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园区的碳排量及碳减排建议.docx
5页工业园区碳排量及碳减排建议碳排放专家表示,中国工业园区数量多、种类广、发展阶段 各异,其低碳发展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 果显示,我国各类工业园区大约制造了全国二氧化碳排放的31%, 已成为“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工业领域实现科学、精准 碳减排的关键点中国工业园区普遍存在低效的生产设施和高煤 炭依赖度,低碳实践尚处于初期阶段,亟须开展广泛、全面、深 入的普查与核算以“摸清家底”,为后续减排策略制定奠定基础近40年来,中国工业园区由点到面、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式 发展,已遍布全国各地,成为重要的工业生产空间和布局方式, 也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根据工业园区所属级别不 同,可分为国家级工业园区、省级工业园区和其他工业园区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国家级和省级工业园区 2543家,多数位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一带,贡献了全国工 业产值的50%以上其他各级园区更是多达上万家工业园区建设的主体思路原本是将主城区在规划布局、产业 发展、资源配置等方面原有的不合理工业或者比较小的工业引导 至城市外围,但在这个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环境部门的调查显示,多年来,在工业园区内部普遍存在三 大问题:• 土地盲目扩张,土地利用率差,布局不够集中,土地开发率低, 土地贡献率相对不高;•发展规模与格局不平衡,城镇之间招商引资竞争格局下,有限 的投资主体不可能集中到某个新区,投资的分散很难使新区达 到期望规模,造成盲目扩张、空间失衡和新城内部恶性竞争;•工业园区内部管理机制存在缺陷,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运 营等方面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已经成为工业园区发展的"通病”。
由于污染源的监督管理覆盖度不够,导致中小企业大量“漏 网”,大量工艺落后、污染重、缺乏环境设施的中小企业甚至非 法企业尚未纳入监管范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此前一项调 查数据也显示,国内真正能够按照一体化理念规划建设园区,并 且具有一定安全、环保管理水平与有效应对措施的化工园区不到 100家,不及全国化工园区总数的1/10由于工业园区在国家统计体系中不是独立的统计单元,缺乏 边界清晰、标准统一、准确可靠的数据基础,导致工业园区温室 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不统一,排放现状与特征尚不清晰価5 品尚毬址'册0 I 3015m 2离逬诉fl!廉下中国工业因區面向2035年和2050年的睐議排路泾4030曲试」F,]用苛2050撐折鬧i<0电M斶强宜卜降 .H」4资料来源:中国工业园区低碳发展路径研究到目前为止,仅有为数不多的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 案例研究,如苏州工业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沈阳经济技 术开发区公开数据显示,这三个园区与能源相关的温室气体排 放分别占各自园区总排放量的94%、97%和62%从工业系统和能源系统角度出发,结合供应侧和需求侧,工 业园区碳减排路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优化,降低高耗能行业比例; 能效提升,涉及技术节能和能源产出率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增 加风能、光能、氢能、生物质能、工业余热、生活垃圾与污泥在 能源消费中的比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
根据测算结果显示,基于上述碳减排路径,需在2035年和 2050年将全国工业园区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控制在20.3亿吨和 9.9亿吨以内换言之,全国工业园区在2015-2 035年和 2035-2050 年预期将至少减排二氧化碳7.9亿吨和10.4亿吨低增速情景下203 5年全国工业园区平均能耗强度有望达到 生态工业园区水平,2050年在2035年基础上降低10% ;高增速 情景能耗强度水准略高于低增速情景在能源结构方面,生活垃 圾、生物质和污泥、余热、风、光、氢等非化石能源占比预期将 显著提升工业园区碳达峰,需要解决核算方法可行性、核算范围一致 性、核算结果可比性的问题,应开发系统、规范、标准的工业园 区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工具包,制定工业园区低碳发展分类 指导路线图,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绿色 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等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在“十 四五”期间形成一批碳达峰示范试点园区。
