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陇南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95页— 1 —陇南市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第一章 “十二五”旅游业发展概况“十二五”期间,我市旅游业发展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 、 《陇南市旅游业发展规划》 、《陇南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切实加强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强质量规范与管理,加强宣传促销,全市旅游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各项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成效一、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一) “十二五”末,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均超额完成“十二五”规划指标详见下表)指标年份接待游客(万人次)年增长率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年增长率2010 321.17 23.38 8.54 58.172011 390.78 21.67 17.22 28.52012 490.48 25.5 23.08 342013 614.35 25.3 28.61 242014 766.24 24.72 35.78 25.062015 985 28.5 48.8 36.4合计 3568.02 / 162 /— 2 —(二)2015 年过夜游人均消费达到 708 元,一日游人均消费达到 294 元,过夜游人均消费比 2010 年的 604 元同比增长17.2%,一日游人均消费比 2010 年的 230 元同比增长 40%。
三)2015 年底,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 36432 人,间接从业人员 72884 人,比 2010 年分别增长 232%和 304%二、主要工作成效(一)旅游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注重资源保护,坚决贯彻“保护第一,合理利用,规划先行,加强管理”的基本原则,加快旅游业规划编制工作一是编制《陇南市旅游业发展规划》 (2012-2025) ,提出了“依托生态休闲、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民俗及多样的物产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名市为目标,以壮大产业为重点,以创造生态、展示文化、旅游富民为理念,丰富陇南市旅游产品体系,重点打造精品景区,精心培育精品线路,科学实施旅游标准化管理,把陇南市建设成为甘肃省知名山水休闲度假与历史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川陕甘区域旅游集散中心”的总体目标;二是组织县区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确立了县区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三是加快编制精品景区和名牌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确立了保护范围、开发原则、开发重点和开发时序四是加强了旅游规划与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环保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积极参与涉旅重大项目建设的立项审批工作,提高旅游规划意识。
— 3 —(二)积极筹资打造精品旅游景区一是 2012 年市上投资 3000 万元“为民办实事”旅游发展资金,进一步加快建设精品景区和名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提升了景区功能和美誉度二是 2011 年-2015 年,全市通过招商引资和融资开工建设旅游投资项目总投资达到 35.08 亿元,共新建、扩建、续建旅游项目 189 个实施了武都万象洞景区、宕昌县官鹅沟景区两河口游客接待中心、哈达铺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接待中心、文县天池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康县阳坝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和百公里生态旅游风情线和 15 个重要景观、两当云屏三峡景区综合开发及游客接待中心、高山草甸休闲度假旅游区、张果老登真洞景区综合开发、徽县三滩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配套服务设施、西和晚霞湖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和乞巧民俗文化馆、甘肃秦文化博物馆三是在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创建国家 A 级旅游景区,“十二五’期间共创建 5 个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全市 4A 级旅游景区达到了 9 家,进一步提升了我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是指导全市九类 16 个旅游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 打造一批高品位、标准化、规范化的旅游示范点 ; 开展了市级旅游示范县、旅游示范乡(镇) 、旅游示范村、农家乐示范户创建工作,树立一批典型和样板; 开展了绿色饭店、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创建了 307 户农家客栈,开拓旅游“短租”— 4 —市场,引导休闲度假旅游;积极开展评选“陇南十佳最美乡村”活动,促进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了与农业部门的合作,推进乡村旅游、农业观光旅游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与林业部门的合作,推进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深度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工业的合作,努力打造我市独特的黄金冶炼、锌冶炼与白酒酿造等工业旅游发展;进一步加强了与宣传、文联、文化等部门的合作,深入挖掘自然生态、历史人文、民俗风情旅游文化内涵,积极开发具有陇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努力打造了文化旅游品牌四)行业素质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我市大力推进行业改革与发展,加强行业质量规范与管理,使旅游行业不断规范,企业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全市拥有旅游星级饭店 24 家,旅行社 5 家,导游64 人,景区点讲解员 110 人其中,创建四星级旅游饭店 7 家,三星级旅游饭店 10 家,二星级旅游饭店 7 家旅游接待能力由2010 年的 10576 张床位增加到 2015 年的 48715 张床位,极大地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先后多次开展旅游宾馆饭店服务人员、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以及创先评优活动,有效地提升了行业素质,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五)宣传推介不断扩展“十二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打造“陇上江南”旅游品牌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促销工作建成了陇南旅游网站,成立了“陇南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编印了多种旅游宣传资料;持续— 5 —利用中央、省、市、县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旅游广告和专题宣传;赴广元、汉中、宝鸡、天水等周边城市客源市场开展了陇南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刻制了包括《梦回陇南》 、 《向往陇南》 、 《故乡陇南》 、 《问君陇南》在内的陇南形象宣传歌曲 CD,供各种场合宣传发放;积极参加各种旅游节会,利用节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在九寨沟景区、高速公路、市内及周边接壤路段制作了一大批高质量、高档次的大型旅游宣传广告。
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宣传促销工作,陇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高,来我市旅游的人数迅速增加,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增长六)乡村旅游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以美丽乡村建设成果为基础,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重点景区至依托城镇沿线规划建设旅游示范乡镇、旅游示范村、专业旅游村,创建全国和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为群众开辟了一条脱贫致富的途径,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修订了农家乐标准,制定了《陇南市农家客栈星级评定标准(试行) 》 ,引导农民进入乡村旅游市场,使新农村不但有优美的人居环境,更形成一种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陇南乡村旅游正在成为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产业和途径2015 年底,全市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共 1094 户,农家客栈 307 家,星级农家乐 32 家七)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加大— 6 —利用旅游快速发展的势头和机遇,按照市场导向和消费需求,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旅游企业、旅游景区和民间艺人的积极性,围绕历史文化、红色旅游等八大系列,大力开发出各种旅游纪念品、文化旅游商品、工艺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全市各类旅游商品达 300 多种。
各县区不断完善旅游商品销售点,拓宽旅游商品销售渠道,并全面开展了旅游商品的登记认证和宣传促销工作,促进了旅游综合收入不断增加,也将其特色旅游商品推向全国各地八)文化内涵得到深度挖掘在旅游产业开发中,始终坚持把文化作为旅游的灵魂,一方面积极挖掘秦文化、汉文化、伏羲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旅游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等本土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以旅游为载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和弘扬优秀本土文化,使文化旅游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九)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加强同周边各市、州信息互通,客源互送,相互学习借鉴等交流与合作工作,我们积极探索旅游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通过陕甘川旅游年会,积极融入陕甘川大旅游经济圈,共建秦巴山区生态旅游圈,嘉陵江沿江旅游线,强化区域合作保障机制,共同打造甘陕川区域旅游绿色通道,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与广元市旅游局、天水市旅游局、宝鸡市旅游局、西安市旅游协会签订了“三省五市”秦文化和三国历史文化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二是与绵阳、广— 7 —元、阿坝合作市州本着“资源共享、市场互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合作原则,共同签署了《大九寨新环线旅游区域合作框架协议》 ,正式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将联合策划、包装大九寨新环线重点旅游项目和共同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三是初步建立了旅游营销代理制度被确定为陇南旅游营销代理商的旅行社由我市提供陇南旅游的相关宣传资料,配合陇南在当地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开拓客源市场,组织客源来陇南旅游,享受陇南所有景区门票 5 折优惠和宾馆饭店协议价住宿,并按照《陇南市旅游品牌创建与旅行社组团奖励办法》规定年底兑现奖励目前已有 14 家省内外旅行社与我市正式签定了《陇南旅游营销代理协议》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我市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我市旅游产业开发起步晚,发展基础差,以及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旅游业发展仍处在低层次、低水平的起步阶段,而且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交通问题依然是制约陇南旅游发展的首要因素我市八县一区分布零散,交通工具单一,有些景区山路崎岖,纵使有美丽的风景画卷,也让大多数游客望而却步同时,无法将分散的景区整合在一起,进行整体营销,致使景点过于单一化二)旅游招商引资难度大,投资严重不足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期也较长,再加上陇南的— 8 —交通劣势,招商难度大,政府投资有限,致使旅游投资严重不足三)开发管理体制机制不灵活,旅游资源整合不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旅游要素分属在不同部门、行业和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充分,使我市难以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独特地域文化特色的优势旅游产品,现有的产品档次不高、吸引力不够、竞争力不强四)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旅游消费已从旅游观光转向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旅游发展更加注重旅游产品的多元化、特色化和软硬件配套发展,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旅游消费需求由于投入不足,我市的旅游产品还难以很快完成转型升级,还缺乏一批功能结构合理、自然特色突出、设施配套的旅游产品五)旅游服务体系不健全,高端人才严重不足旅游企业品牌意识不强,服务体系不健全、不完善,高端人才短缺,旅游从业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如我市农家乐虽然渐成规模,但不规范,档次不高,农家客栈还在建设推广宣传中;服务接待水平和质量还有待培训提高等,都对我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第二章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也是— 9 —我市旅游业实现奋力崛起的黄金时期旅游业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一、发展机遇(一)旅游业发展环境根本改善持续向好国家层面重视旅游业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 号)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 号)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 《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的指导意见》提出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发展, 《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 号)提出实施旅游投资、旅游消费促进计划,实施旅游基础设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优化休假安排,激发旅游消费。
《旅游法》 、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颁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政策保障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和运营规律发生重大变化,政府主导的力度和作用进一步加大;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