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初三化学练习.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56380651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34.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补课练习I----3一、(仪器基本操作)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手直接拿没毒的化学药品  B倾倒液体时,试剂瓶的标签对着手心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D用一个已经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2、实验室里取用液体药品,如没有规定用量,一般取 (   )A1~2毫升  B5~6毫升  C 10毫升  D任意取用3、根据实验规范,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C.加热液体A.取用少量液体B.过滤D.加入块状固体KClO3A.标签受损 B.不会产生氧气 C.灯内酒精燃烧 D.读数不正确4. 下列图示的 “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 ( )5. 下列实验操作或数据中,正确的是( )6、下列各组仪器,都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 (   )A试管、表面皿、    B集气瓶、量筒、锥形瓶C燃烧匙、试管、蒸发皿   D烧瓶、烧杯、锥形瓶7、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过滤后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A、滤纸与漏斗间有气泡 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D、漏斗的下端末靠在烧杯壁上(实验)1、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有益人体健康。

      茶多酚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热水,易氧化变色,略有吸水性实验室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步骤可简述为: (1)请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名称:操作①__________,操作②__________;(2)操作①和②中都使用到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该仪器在操作①中的作用是 ;在进行操作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至少回答2点) (3)取5ml茶多酚水溶液所需的仪器是____________量筒的量程应选____________2、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了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如图)和量程体积足够大且润滑效果很好的针筒注射器,将足量的白磷放入试管后,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后,等到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观察现象1)正式开始实验前,该兴趣小组同学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活塞在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

      2)实验后,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2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_________刻度处A.4mL B.8mL C. 12mL D. 16mL(3)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装置有点漏气 B.白磷的量不足 C.用干燥的红磷代替白磷做实验(4)该实验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小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 ( )A.实验中可能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B.实验中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未能将瓶内的氧气消耗尽C.点燃红磷后没有立即塞紧瓶塞D.将红磷改为木炭再做实验二、原子与分子的区别和联系原子分子定义原子是 中的__________分子是保持物质 的一种微粒不同点1. 原子在________________中 分(不可、可)1. 分子在_________中 分(可、不可)2. 由 构成的共同点1. 都是构成物质的 2. 质量、体积都很 ,彼此间均有 且都在不停地 联系原子可以构成 ,分子在_________中分解成 元素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元素原子定义同一类 的总称原子是 中的_________微粒区别只讲 ,不讲 。

      例如:二氧化硫是由 和 组成的既讲 ,又讲 例如:二氧化硫是由无数个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一个 和两个 构成的联系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和原子是总体和个体的关系(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中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为SiO2 B、空气中最多的元素是N2 C、硫在空气中燃烧后,硫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 D、化学变化中元素的存在形态一定改变(分子、原子的性质)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B.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水沸腾时,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符号意义)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铝原子 ;碳酸钠 ;正二价的钙元素 ;7个硫酸根 ;硝酸银 ;水银 ;碳酸铵 ;氯化铜中铜元素显正二价 ;1、下列化学符号正确的是 ( ) A.4个氢原子:2H2 B.2个碳酸根分子:2CO3 C.氧化铁:FeO D.1个—氧化碳分子:CO 2、下列物质中不含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液态氧 D.鱼缸里的水3、下列符号:2N、N2 、H2O 、2CO、SO2 中, “2”的意义能用来表示分子个数的有( ) A.2个 B.1个 C. 4个 D. 5个 4、下面的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这种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 )A.O B.N C.Hg D.H5、经X射线测定某物质只有一种元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种单质 B 一种化合物 C 单质与化合物的混合物 D 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化学式以及化学方程式意义)①化学式的意义: Fe3O4的意义是: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是: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宏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计算)③化学式计算:Fe3O4的式量为___________,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 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原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一个Fe3O4分子中有________个原子,1mol Fe3O4分子中有________mol原子,___________个原子; 2mol Fe3O4的分子个数为_____________,有________物质的量的氧原子,Fe3O4质量为_________,④化学方程式计算: 1mol氯酸钾得到多少物质的量的氯化钾?制得多少质量的氧气?(要写计算过程)三、(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生活中的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A.雨后的彩虹    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    D.彩色的图画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属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服晾干 B.玻璃杯摔碎 C.天然气燃烧 D.酒精挥发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磷燃烧能产生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B.因为金属钨的熔点高,所以被用来制造灯泡中的灯丝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腐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4、下列关于现象的描述不妥当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C.在硫酸铜溶液中逐滴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D.在大理石上滴加盐酸溶液,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化学反应类型)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碳+氧气 二氧化碳  B.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  )C.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质量守恒定律)1、能用分子理论解释的是( )A、蜡烛燃烧,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C、铁丝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 D、双氧水分解2、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一定不变的是( )可能变的是( )一定变的是( ) 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总质量⑤原子质量⑥元素质量⑦原子种类⑧分子种类⑨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3、实验证明X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有水生成,仅根据此结果,对X的成分推测正确的是 ( ) A.X是氢气 B.X是甲烷 C.X含有氢元素 D.X含有氢、氧两种元素4、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反应原理为:2CH3OH+3X +4NaOH2Na2CO3+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 A.O2 B. CO   C.CO2 D.H25、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若生成4mol氧化镁,则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物质的量是( )A、4mol镁、4mol氧气 B、3mol镁、1mol氧气C、2mol镁、2mol氧气 D、4mol镁、2mol氧气6、下列示意图形象地表示了A()与B()反应生成C( )其反应前后分子及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