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汇编.doc
5页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石门寨供水水源地勘察设计报告一、 绪论1、 调查工作的目的及任务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查明调查区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本次调查的任务是在石门寨地区寻求一取水量为6000m3/d的供水水源地2、 调查区位置面积及交通条件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119°30’E~119°50’E, 39°50’N~40°10’N,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实习基地柳江煤矿在柳江医院附近市区长50 km,宽6 km,全市海岸线总长126km,是一个狭长带状滨海城市北倚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和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和辽宁省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柳江盆地中国北方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 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整个调查区面积为60 km23、调查阶段和调查工作起止时间普查阶段:完成水文地质测绘,概略评价区域或需水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有无满足设计所需地下水水量可能性的资料推断的可能富水地段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D级的精度要求)起止时间:2011年10月11日----2011年10月21日详查阶段:在几个可能的富水地段基本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初步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水源地方案比较控制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c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源地初步设计提供依据起止时间:2011年11月21日-----2011年11月10日勘探阶段:查明拟建水源地范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进一步评价地下水资源,提出合理开采方案探明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满足B级精度的要求),为水派地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起止时间:2011年11月11日----2011年11月30日开采阶段:查明水源地扩大开采的可能性,或研究水量减少,水质恶化和不良环境工程地质现象等发生的原因在开采动态或专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应满足A级精度的要求,为合理开采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为水源地的改、扩建设计提供依据起止时间:2011年12月1日----2012年12月31日调查成果整理及报告编写:2012年1月1日----2012年2月1日二、 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以北的燕山脚下,六平方公里的盆地内荟萃了数亿年的各种地质现象,各地质时代、各种沉积环境的地层出露齐全、层次完整,地层单位界线清楚,化石丰富,是中国华北地区地质构造的缩影;地球上三大岩类在此出露齐全,岩石种类繁多,内外动力地质地貌景观千姿百态,区内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溶洞,含有大量的哺乳动物化石;且邻近海岸,受海陆交互作用,形成了微缩景观式的地形地貌,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秦皇岛柳江盆地就逐渐成为中国有关地学院校和地学科研单位的实习基地和研究基地,因此,柳江盆地又被称为“地质教育第二课堂” 区内三大类岩类出露齐全,各时代沉积地层发育完好,地层单位界线清晰,化石丰富多样盆地内太古代——新生代地层“五代同堂”,有24 个组级地层单位,2个组级地层单位的建组剖面,以及集中反映区域性地质构造运动的“六大不整合面”,还有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竹叶灰岩、藻灰岩,千姿百态的岩溶地貌景观均为本区珍贵的地质遗迹资源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年均174天,年平均降雨量 744.7毫米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其中70%集中于七、八月份所以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柳江国家地质公园遗迹丰富,完整且系统地保存了华北地区从元古至今20亿年地壳演化、地理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史,被誉为“华北地区地质演化的教科书”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地学教学野外实习基地公园距秦皇岛市区12公里,以柳江盆地为中心,由地质遗迹景观区、地质地貌景观区和人文历史景观区组成,占地186平方公里公园里的长城、祖山、燕塞湖等都是极具观赏价值的风景区。
三、 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存在问题本区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地区之一,其研究历史达一百多年,许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通过在本区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1984年,曾对该区进行水源地调查,1987年6月中旬柳江水源地投产供水,由于对该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认识不足,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于生产,1988年发现了大规模的岩溶塌陷四、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述略五、 调查工作设计1、 水文地质测绘 由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比较丰富,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进行地下水详查工作,比例尺为1:25000,勘探阶段则采用1:8000的比例尺进行测绘勘察的路线以石门寨上庄坨为中心,基本沿南北走线穿越整个测绘区,在沿大石河河谷及地下水露头的地带应着重观察设计测绘路线如图,略)详查阶段要求地质点个数为2个/km2 水文地质点个数为3个/km2.观测路线长度为3 km/km2勘探阶段要求地质点个数为6个/km2 水文地质点个数为12个/km2.观测路线长度为10km/km2内容及要求1.1 地貌调查,包括下列内容:地貌的形态、成因类型及各地貌单元问的界线和相互关系地形、地貌和含水层的分布及地下水的埋藏、补给、径流、排泄的关系。
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强度及其对地貌和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1.2 地层调查,包括下列内容:地层的成因类型、时代、层序及接触关系地层的产状、厚度及分布范围不同地层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变化规律1.3 地质构造调查,包括下列内容:褐皱的类型,轴的位置、长度及延伸和倾伏方向;两翼和核部地层的产状、裂隙发育特征及富水地段的位置断层的位置、类型、规模、产状、断距、力学性质和活动性;断层上、下盘的节理发育程度;断层带充填物的性质和胶结情况;断层带的导水性、含水性和富水地段的位置不同岩层层位和构造部位中节理的力学性质、发育特征、充填情况、延伸和交接关系及其富水性测区所属的地质构造类型、规模、等级(包括对构造变动历史、新构造的发育特点及其和老构造的关系的了解)和测区所在的构造部位及其富水性微地貌(岩溶漏斗、竖井和洼地等)和岩溶泉和地下水分布的关系构造、岩性、地下水径流和地表水文网等因素和岩溶发育的关系暗河(地下湖)的位置、规模、水位和流量,及其补给条件和开发条件大型洞穴的形状、规模和充填物1.4 泉的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泉的出露条件、成因类型和补给来源泉的流量、水质、水温、气体成分和沉淀物泉的动态变化、利用情况;若有供水意义时,应设观测站进行动态观测。
1.5 水井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井的类型、深度、井壁结构、井周地层剖面、出水量、水位、水质及其动态变化地下水的开采方式、开采量、用途和开采后出现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水井进行简易抽水试验1.6 地表水调查,宜包括下列内容:地表水的流量、水位、水质、水温、含砂量及动态变化;地表水(包括农田灌溉和污水排放等)和地下水(包括暗河和泉)的补排关系利用现状及其作为人工补给地下水的可能性河床或湖底的岩性和淤塞情况,以及岸边的稳定性古河道的变迁、古河床的分布和多种成因沉积物的叠置情况及其特点阶地的形态、分布范围、地质结构、成因和叠置关系1.7 水质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水质简易分析:取样水点数为水文地质观测点总数的50%分析项目包括:颜色、透明度、嗅和味、沉淀、Ca2+、Mg2+、(Na+十K+)、HC03-、CI-、S042-,pH值、可溶性固形物总量、总硬度等水质专门分析:取样水点数不应少于简易分析点数的20%分析项目:生活饮用水应符台国家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479的要求;生产用水应按不同工业企业的具体要求确定;在有地方病或水质污染的地区,应根据病情和污染的类型确定划分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了解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
了解地下水污染的来源、途径、范围、深度和危害程度2、 水文地质物探初步计划本次调查主要在调查区大石河下游河谷沿岸进行物探工作,以探测以下内容:覆盖层的厚度、隐伏的古河床和掩埋的冲洪积扇的位置断层、裂隙带、岩脉等的产状和位置,含水层的宽度和厚度,地质剖面地下水的水位、流向和渗透速度隐伏岩溶的分布3、 水文地质勘探勘探孔的布置,在水文地质测绘和物探的基础上进行勘探线的布置、勘探孔的布置、勘探孔的结构、滤水管的选择、勘探孔的施工应结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和实际情况而定4、 抽水试验抽水孔的布置,应根据勘察阶段,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等因素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详查阶段,在可能富水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勘探阶段,在含水层(带)富水性较好和拟建取水构筑物的地段均宜布置抽水孔抽水孔占勘探孔总数的百分比地 区详查阶段勘探阶段基岩地区8090岩姓变化较大的松散层地区7080岩性变化不大的松散层地区6070注:抽水试验的工作量中,宜包括带观测孔的抽水试验采用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进行一次大流量、大降深的群孔抽水试验,并以非稳定流抽水试验为主抽水试验前和抽水试验时,必须同步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点(包括附近的水井、泉和其他水点)的自然水位和动水位。
如自然水位的日动态变化很大时,应掌握其变化规律抽水试验停止后,测量抽水孔和观测孔的恢复水位抽水试验结束,应检查孔内沉淀情况必要时,应进行处理抽水试验时,应防止抽出的水在抽水影响范围内回渗到含水层中水质分析和细菌检查验的水样,宜在抽水试验结束前采取其件数和数量应根据用水的分析要求确定水位的观测,在同一试验中应采用同一方法和工具抽水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厘米,观测孔的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出水量的测量,采用堰箱或孔板流量计时,水位测量应读数到毫米;采用容积法时量桶充水所需的时间不少于15s,应读数到0.1s;采用水表时,应读数到0.1m35、 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动态观测,在2011年1月进行观测的持续时间,详查阶段为一个枯水季节;勘探阶段为一个水文年;开采阶段进行长期观测观测孔、线的布置分别符合下列要求:查明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时,可分层布置观测孔需要获得边界地下水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边界有代表性的地段布置查明污染源对水源地地下水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污染源和水源地的方向上布置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下水径流量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线宜垂直和平行计算断面布置需要获得用于计算地区降水入渗系数的水位动态资料时,观测孔宜在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布置。
查明地下水和地表水体之间的水力联系时,观测线宜垂直地表水体的岸边线布置查明水源地在开采过程中下降漏斗的发展情况时,宜通过漏斗中心布置相互垂直的两条观测线查明两个水源地的相互影响或附近矿区排水对水源地的影响时,观测孔宜在连接两个开采漏斗中心的方向上布置为满足数值法计算要求,观测孔的布置保证对计算区各分区参数的控制利用已有的勘探孔、水井和泉,观测孔的布置如图(略)观测要求:观测井、孔的出水量、水位、水温、气温和泉的流量,宜每隔5d观测一次,当其变化剧烈时应增加观测次数各观测点的观测,应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