乡桥的造型特色,探索桥的造型美,并用水墨画的形式描绘2《江山风光》 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家乡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用记忆画的美术语言加以描绘2第二学段欣赏和感受秀美的自然景色和传统的民风民俗,通过观察、分析、交流、探究和创作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积累情感和丰厚文化内涵,形成保护民间艺术和名胜古迹的意识 《廿八都风俗》了解廿八都传统节日以及相关文化活动,感受民间风俗,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记录2利用学生熟悉的文化资源整合为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古铺写生》 采用线描的形式描绘古街小巷,感受廿八都的老街风貌和艺术特色3《文昌宫壁画》欣赏文昌宫历史文化遗产——壁画,通过临摹,理解家乡古文化2《淳朴的廿八都人》观察古镇老人的长相、衣着特点,用线描的形式勾勒。

      3第三学段性的艺术主题创作,从而以探究式学习方式进一步欣赏感悟家乡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传承和宏扬民间艺术,培养创新精神《仿造古家具》比较古今家具差异,感受古家具文化,尝试用竹木等材料,拼插、捆绑的方法仿制一件古家具2(二)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策略1、精挑细选,巧用巧引进美术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美术的主阵地,也应是与乡土资源整合的最自然和谐的平台浙教版每一册中都有几课内容与江山当地课程资源内容具有一致性如第一册中的《窗花花》 ;第五册中的《灵壁奇石》 ;第十册中的《各种各样的房屋》 、 《线描房屋》、 《线描风景》 ;第十二册中的《中国古代建筑欣赏》 、 、 《快乐的节日》 、等通过对教材和乡土资源的重组和改编,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家乡的一草一木,触摸家乡的人文景观,感受家乡的历史文化我们以整合的意识审视教材,挖掘教材,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尝试与探索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美术教学中如能用好乡土素材,就可以设计出更加丰富、更具个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乡土美术课程如:黄倩老师执教《图案设计》一课,为丰厚课堂教学,黄老师布置学生课前搜集身边的图案,上课时有很多学生带来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带进课堂在欣赏环节,黄教师特意制作了家乡的工艺美术图案幻灯欣赏片,引领学生走进廿八都古镇的——窗花、剪纸、古家具等极具民间特色的工艺美术图案世界。

      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观赏的积极性高涨,对图案的认识全面而具体,从各种各样的图案世界里走进了家乡的美术视角,在被古镇的文化深深折服的同时,印象也会更深刻……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相关的地方课程资源的教学案例还有很多在教学中,美术组的教师经常根据课堂及教材的需要,合理地利用乡土资源,与教材进行整合,注入新鲜内容,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乡土课程,缩短了课程与学生的距离,不但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有助于学生确立生活信念和获得发展的动力同时,提供近距离的学习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美术的乐趣,从而促进美术素养的提升2、综合实践,在特色活动中传承文化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美术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增加学生学美术的实践机会,才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丰厚美术素养乡土资源文化,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传统特色,是当地精神文化之“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热爱乡土文化,无疑是丰富学生美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