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自行车管理制度4篇.docx
3页校园自行车管理制度4篇 目录 1.校园自行车管理制度包括哪些方面 2.校园自行车管理制度重要性 3.校园自行车管理制度方案 4.校园自行车管理制度4篇 校园自行车管理制度旨在维护校园内的交通秩序,保障学生和教职工的出行安全,同时优化自行车的使用和管理,防止资源浪费该制度通过对自行车的停放、借用、维修等方面进行规范,促进校园环境的整洁和和谐 包括哪些方面 1. 自行车注册:所有在校园内使用的自行车需进行登记,以便追踪和管理 2. 停放规定:设定指定的自行车停车区域,禁止随意停放,确保校园道路畅通 3. 借用规则:设立自行车共享系统,规定借用流程和归还时间,鼓励合理使用 4. 维护保养:定期对公共自行车进行检查和保养,保证其良好运行状态 5. 罚则:对于违反规定的个人或行为,设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示警戒 6. 教育宣传: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的自行车使用素养。
重要性 校园自行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保障:通过规范自行车行驶和停放,降低交通事故风险,保护师生的人身安全 2. 资源优化:避免自行车滥用和闲置,提高自行车的使用效率 3. 环境美化:减少乱停乱放现象,保持校园环境整洁美观 4. 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公共责任,促进校园文明建设 方案 1. 设立专门的自行车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2. 在校园内增设清晰的自行车停车位,并设置标识牌引导停放 3. 开发自行车借用app,方便师生预约和归还自行车,同时记录违规行为 4. 定期开展自行车安全检查,发现问题车辆及时维修,确保骑行安全 5. 加强与校内各部门的沟通协作,共同执行管理制度,如安保部门协助执行停放规定,学生活动中心配合组织安全教育活动 6. 对于违反规定的个人,采取警告、罚款或限制借用等措施,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通过上述方案,我们期望能建立一个有序、安全、高效的校园自行车管理体系,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校园自行车管理制度范文 第1篇 _小学校园自行车安全管理制度 扬州路第一小学校园自行车安全管理制度 1、校园内的自行车,实行定位停放管理。
自行车持有者必须 按学校规定,分别停放到指定的车棚、场地去,严禁乱停乱放 2、车辆进棚必须自行加锁,整齐停放车篓内不要存放任何 个人用品 3、在校园内一般提倡推车行走,骑车者应放慢速度,防止撞 人 4、不准任何人偷骑他人车辆,未经本人同意开他人车锁的视 为偷窃论处 5、发现自行车被盗,失主应及时报告总务处协同查处 第2篇 小学校园自行车安全管理制度 扬州路第一小学校园自行车安全管理制度 1、校园内的自行车,实行定位停放管理自行车持有者必须 按学校规定,分别停放到指定的车棚、场地去,严禁乱停乱放 2、车辆进棚必须自行加锁,整齐停放车篓内不要存放任何 个人用品 3、在校园内一般提倡推车行走,骑车者应放慢速度,防止撞 人 4、不准任何人偷骑他人车辆,未经本人同意开他人车锁的视 为偷窃论处 5、发现自行车被盗,失主应及时报告总务处协同查处 第3篇 校园自行车安全管理制度 1、进入校园内的自行车,实行分散定位停放管理自行车持有者必须按学校规定,分别停放到指定的车棚、场地去,严禁乱停乱放。
2、车辆进棚必须自行加锁,整齐停放车篓内不要存放任何个人用品 3、在校园内一般提倡推车行走,骑车者应放慢速度,防止撞人 4、不准任何人偷骑他人车辆,未经本人同意开他人车锁的视为偷窃行为 5、发现自行车被盗,失主应及时报告校值周老师协同查处 第4篇 校园自行车、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 1、进入校园内的自行车,实行分散定位停放管理自行车持有者必须按学校规定,分别停放到指定的车棚、场地去,严禁乱停乱放 2、车辆进棚必须自行加锁,整齐停放车篓内不要存放任何个人用品 3、在校园内一般提倡推车行走,骑车者应放慢速度,防止撞人 4、不准任何人偷骑他人车辆,未经本人同意开他人车锁的视为偷窃行为 5、发现自行车被盗,失主应及时报告校保卫处协同查处 6、机动车进入校园一律不准鸣号,并减速慢行,载重车辆一律不准进入校园小路、草地,防止损坏环境、绿化 7、机动车进校园应服从校门卫人员的指挥,按指定位置停放,严禁乱停乱放 8、机动车的车门,驾驶员应及时将其关锁好,钱包、贵重物品不要放在车内除重大活动外,平时车辆均由车辆持有者自行看管。
9、校园内人员较多,行车时驾驶员应特别注意安全,防止撞人、撞物 10、本校大小汽车每天应进库停放,不要露天停放 11、车库应配齐消防器材,驾驶员应及时关锁好门窗,严禁火种进入,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12、来校办公务的外来车辆,经门卫人员与相关领导联系并获得同意后,可以入校按指定地点停放车辆 13、非行使公务的车辆,应事先由有关人员与门卫联系,做好登记,方可入校无特殊情况,非经允许,出租车严禁进入校园 =相关制度= 校园自行车安全制度(5篇范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